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論文

供應鏈管理時代如何走向世界級制造

2006-12-25 6:4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一、中國正在進入供應鏈管理時代
    1、中國正在成為世界制造工廠
    相對于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中國擁有突出的優勢,一是具有比較穩定的政治環境,二是擁有龐大的、幾乎永不稀缺的勞動力資源,因而中國在2002 年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外商投資國家。
    正如一個企業必須確定競爭戰略一樣,一個國家也必須確定它的競爭戰略。與企業競爭戰略類似,國家競爭戰略也可以分為兩種基本類型,一種差異化競爭戰略,另一種是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競爭對中國來說是一個遙遠的未來,因為差異化競爭的關鍵是原創能力,而目前中國在這一方面沒有優勢,傳統的汽車或鋼鐵行業是如此,軟件和IT領域基本也是如此,所以,中國采取的是低成本競爭戰略。
    成為世界制造工廠是中國未來希望之所在。中國要保持現有的低成本優勢,僅僅通過企業內部挖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進一步降低外部協同成本。中國目前的協同成本非常高,以物流為例,中國現在的物流成本是國際先進水平的數倍,所以保持成本優勢的最佳方法——降低協同成本。
    2、供應鏈管理是中國提高資源整體效率的指導思想
    供應鏈管理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思想,其方法、工具的完成可以應用到整個社會生活。供應鏈管理強調協同,強調系統功能和整體效應。作為一個資源非常稀缺的國家,中國對資源的單一管理能力強,但在整體資源的整合上浪費較大,致使資源不能得到有效的配置。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供應鏈管理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源配置思想和戰略方法,它強調把相關的業務集成到一條鏈上,共同運行,共享資源,從而達到1+1>2的效應。所以整個中國都要利用供應鏈管理思想來配置稀缺的資源,整個社會都要進入供應鏈管理時代。
    3、供應鏈管理是中國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手段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中國未來的長遠發展目標,就是要在2020年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并提出了跨越式發展的戰略,其實質就是要從農業、工業社會迅速進入信息化社會。跨越式發展要強化基于信息化的協調發展,就是要利用供應鏈管理思想、供應鏈管理系統和供應鏈管理工具把傳統業務信息化,所以對于目前的中國而言,供應鏈管理是改變傳統模式的最優方式,是中國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
    4、供應鏈管理是中國融入國際社會的必要條件
    中國加入WTO,已逐步成為了一個開放社會,日益成為世界產業鏈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開放性的市場上,企業需要處理形形色色的供應形勢、銷售形勢、客戶形勢和生產形勢,迫切需要通過供應鏈管理提高資源效率。中國要充分利用世界產業鏈資源,就要與其他國家協同,充分參與國際分工,而充分參與國際分工的前提和基礎就是供應鏈管理。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中國正在進入一個供應鏈管理時代。這個判斷不是理論判斷,而是實證分析;不是展望,而是對中國現實環境進行深刻分析后的結論。
    二、中國需要新的供應鏈管理發展觀
    供應鏈管理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思想,起源于國外,隨著改革開放逐步傳入中國。世界經濟的競爭已經不是單個企業之間的博殺,更不是單純的成本優勢、人力優勢可以長期領先的時代。世界經濟的一體化與全球加工業的轉移,制造業在全球范圍尋找最優的資源配置地,如何整合中國企業的存量資源,發揮企業戰略聯盟的集群優勢,發揮中國制造業的綜合成本優勢,在新一輪的產業分工里,占據世界工廠的地位?
    答案只有一個,走中國特色的供應鏈管理之路,歷史無數次證明,照搬國外的模式注定是行不通的,中國革命是如此,中國企業的供應鏈管理事業也是如此。
    中國現行的供應鏈管理模式面臨著巨大的危機!因為中國國情和發展階段決定了中國企業有其獨特的供應鏈管理需求,并要求與之相適應的、獨特的供應鏈管理模式。所以中國需要建立有中國特色的供應鏈管理發展觀!
    1、國外的供應鏈管理主要是技術層面上的,而中國是戰略層面的,中國供應鏈管理的真正難點在戰略層面上,也就是核心企業與其商業伙伴的業務協同和標準制定,通過業務協同和標準制定提升整個供應鏈管理協同效率。
    2、國外的供應鏈管理主要是誘導性的、自發的,而中國則是以核心企業為中心,以政府或核心企業為主導的強制性推進,在供應鏈管理發展的前期強制性成份多一點,后期誘導性成份多一點。
    3、國外的供應鏈管理主要強調對供應鏈行為的優化,而中國則強調對供應鏈行為的固化,以及固化過程中適度的優化。對中國的供應鏈管理應用來說,供應鏈管理行為的固化始終是第一位的。
    4、國外的供應鏈管理主要是面向壟斷型的、高端的企業應用,而中國很大層面上則是面向非常傳統的企業,甚至是手工作坊式的企業應用,其實質就是用信息化改造、提升傳統企業。
    5、國外的供應鏈管理主要是面向生產領域,是以生產制造為核心的、內向型模式,在功能設計和企業應用上往往以計劃優化、排產計劃等為核心;而中國的供應鏈管理主要是外向型的,是面向渠道尤其是銷售渠道管理的應用,在功能設計和企業應用上往往以規范渠道行為、提升渠道業務協同效率等為核心。
    6、國外的供應鏈管理是在基礎設施非常完善的條件下進行,整體IT條件相當優越,而中國則是在IT技術非常不完善的前提下進行,因而需要運用非常獨特的模式,充分利用低廉的、大眾化的技術來實現供應鏈管理。
    7、國外的供應鏈管理主要立足于內部資源的深度開發,而中國則主要立足于外部資源的寬度利用和橫向整合。前者立足于縱向深化,后者立足于橫向整合。
    8、國外的供應鏈管理實施方法論主要是革命式的流程再造,所以非常強調實施咨詢的作用,中國的供應鏈管理則是一個逐步優化、改良的漸進過程,中國的供應鏈管理要取得成功,必須將供應鏈管理作為一種職能、一項日常工作來履行,而不是簡單地作為一個項目來管理。
    中國經歷了.COM狂熱,見證了ERP運動;嘗試了食洋不化的概念,目睹了太多的曇花一現。但是供應鏈管理,作為一種戰略思想,卻可以幫助中國企業走一條見效快,效果明顯的集成化,綜合效益的聯盟之路。使得中國優秀企業能夠以自身去整和中國的產業,鑄造幾個世界級的產業制造群,成為未來的世界制造強國。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