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與內陸之間又打通了一條快捷的出海通道。8月17日晚,隨著深圳至
長沙的鐵路貨運“五定”班列首趟火車的緩緩開出,兩地間快速、便捷、高效的物流“黃金通道”正式開通。這是我市海鐵聯運工作在開通深圳至
成都鐵路貨運“五定”班列和深圳至
南昌鐵路直達列車后,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
據了解,17日開通的深圳至長沙鐵路貨運“五定”班列,深圳始發站為平湖南站,長沙始發站為長沙東站。深圳至長沙車次為80942次,運行路徑為平湖南、吉山、江村、
韶關、
郴州北、
衡陽北、
株洲北、長沙東;長沙至深圳車次為80941次,運行路徑為長沙東、株洲北、衡陽北、郴州北、韶關、江村、吉山、平湖南。按照計劃,該“五定”班列每周二、五對開兩列。
所謂“五定”班列,就是鐵路列車運行定點、定線、定車次、定時、定價,具有運輸距離短、運輸路徑優化、運輸價格有優勢等特點。它的開通將直接加強深圳與湖南等省份經貿往來,并帶動沿線地區經濟發展。同時,對于為深圳港更快捷地獲取豐富貨源,提升港口競爭力,也多有裨益。
據介紹,深圳作為港口城市,其港口多式聯運業務相對滯后,受限于交通,貨源絕大部分來自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腹地有待進一步擴大。雖然長沙地處全國鐵路交通樞紐,京廣復線貫穿南北,進出口貨源充足,但由于原長沙和深圳鐵路貨物運輸長期受運輸計劃限制,計費路徑較長、運輸成本較高等因素制約,許多當地的貨物不得不通過公路運輸,影響了深圳港口功能的發揮。
而深圳至長沙鐵路貨運“五定”班列的開通則使這種局面得到扭轉。據介紹,該列車運行距離為880公里,運行時長為24小時,比原來中途經編組站編組,而無確定運行時間的深長貨物列車到達時間至少縮短3天,且在運費方面,實現了海運箱(自備箱)重箱運輸價格下降30%。在通關手續上實行點對點直轉,長沙海關可辦理當地海關申報手續,在深圳口岸完成轉關或清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