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異 因地制宜
為區域經濟發展探求物流規律
◎ 汪 鳴
為實現區域協調發展,逐步縮小區域發展差距,2005年,我國提出了“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這是近年我國區域間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出現的新變化。
區域之間的經濟要素流動和轉移的速度加快、領域拓寬、規模擴大、層次提高,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具有本地優勢和競爭力較強的特色經濟,形成了新的區域經濟發展特點。由于這種變化造成了地區之間的產業互補性增強,產業結構趨同的狀況有所改變,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物流活動的環境條件,并在區域之間、區域內部不同地區之間產生了新的依托通過、樞紐的網絡化、規模化物流需求,從而導致區域物流發展格局中的變化。正是由于我國區域物流發展格局的轉變,2005年,我國區域物流在相關領域的發展中出現了一些新的動向,需要從不同的區域進行總結,以便尋求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物流發展規律。
西部地區:所有的基礎工作都要全面夯實
西部區域物流發展的基本特征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積極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物流服務與組織條件。如廣西在加快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和大型貨運站,山西省籌備建設內陸物流港,
重慶建設三峽庫區最大綜合物流碼頭,云南結合自身需要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需要,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成都規劃建成7大物流中心,
蘭州加快四大
物流園區建設,內蒙古建設物流基地等;
推進物流服務系統建設,提高物流整體發展能力。如山西煤運“兩路經銷”共建物流體系,提高煤炭物流服務能力與效率。新疆規劃建設大物流體系,滿足新疆經濟發展需要。廣西搭建免費物流配載交易平臺,建設滿足
物流企業發展需要的信息環境與信息服務系統;
加快傳統物流服務轉型,提高物流業效率與效益。如重慶交運集團打破運輸方式的界線,進軍航空物流,構建多式聯運系統。甘肅整合傳統物流服務資源,組建西部物流有限責任公司,開展提升既有物流服務的企業轉型。成都市開展物流企業大整合,推進企業的整體發展。甘肅機楊集團空港國際物流中心投運,對航空服務資源進行了整合等;
協調政府部門物流管理體制與出臺相關政策,加快物流發展。四川省18個部門合建物流聯席制,改善政府物流管理。寧夏成立物流商會,積極整合物流資源和推進物流產業發展。成都出臺物流發展規劃綱要,明確發展定位和發展重點,蘭州擬定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確立產業發展內容與方向。
東北地區:借物流發展整體性來支持區域經濟
東北地區物流發展逐漸呈現一定的整體性和支持區域經濟發展的特征。
長春、
大連、
哈爾濱、
沈陽等4個城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東北物流大通道,為構建東北物流系統創造了條件,也有利于以大連港為核心的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服務體系的建設;
各省重視物流的發展。遼寧、
吉林、黑龍江均制訂和出臺了相應的發展規劃,在物流網絡、運輸系統、物流園區和物流中心建設等方面,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
加快支持區域經濟發展的生產和流通環節物流的發展。如遼寧加快石化物流業快速發展,沈陽正在成為東北最大的鋼材物流集散地,東北醫藥物流系統的建設和運營,糧食物流系統的組織與服務等;
營造良好的國際物流服務環境。如大連等重要港口口岸物流環境的建設,琿春等對俄陸上口岸的落地簽證加快通關的便利化等。
中部地區:以經濟中心城市為依托加強基礎建設
中部物流由于其便于聯系東西、南北的地理區位,而具有區域組織的競爭力,以及這種競爭力所支持的產業布局與流通業組織能力。其物流的發展特點是以經濟中心城市為依托,較為關注專業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與流通業配套的配送物流系統的建設。如
武漢繼續推進物流基地建設,并期望與港口、機場產生聯動效應,提升武漢的區域物流組織地位,
鄭州11個物流中心的規劃和建設,以及河南汽配物流貿易園的規劃和建設,將發揮鄭州的商貿產業優勢,
合肥現代物流園的全面建設,聚集相應產業,
南昌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港,提升國際經濟發展能力,
長沙保稅物流中心的建設和湖南糧食物流園的建設,對湖南物流的發展也是一種積極的推動。
東部地區:外向型經濟靠物流提升質量和效益
東部地區外向型經濟的增長不如以前迅猛,使提升質量和效益的壓力增加,尋求解壓途徑使物流服務提升到較國內其他地區更高的地位,區域物流的發展也是圍繞這一過程而推進的。
首先是推進外貿物流效率提升與不斷降低成本的需要,使得對外物流組織與服務方式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突出表現是建設區港聯動的保稅物流模式。如
寧波保稅物流園區正式封關運作,張家港保稅區監管物流項目總投資達30億元,
天津開發區攜手普洛斯建設天津第一家B型保稅物流中心,
深圳保稅物流運作速度實現與國際同步,
廣州加快建設三大國際物流園區,
青島保稅物流園區日前通過國務院驗收;
二是重視具有提升區域物流效率功能的專業化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整體物流服務平臺。如
上海市將建全國規模最大的物流倉庫,并建設我國最大的糧食物流基地和寶山建鋼鐵物流基地,上海濱海國際物流裝備城也將建設,天津七大物流中心初具規模,并積極構筑對外大交通體系適應現代物流的需求,廣州快速物流通道延伸至湖南,同時南沙物流裝備園項目也已經啟動,
北京將建設全國最大出版發行物流中心,
廈門積極發展成為東南沿海中心,
杭州將以空運為重心發展快速物流,
濟南籌建華東最大的物流基地,以及
徐州港將建成煤炭配送綜合物流園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