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的重要性
運輸的原則
運輸的參與者
運輸方式與服務方式
國際運輸
運輸成本與運價
運輸決策
運輸的重要性
運輸是物流的支柱。說到物流,人們就會認為“那是運輸產業”
運輸成本通常占了物流成本中的最大部分。
運輸業的發展促進了競爭;
平衡了供需、擴大了產品市場
在我們的超市里可以看到來自全球的新鮮水果、蔬菜。
規模經濟
大規模的市場,使生產設施得到充分利用,勞動力的水平也不斷得到提高,形成了一個個有地方特式的特式經濟。
降低成本
廉價的運輸可以降低成本。例如中東的原油產量大,容易獲得。隨著超級油輪的使用,中東原油能以較低的價格運到世界各地。雖然有時在煉制時,需要更多的加工,但是產生的效益完全可以補償。
使資源配置更加合理
運輸的原則:規模經濟和距離經濟。
規模經濟是指隨著裝運規模的增長,單位貨物的運輸成本將下降。
距離經濟是指每單位距離的運輸費用會隨運輸距離的增加而減少。
集運與配送
集運就是希望利用規模經濟來降低成本的集中運輸策略。一種是從地理上考慮把一個區域內的不同客戶的貨物集中起來運輸,另外一種是將某一個時間段內的訂單合起來運輸,顯然集運需要考慮到成本的節約和客戶服務水平之間的平衡。
金華“甬金國際集裝箱堆場”
可以使浙江中西部及周邊地區的出口貨物,在該“無水港”通過海關直通式監管點提供的當場報關、簽發提單、一票全程服務,直接從金華“出海”。
集裝箱的應用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
集裝箱是指具有一定規格和強度的專為運輸周轉使用的大型貨箱,它既是一種包裝容器又是一種有效的運輸工具。
集裝箱運輸的優點:
提高裝載效率,減輕勞動強度;
通過將單件雜貨集中成組放入箱內,減少重復操作,提高車船裝載效率。
避免貨物搗載,防止貨損貨差;
加速車船周轉,加快貨物運送;
節省包裝費用,簡化檢貨手續;
減少運營費用,降低運輸成本;
配送是指在經濟合理區域內,根據客戶要求,對物品進行挑選、加工、包裝、分割、組配等作業,并按時送達指定地點的物流活動。(《物流手冊》)
配送的特點
1.配送是從物流據點至需求客戶的一種特殊的送貨方式:
送貨的不是生產企業,而是專職的流通企業(倉庫、配送中心等);
根據客戶需要;
2.“配”與“送”的有機結合形式;
3.門-門的服務方式
從物流據點到顧客的倉庫、營業所、車間乃至生產線上;顧客是主導,配送企業在服務;
配送是物流的一個縮影。
配送中心的作業流程
對不同的商品實施不同的物流流程:
暢銷型
收貨——儲存——分揀——配送
中轉型
收貨——分揀——配送
直送型
直接由生產廠送零售店
配送區域的確定
3類零售店的分歧點確定
4類零售店的分界線確定
運輸的參與者
運輸決策的參與者除了托運人(起始地)、收貨人(目的地)和承運人以外,還有政府與公眾。
托運人與收貨人
托運人(一般是貨物的賣方)和收貨人(一般是買方)關心的是在規定的時間內以最低的成本將貨物安全地從起始地轉移到目的地;
運輸服務應提供提取、交付貨物的時間,裝運信息,簽發單證,貨物破損率等;
承運人
承運人期望以最低的成本、最大的運輸收入來完成運輸任務。
因此,他希望在提取、交貨時間上能有較大靈活性,以便進行拼裝、優化運輸調度。
政府
政府希望建立一個穩定有效的運輸環境,以使經濟持續增長。
政府通過對運輸商采取規章約束、支持促進或擁有等形式,對地區、行業和企業的經濟發揮著關鍵的作用。
公眾
公眾關心的是環境與安全的問題。
運輸是交通混亂和大氣污染的元兇嗎?
運輸方式及服務方式
鐵路運輸
以較低價格長距離運輸大批量貨物。
較高的適應性、連續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有規定的時刻表,較低的發貨頻率。
公路運輸
機動、靈活,可實現“門到門”運輸,適合運輸中短途貨物。
在中短途運輸時,速度快,可靠性高,破損率小。
限制少,覆蓋面廣,可以作其他運輸方式的接運工具。
在物流作業中起著骨干作用。
水運
水運是最古老的運輸方式。遠洋航運是國際貨物運輸的主要形式。
適于運輸量巨大、距離長、價值低、密度高、便于機械設備搬運的貨物運輸;
運營范圍、運輸速度、可靠性、可接近性的問題。
管道運輸
盂-濰-青輸煤項目,從山西盂縣,經山東
濰坊發電廠,到
青島的黃島發電廠,全程713公里,年輸洗精煤700萬噸。據測算,運輸成本比鐵路要低50%以上。
受外界影響小,長期穩定運行,可靠性高;
服務范圍和服務能力有限。
航空運輸
速度快、成本高
服務方式
單一方式承運人
僅利用一種方式提供服務,承運人高度專門化,有較高的效率;
托運人需要與每個專門承運人洽談、交易,需要更多的時間與精力。
專門化承運人:專門進行小批量裝運服務或包裹遞送服務。可能途徑鐵路、公路和航空運輸。包裹遞送服務的承運人由于擁有一定的規模以及實施多種模式聯運的能力,影響力越來越大。
多式聯運經營人
經營人使用多種運輸方式,以期望能在最低的成本條件下提供綜合性服務。
兩種或多種運輸方式的連接不僅有經濟潛力,而且增加了系統設計的靈活性。
多式聯運的優勢在于,有利于運輸部門之間的合作;一次定價,有利于改善價格策略;重復成本減少;承運人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等。
非作業性質的中間商
不擁有和經營運輸設備,向其他廠商提供經紀服務。例如從多個托運人手中匯集一定數量的托運貨物,再以一定的貨運量水平購買城市之間的運輸;包括運輸經紀商、托運人協會、多式運輸方式市場公司等。
國際運輸
國際運輸以水運為主,貿易額的50%以上、貿易貨物重量的99%是通過水運實現的。
國際物流系統模式
國際貨運代理
接受進出口貨物收貨人、發貨人的委托,以委托人的名義或者以自己的名義,為委托人辦理國際貨物運輸及相關業務并收取服務報酬。
代表發貨人選擇運輸 路線、運輸方式和適當的承運人;向選定的承運人提供攬貨、訂艙等;
為收貨人報告貨物動態;接收和審核所有與運輸有關的單據;提貨和付運費;安排報關和付稅及其 它費用;安排運輸過程中的存倉;向收貨人交付已結關的貨物;協助收貨 人儲存或分撥貨物等。
作為多式聯運經營人。
信息、咨詢服務。
是整個國際貨物運輸的組織者和協調者。
自由貿易區(保稅區)的概念
自由貿易區(保稅區)是各國政府所指定的區域,在此區域內,進口商品可以進行保管、重新包裝、或以某種形式加工,而無需繳納關稅,只有當商品進入進口國海關時才付關稅。
自由貿易區的優勢:
可在自由貿易區內更換標識,以免進口國對商品處罰;
有時可將未裝配的商品運到自由貿易區,在區內裝配,可節約成本;
將需交納關稅的國外原材料先運往自由貿易區生產,在國外買主需要時再運出,可以避免關稅和保證金占用資金;
在自由貿易區生產的產品進入國內市場時,只需對進口材料繳納關稅;
國際運輸比國內運輸復雜得多,需要更多的保護性包裝和更多的運輸單據。
提單(Bill of Lading):貨物收據,托運人與承運人之間的合同,物權憑證(指示提單——可背書轉讓,記名提單);
信用證(Letter of Credit):銀行文件,向托運人保證在貨物運出后支付貨款;
商業發票(Commercial Invoice):賣方給買方的商業票據;
原產地證明(Certificate of Origin):使進口商確信貨物準確的生產地;
保險證明(Insurance Certificate):確保已為在途貨物投保;
到貨通知(Arrival Notice):通知貨物預計到達時間和某些貨物細節;
海關通關文件(Customs Entries):一系列描述貨物、產地和關稅的文件,使貨物能快速通關;
承運人證明和放貨通知(Carrier’s Certificate and Release Order):向海關證明貨物的所有人或收貨人的文件;
運費付訖證明(Freight Release):證明貨物運費已付;
運輸成本
變動成本
變動成本是與每一次運送直接相關的運送費用,包括勞動成本、燃料費用、維修保養費等;
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隨服務量和運輸量變化,但又必須得到補償的費用,包括站點、信息系統、車輛成本等;
聯合成本
聯合成本是指決定提供某種特定的運輸服務而產生的不可避免的費用,如,卡車從A到B運貨后,必須要回到B,因此B到A的回程運輸就是“聯合成本”,必須從往程運輸中得到補償,或者設法找到回程運輸服務對象。
公共成本
承運人代表所有托運人或部分托運人支付的費用,如端點站、路橋費,通常要分攤給托運人。
運價簡介
與運距相關的定價
單一定價
比例定價
遞減運價
分段統一運價
與需求相關的運價
運價的制定不僅要考慮承運人的成本,還要考慮托運人的需求和得到的價值。
例如1000公斤的電子設備要比1000公斤的煤炭更有價值,托運人愿意多支付運輸費用;
與運量相關的定價
當批量很小時,要收取統一運價(Any Quantity, AQ);
零擔運費和整車運費;
運費分級系統(P.128)
運輸決策
委托運輸還是自營運輸
運輸服務的選擇
承運人的選擇
路線計劃
委托運輸還是自營運輸
自營運輸的優勢
服務的可靠性;
縮短訂貨周期;
應對緊急事件的能力;
改善與客戶的關系;
委托運輸可以使企業專心于開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但是增加了交易成本,也增加了對運輸控制的難度。
運輸服務的選擇
據研究,在選擇運輸服務時,決策者認為最重要的因素是,運輸成本、速度和可靠性。
成本的權衡
設有四種運輸方式
鐵路:費率為0.10,運輸時間24天,每年可運輸10次;
鐵+卡:費率為0.15,運輸時間14天,每年可運輸20次;
卡車:費率為0.20,運輸時間5天,每年可運輸20次;
航空:費率為1.40,運輸時間2天,每年可運輸40次;
設庫存成本I=30%/年,單位產品出廠時的價值為C=30美圓,運輸時間為T,年需求量為D,工廠和倉庫的平均庫存均為K,運輸費率為R,則每種運輸方式的總成本為
RD+ICDT/365+ICK+I(C+R)K.
如果年需求量為700,000件,工廠和倉庫的平均庫存一樣,在鐵路運輸時需要100,000件;卡車和鐵路卡車混合時為50,000件;航空運輸時為2,5000件;則綜合結果如下:
考慮競爭等因素
更好的運輸服務可以吸引更多的業務,更多的業務可以得到更多的收益。
在選擇運輸方式時,要考慮競爭對手的行為和買方的需求。
承運人的選擇
承運人的選擇要考慮企業的具體業務需求,重點要放在收貨人而不是發貨人所認為重要的內容上。對承運人的正確評價可以通過利用承運人的運輸記錄、客戶的意見等給出每個指標的評價。
路線計劃
單個起點單個終點的最短路徑計劃
已知一個由節點和邊組成的網絡,每條邊代表了兩個節點直接相連,并且已知它們之間的長度——運輸成本。
要尋找從一個節點到另一個節點之間總長度最短的路徑。
一個簡單的辦法
原理:如果{v0,v1,…vn}是最短路徑,則{v0,v1,…vn-1}也是最短路徑。
方法:
第n次迭代找出第n個離起點最近的節點;
第n次迭代
輸入:(n-1)個離起點最近的節點(已解節點),及其離起點距離;
找出離這些點最近的未解節點,算出它們離起點的最近距離;
得到第n個最近節點。
多起點多終點的問題
例:一家肥皂和清洗劑生產商在Cincinnati, Denver, and Atlanta 有三家生產廠,主要的倉庫位于New York, Boston, Chicago, Los Angeles, and Dallas. 預計下年各倉庫的需求為,
各生產廠家到各倉庫每千箱的運費:
工廠的能力限制:
Cincinnati 100,000箱
Denver 60,000箱
Atlanta 50,000箱。
公司希望建立一個調撥計劃使得運輸成本最小。
數學模型:
設X11是從第一個工廠(Cincinnati)運到第一個倉庫(New York)的千箱數;
同理設Xij是從第i個工廠到第j個倉庫的千箱數,i=1,2,3; j=1,2,3,4,5;
則問題就是要最小化:
C=240X11+ 300X12 + 160X13 + 500X14 + 360X15 + 420X21+ 440X22 + 300X23 + 200X24 + 220X25 + 300X31+ 340X32 + 300X33 + 480X34 + 400X35
變量Xij要滿足倉庫需求的約束:
X11+ X21 + X31 =50
X12+ X22 + X32 =10
X13+ X23 + X33 =60
X14+ X24 + X34 =30
X15+ X25 + X35 =20
和生產能力的約束:
X11+ X12 + X13 +X14+ X15 100
X21+ X22 + X23 +X24+ X25 60
X31+ X32 + X33 +X34+ X35 50
另外還有:Xij0
利用一般的線性規劃解法,就可以解得:
X11=40; X13=60; X24=30; X25=20; X31=10; X32=10;其余為零。
起訖點重合的問題
起訖點重合的路徑問題一般被稱為推銷員問題。直覺方法和啟發式方法是求解這類問題的有效方法。
例如,好的路線規劃中應沒有線路交叉,呈凸形或水滴形。
行車路線和時刻表的制訂
原則
劃分站點群以分派車輛時,將距離靠近的站點劃在一起;
在安排每天各車的運輸線路時,同樣要使它們的站點群不重疊;
從距離倉庫最遠的站點開始劃分站點群,分派車輛;
各卡車的行車路線應呈水滴狀,避免交叉;
對于孤立于站點群之外的站點,可采用其它配送方式,如第三方服務;
各站點規定的取貨/送貨時間要與行車路線之間協調;
啟發式方法
啟發式方法中很多是貪婪方法 ,例如最近鄰點法,最近插入法等。
最近鄰點法就是從某點開始,總是找離目前位置最近的、還未到過的節點作為下一點,直到所有節點走完,再回到起點。得到的結果常常是不理想的。
最近插入法要更進一步,在選擇下一點時,不僅僅只考慮當前的一點,而是考慮所有已走過的點。另外,它每一步是整個回路的擴張,即從一開始它就考慮回到起點的成本。方法描述如下:
(1) 找出離起點最近的節點,構成子回路T。
(2) 重復(3)直到T包含所有節點:
(3)從子回路T以外的節點中找出離回路T中節點最近的節點v,在T中找到一條邊(a,b),使av+vb-ab最小,將v插在a,b之間,用av+vb代替(a,b),構成新的回路T
例如一家面包房每天要向五家零售店送貨,各點之間的行車時間如下:
掃描法
方法簡單,在較快時間內得到一個合理解。
在地圖或方格圖上確定所有站點的位置;
劃分站點群:自倉庫向任意方向劃一直線,沿一個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依次根據一輛車能裝載的站點劃分出所有的站點群;
用“水滴法”或其它方法確定每個站點群的路線計劃。
缺點:
在劃分站點群時,沒有考慮在途總運行時間、各站點的取貨/送貨時間等。
可以對結果調整(如:與P.158圖7-8是自相矛盾的)。
節約法
節約法的目標是使所有車輛的行駛總里程最短,并且服務的車輛數最小。
首先假設每個站點都有一輛虛擬的卡車提供服務,隨后返回倉庫;
將兩個站點合并到同一線路上,縮短了路線里程,減少了一輛車;
考慮節約路程最多的兩個站點,如果合并后能夠滿足各種約束條件,如:載貨能力、時間限制、路程條件等,則合并;否則考慮節約路程次多的站點;
重復2,直到完成路線設計。
優點:在劃分站點群和制訂路線規劃時可以考慮各種約束因素。
Logware中的ROUTER;
在對各個站點群制訂好行車路線后,還要對它們進行排序,從而減少所需的車輛數。
運輸問題總結及校區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