由于前掌門人張斌未明原因的離去,中外運曾經入股川航收購
上海申通快遞,貫穿產業鏈上下游打造海陸空一體化物流帝國的夢想也隨之停滯。昨天,中外運突然對外宣稱,準備戰略投資國航IPO,中外運的“帝國”車輪難道又重新啟動了?
昨天,中外運在A股上市的中外運空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600270)發布消息,27日-28日以通訊方式召開三屆八次董事會,會議審議同意公司參與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A股之戰略投資者認購,認購股份總額8000萬股,認購價以該公司A股發行價格最終確定,所認購股份的鎖定期為18個月。
這意味著,如果中外運認購成功,這將是中外運首次真正意義上參股航空公司,同時這還是中外運集團董事長苗耕書上任之后中外運第一次宣布投資航空公司,而這一次離中外運簽署入股川航意向書已過去了1年零4個月。
去年3月28日,中外運終于在
成都與川航集團正式“訂婚”,兩家公司伙四川化工(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簽訂了《四川航空集團公司改制重組出資人合作意向協議書》。中外運預計將為此投入4億~5億元人民幣。
按照當時的協議,四川省國資委以川航集團經評估審計確認后的全部凈資產作為出資,占注冊資本的49%,中外運A股上市公司外運發展和川化集團則以人民幣現金作為出資,分別占注冊資本的49%和2%。
此后,中外運又與全國最大民營快遞企業上海申通達成意向,擬收購其51%股份。如果這兩次資本投入順利實施,一個貫穿產業鏈上下游的海陸空一體化物流帝國將初現雛形。
而這正是張斌的初衷,他曾這樣告訴媒體,“我整合陸上的資源,手里再有航空公司的話,中外運離聯邦快遞、UPS那樣的公司就更近了。”
而張斌的人事變動無疑讓中外運的未來再次變得撲朔迷離。苗耕書上任后接受采訪時曾說,今年最重要的就是制訂新的戰略規劃。是否參股川航,是否收購申通,都要等到戰略規劃之后才會最終決策。
然而,中外運這次首先投資的航空公司并不是川航,而是國航。但更令人不解的,中外運認購的僅僅只有8000萬股,國航此次A股發行不超過27億股,發行價不低于H股平均收盤價的90%,如果按國航發行27億股計算,中外運僅占不到3%,此次投入也僅僅約2億元左右,其占有國航總資產的比例更加微乎其微。從這一角度看,中外運根本不可能參與國航董事會的決議。
光大證券研究所鄧紅梅認為,很可能中外運此舉僅僅是作為一種單純意義上的股票投資,如此小規模的認購根本不具有任何實質意義。中外運集團另外一位高管張建衛也曾透露,未來幾年內投資分三步走,優先投資沿海港口,然后對珠三角、長江流域的內河碼頭投資,最后是在中西部火車站點。而集團主要收入來源仍然是貨代尤其是航空貨代。張斌“物流帝國”的夢想正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