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閉幕的“第四次全國
物流園區(基地、中心)交流研討會暨第十二次中國物流專家論壇”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了《全國物流園區發展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記者了解到,該《調查報告》對全國205家物流園區的建設和經營情況進行了歷時6個月的調研,為政府主管部門、物流園區和企業提供了翔實的參考依據。《調查報告》顯示,在接受調查的31家物流園區中有10家物流園區認為,在園區建設發展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阻力之一是來自規劃不充分,占到被調查對象的32%以上。可見缺乏科學規劃已成為制約我國物流園區發展的首要因素。
物流園區自上世紀60年代在日本出現以來,被許多發達國家重視。德國、英國、荷蘭、法國都規劃并建成了一大批物流園區。近幾年來,隨著物流園區的概念進入我國,積極培育第三方
物流企業和規劃建設現代物流園區是推進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兩大主題。特別是各級地方政府及企業將物流園區的建設作為推動地區、區域和城市物流發展的重點工程,紛紛給予了大力的支持。
隨著傳統儲運業向市場化及現代物流業方向發展和轉變,國家有關主管部門開始制定促進物流園區發展的宏觀政策,一些發達地區和省份也紛紛籌建物流園區,還有數不勝數的城市、鄉鎮甚至街道辦事處也要發展物流園區。特別是2003年前后,由于缺乏對物流園區的清醒認識、科學界定和規劃控制,又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各地區出現了物流園區項目大量上馬,項目規劃盲目跟風現象。甚至以建設物流園區名義而圈地的行為也時有發生。可是,這些倉促上馬的物流園區項目是否經過了詳細的調研和考察?是否經過了科學規劃和嚴謹的論證?這里面有多少是政府的“形象工程”?是否產生了預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很難說清楚。發展現代物流,真的需要建那么多園區、基地、中心嗎?建一個物流園區,占地動輒就是幾百畝,投資起碼也要數千萬元甚至數億元,項目上馬之前怎可不三思而后行?
《調查報告》顯示,在被調查的205家物流園區中,政府規劃、企業主導開發的物流園區最多,有128個,占62%;政府規劃、工業地產商主導開發的物流園區有51個,占25%;企業自主開發的物流園區有26個,占13%。
物流園區要發展,關鍵的一點是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如果盲目上馬、重復建設,不但不能減少費用,還會使成本加大,甚至還會重蹈一些地方搞開發區“開而不發”的覆轍。現在有些地方建設物流園區前缺乏足夠的論證,建成后企業入駐情況并不樂觀。有些地方為了使項目不致荒廢,甚至采取行政手段或優惠條件逼迫或誘使物流企業入駐,導致進入物流園區的企業無法保證利潤。更為嚴重的是,一些企業進駐后,囤積土地,轉而投向房地產,使周邊地產價格急劇攀升,造成短期內商務成本快速上升,進而損害當地的產業競爭力,造成其他產業逐步轉移、投資環境惡化。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在全國層面由中央政府加強對物流行業的宏觀調控,在地方層面由地方政府順應市場需求與企業進行良性互動。在做物流園區(基地、中心)規劃時,政府主管和行業協調部門一定要注意正確引導推動,而不能追風趕潮、推波助瀾。決不能將物流園區當做政績工程,把園區土地出讓當做增加財政收入的來源,將物流園區變成了市場區和房地產區,造成商業設施比重過大,取代了物流設施。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既要按市場經濟的原則運作,又要堅持政府的協調引導。在規劃建設物流園區過程中,應該堅持以下原則:
科學選址原則。物流園區區域物資集散地的作用,決定了其地理位置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其一,應擁有大規模的物流需求。這些需求包括有大宗進出口貿易,雄厚的生產制造業基礎,大量原材料、產成品的貿易活動等。其二,要靠近重要的交通位置。縱觀國內外成功的園區,大都位于城市邊緣、交通條件較好、用地充足的地方,大都依托雄厚交通基礎設施,例如海港、內河碼頭、鐵路交會處,空港、公鐵、公水鐵聯運。此外,物流園區在空間布局上還需考慮物流土地價格、勞動力成本、環境等經濟、社會條件因素。市場需求是決定任何產業能否發展壯大的一個根本因素。缺乏物流園區建設的必備條件,無公路、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距碼頭遠,距消費地遠,會導致物流量和消費量不足。物流園區的建設要與物流市場需求相適應,不能脫離需求盲目發展。只有充分考慮到當地物流需求,才能吸引國內外有影響的物流企業進駐。
統一規劃原則。物流園區功能的發揮,需要很多政策、社會設施等宏觀因素和條件的指導和支持,這些職能都必須由政府出面積極推動甚至實施。政府在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中應當扮演好基礎條件的創造者和運作秩序維護者的角色。特別在全國運輸大通道的格局下,建設物流園區需從宏觀經濟出發,對國內外市場的發展和貨物流通量等情況進行認真的調查分析和預測,根據長遠和近期的貨物流通量,確定物流園區長遠和近期的建設規模。同時對物流企業、交通運輸設施等的分布和發展現狀也要做好調查。在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搞好物流園區的規劃。這要求政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按照區域經濟的功能、布局和發展趨勢,依據物流需求量和不同特點進行統一規劃,尤其要打破地區、行業的界限,按照科學布局、資源整合、優勢互補、良性循環的思路進行規劃,防止各自為陣、盲目布點、惡性競爭、貪大求洋,避免走彎路、誤時間、費錢財。
高起點現代化原則。現代物流園區是一個具有關聯性、整合性、集聚性和規模性的總體,其規劃應該是一個高起點、高重心的中長期規劃,并具有先進性和綜合性。因此規劃現代物流園區必須瞄準世界物流發展的先進水平,以現代化物流技術為指導,堅持高起點現代化。物流園區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為重點,以第三方物流企業為主體,成為現代物流技術的研發、應用或轉化的孵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