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原油油輪老化,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下稱:中外運)正計劃與日本商船三井公司合資建造超大型油輪,以提高中外運在原油運輸業務上的市場競爭力,而其競爭對手中遠集團、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等也正在竭力建造新的大型油輪。
根據中外運與日本商船三井達成的合資建造超大型油輪協議,超大型油輪將由日本三井造船株式會社千葉工廠承造,預計2008年3月至5月交付使用。該艘新造超大型 油輪載重噸為31萬噸,為適合中東至遠東航線營運的“馬六甲海峽最大型”。此新造船將由中外運與商船三井合資組建的海安油運公司擁有。
海安油運有限公司是由中外運與商船三井共同設立運輸原油的公司,主要從事產油國到中國的海上運輸。總部設在
香港,資本金200萬港元,各持股50%。
昨日,中外運負責原油運輸業務部門的相關人士稱,通過合資,中外運參與了原油運輸,而商船三井獲得了中國的石油公司的貨物運輸機會。
相比中遠集團、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中外運進入原油運輸市場相對較晚,而這個市場的利潤非常高,需求也很大,中外運也希望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中外運現以自營、合營等方式控制著四艘單殼超大型原油輪,在中國的原油進口運輸中擔當著重要角色。但國際海事組織規定2010年單殼油輪將被強制淘汰。
據業內人士分析,原油運輸的利潤比較高,平均每噸運費50元,國內原油運輸毛利率高達40%。因為這個市場還處于寡頭壟斷狀態。
目前,我國日均進口原油254萬桶,其中約90%通過海路運輸。可是,國內油輪每年最多只能運輸3600萬噸原油,僅滿足國內30%的原油運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