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發展與政策論文

解讀中國物流業的“空間”

2006-12-25 5:4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中國國民經濟在“八五”、“九五”、“十五”計劃建設時期高速發展,要求物流體系迅速與現代化相適應。國家為高速發展物流業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八五”計劃中明確把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物流業做為重點;“九五”計劃時期,開展物流研究、提高物流水平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成為共識,物流系統建設向標準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十五”計劃期間,中國確定的物流發展總目標是逐步提高社會化、專業化物流配送在生產、流通領域中的比重。“十一五”期間,現代物流發展的目標是,到2010年基本建立快捷、高效、安全、方便,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大幅度提高物流的社會化、專業化和現代化水平。
    一、“粗放”的中國物流
    近年來,中國現代物流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從整體上看,仍處于初級階段,依然停留在粗放式經營的層面,質量和效益還不理想。國際上通常把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作為衡量物流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指標。中國社會物流成本占GDP比重,自1998年降到21.4%以來,連續7年上下徘徊,2004年仍為21.3%。而發達國家這項指標已經控制在10%左右。雖然產業結構有所不同,但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中國物流發展的水平不高、效率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是體制障礙突出。當前,中國物流產業發展面臨的一個主要障礙是現行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如對運輸的管理,是按不同運輸方式劃分由不同部門管理的,使得部門之間、地區之間的權利和責任存在交叉和重復,難以有效合作、協調;又由于現行的財政體制,各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也都自成一統,地區封鎖、市場分割成為阻礙物流產業發展的另一大頑癥。這種體制弊病是與現代物流應有的跨區域、跨行業、網絡化的特征格格不入的,它直接導致了各種存量的物流要素的分散和難以整合,使得各種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缺乏必要的協調,導致大量的重復建設和過度競爭,造成物流資源的浪費。而從體制上解決條塊分割的問題,創造統一的物流市場還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
    二是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在物流需求方面,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中國相當多企業仍保留著“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組織方式,從原材料采購到產品銷售過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動主要依靠企業內部組織的自我服務完成,大量潛在的物流需求還不能轉化為有效的市場需求。據調查,工業企業中31%和50%的原材料物流由企業自身和供應方企業承擔,而第三方物流企業承擔的僅為19%;生產企業成品銷售物流中由企業自理、企業自理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共同承擔比例分別是27%和55%,而全部由第三方物流企業承擔的僅為18%;商貿企業物流執行主體27%為第三方,11%由供貨方承擔,62%由公司自理。目前,多數企業內部各種物流設施的保有率都比較高,并成為企業經營資產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種以自我服務為主的物流活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遲了工商企業對高效率的專業化、社會化物流服務需求的產生和發展,這也是當前制約中國物流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
    從物流供給方面看,中國多數物流企業是在傳統體制下物資流通企業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企業服務內容多數停留在倉儲、運輸、搬運上,很少有物流企業能夠做到提供綜合性的物流服務,企業規模小、實力弱、功能單一,服務質量和效率難以滿足社會化物流的需要。根據調查,工業企業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時,只選擇一家物流公司的比例僅為5%,選擇兩家以上物流公司的占95%,其中選擇4至10家物流公司的占53%,說明大多數物流公司還不能滿足企業要求,許多公司業務能力還各有側重,只能提供某項服務,因此企業必須多選幾家物流公司才能做好物流業務。
    二、發展通途的構想
    改變中國物流的劣勢,筆者認為應當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轉變政府職能,為物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建議政府為物流的發展制定積極的產業政策,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和統一規劃。轉變職能,多用市場的辦法,通過法律法規引導物流發展。要打破行業、部門壟斷和地區封鎖,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起草和出臺;加快引入競爭機制,簡化相關程序和手續,制約不正當的行政干預和不規范的經營行為,創造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環境。在當前的“物流熱”中,特別應發揮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的引導作用,強調在統一規劃的前提下,立足于存量資源的整合,大力加強物流基礎建設和技術改造,嚴格防止各部門、各地區各自為政、重復建設,形成新的地區、部門分割的格局,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
    其次,努力培養第三方物流市場。第三方物流是由物流勞務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務的物流運作方式。在某種意義上講,它是物流專業化的一種形式,也是物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程度反映和體現著一個國家物流業發展的整體水平。
    第三方物流的發展,已成為目前世界各國和跨國公司關注的熱點。西方國家物流業發展的經驗證明,獨立的第三方物流要占社會物流的一定比重,物流產業才能形成。對企業而言,把物流業務外包給專業化的物流企業承擔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已經日益成為降低成本的主要來源。而在中國,一方面,潛在的物流需求持續增長;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市場的供給能力和市場需求都遠遠不成規模。所以,加快發展中國的第三方物流,已經成為緊迫任務。首先,要努力培養一批專業化、規模化的現代物流企業,打破中國當前物流企業“多、小、散”的局面。要以規模大、有市場、服務規范的物流企業為龍頭,通過政策引導,對具有不同功能的物流企業進行調整和重組,用市場化的方法,大力提倡和鼓勵物流企業通過聯合、兼并、重組等途徑發展大型第三方物流企業,改造物流企業傳統的經營觀念、落后的技術手段、陳舊的組織管理方式。其次,要努力培育第三方物流市場需求。鼓勵和引導企業順應現代化大生產日益專業化、社會化的發展趨勢,以業務流程的最優化為目標,把采購、庫存等環節的管理業務分離出去,交給具備能力的專業公司承擔,而集中企業資源于主營業務,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管理成本和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
    最后,加強理論研究和人才培訓,為物流市場輸送人才。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具有人才集中和知識密集的優勢,在培訓物流人才、加強物流研究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應在推動物流發展中有所作為。在物流研究和人才培訓中,應特別注意兩個結合:一是國外經驗與國情以及企業實際的結合,對中國物流市場的特征、物流的產業規模、產業組織、產業政策進行理論探索。二是物流理論與物流管理和企業實踐的有機結合。積極請進來、走出去,加強教育研究與政府管理機構、企業實際工作者的聯系,深入企業的生產經營實踐,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實用人才。政府也可以通過設立物流專項基金,支持開設物流管理學科的高等院校或科研機構,開展高級培訓項目或科研項目,鼓勵物流研究和物流人才的開發培養。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