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港成為“金藍領”人才搖籃,全港高級技工占技工總人數的76%,遠遠高于世界發達國家35%的水平。
青島港集團人事部日前透露,全港共有51名技術工人最近拿到了2005年度山東省金藍領培訓合格證書,成為青島港首批山東省金藍領培訓的青年技師。
據了解,為應對高技能人才總量不足,水平不高的現狀,山東省今年開始全面實施培養青年技師的“金藍領”計劃,采取院校與企業相結合的方式,通過集中培訓,為企業培養生產經營急需、技能水平高的青年技師。
青島港作為山東省金藍領港航系統培訓基地,近年來針對港口生產特色,積極發揮港航技術優勢,培養、造就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技術工人。日前統計顯示,目前青島港高級技術工人占技術工人總數的76%,遠遠高于世界發達國家35%的水平。同時,青島港還有500多名技術工人獲得了第二技能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近年來,青島港經歷了一個跨越發展時期,新設備、新技術、新操作方法的不斷應用,港口生產模式已由原來勞動密集性轉變為現在的技術密集型。為此,青島港集團從用人機制、教育機制、激勵機制全方位出發,實施人才培養戰略。
在此基礎上,青島港在員工培訓上重金投入,開展各種技術培訓、技術競賽、技能鑒定,修編完成并推行了新版技術工人資格考核培訓教材,每年組織4000余名技術工人參加40多個工種的技術工人資格考核和技術大比武。為了讓技術工人及時與新技術接軌,他們還邀請著名高校名牌教授,行業技術專家定期來港授課,使港內技術工人從理論知識到崗位實踐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據統計,青島港集團平均每年用于技術工人培訓的資金達400多萬元。
為鼓勵技術工人學技術,青島港制定了很多優惠和激勵政策。對參加技術工人資格考核合格的技術工人每月發放50元的考工補貼,兩年一固定,取得本工種前六名的技術工人按每月80元的標準發放;對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按相應級別給予兌現每年80-300元的技能津貼,并報銷鑒定費;對取得大專、本科、研究生畢業證書且專業對口的員工,一次性給予800-5000元的獎勵;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除每月享受200-300元的技能津貼外,還享受與同級專業技術人員同等的崗位工資、帶薪休假和每年一次的免費查體。
技術工人雒興賓,多年來一直潛心鉆研工屬具的研制和革新,先后研制了“三瓣礦石防漏抓斗”、“25噸半自動鋼坯卡具”、“灌包箱供料漏斗”等幾十項裝卸工屬具,不僅解決了裝卸生產中的安全質量問題,而且每年創造幾十萬元的直接效益,并已有7項成果獲得國家專利,被評為青島市勞動模范、授予山東省“富民興魯”獎章。以前港內做鋼絲繩的梨型套都是請港外專家,做一個需用十幾個小時并花費3000多元勞務費,維修工李義明通過鉆研,摸索了一套科學的梨型套澆注辦法,提高效率10多倍,并節約大量勞務費,集團把他這個絕活以他的名字命名為“義明千鈞”,成為集團十大員工品牌之一,本人被隊里聘為首席維修工。
現在的青島港集團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振超效率”、“孫波效率”、“琳琳快磅”等大量行業專家、員工品牌、首席員工,他們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發揮聰明才智,展現個人風采,帶動班組建設,實現著自我價值,在港口生產建設中充分發揮主力軍的作用。
早日告別“技工斷層”
誠至
當前,我國技術工人供不應求的局面仍普遍存在,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4年對全國40個城市技能人才狀況抽樣調查,我國技師和高級技師占全部技術工人的比例僅為4%,而企業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在制造業發達的地區,技工尤其是高級技能人才的短缺狀況更加嚴重。
為何會出現技工斷層?最直接的原因是中國產業經濟的高速發展,特別是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灣三個世界級制造中心的成型,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以廣東為例,到2010年,廣東對技工的需求將增加到1100萬人以上,但目前廣東省的技工只有650萬,中級工以上技能人才缺口180萬人,其中高級以上技能人才缺100多萬人,缺口巨大。職業教育發展滯后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是技工短缺的主要原因。
現在,我國港口企業的生產模式已由原來的勞動密集性轉變為技術密集型,同樣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如何應對技工斷層,青島港已經作出了有益的嘗試。近十幾年來,青島港一直堅持以能力論英雄的用人觀,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并從用人機制、教育機制、激勵機制全方位出發,實施人才培養戰略,有效破解了技工斷層難題。據上月統計,青島港高級技工人數已占技工總人數的76%,遠遠高于世界發達國家35%的水平。青島港的成功經驗值得港口企業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