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發展與政策論文

對城市物流規劃中幾個基本問題的認識

2006-12-25 5:1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在部分大中城市掀起了“城市物流規劃”的熱潮。繼深圳市率先完成物流規劃的制定工作之后,北京上海天津武漢廣州鄭州石家莊邯鄲、江陰等城市,也先后制定了物流發展規劃。
    城市物流規劃是一項龐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眾多的部門,與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規劃過程中要運用涉及多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術,物流規劃一旦形成,將對一個地區的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從目前已經制定的城市物流規劃中可以看出,由于在國家宏觀層面上的物流發展政策、戰略與規劃尚未成型,規劃者對于現代物流的發展理念與運作模式,尤其是系統整合以及物流市場開拓等物流核心理念尚缺乏統一的認識,對于物流服務所包含的內容和相關影響因素在考慮上也有所不同,因此,城市物流規劃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規范,不明確的地方;物流規劃的可操作性比較差,與城市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鑒于此,筆者結合親身參與城市物流規劃的體驗,就如何做好城市物流規劃以及當前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談幾點體會,并借此與同行交流。
    一、明確城市物流規劃的目的
    盡管物流規劃受到許多城市的高度重視,但對于物流規劃的目的并非都十分明確,特別是對通過物流規劃要達到的具體目標缺乏準確的把握。個別城市甚至有為規劃而規劃,跟風搞規劃的現象。
    我們認為,在制定物流規劃之前,首先要回答好這樣幾個問題:為什么要制定規劃;制定一個什么樣的規劃;政府作為物流規劃的主體,應該從什么角度去制定物流規劃;物流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和其他產業規劃之間的關系;物流發展模式和商業模式之間的關系;發展現代物流業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等。
    1、為什么要制定物流規劃
    制定物流規劃的目的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是通過發展現代物流業,為工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提供良好的物流環境,以提高工商企業的物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二是增強本地區企業在商品流通領域的競爭優勢,加大商品的輻射范圍,提高商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費用;三是將物流業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帶動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四是利用本地區優越的區位優勢和交通條件,建設成為區域性的物流樞紐;五是優化企業的物流系統,提高企業物流管理水平和物流運作效率等。
    政府部門決定開展物流規劃之前,首先要對本地區物流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和發展現代物流的基本目標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同時,還要注意區分物流發展規劃和物流業發展規劃的區別。嚴格地講,物流發展規劃和物流業發展規劃是不一樣的。前者包含的內容更加廣泛,物流發展規劃涵蓋了物流業發展規劃;物流發展規劃除物流業發展規劃以外,還應該包括企業物流發展規劃等內容。
    一般說來,物流業是作為基礎產業而存在的,是其他產業發展的基礎。作為基礎產業,任何地區都會面臨如何促進物流產業發展這個相同的課題。但是,對于那些具備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和物流資源優勢的地區,物流業有可能成為該地區的支柱產業,成為重點培育和發展的產業。
    在對該地區物流業發展目標進行規劃時,必須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客觀條件,準確地加以定位。否則,即便將物流業定位于支柱產業,客觀環境以及市場需求也無法保證物流業按照既定的方向發展,其結果只能是造成資源的浪費。
    由此可見,每個地區在制定物流發展規劃時,都要有其特定的目的,不可能千篇一律,整齊劃一。要做好物流規劃,首先要明確規劃的目的,結合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特點和資源條件,確定物流規劃的方向。
    2、制定一個什么樣的物流規劃
    物流本身是一個涵蓋面非常廣的概念,涉及到物流技術、物流設施、物流業經營、企業物流、物流政策、物流行政等眾多方面,物流規劃的范圍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框架。物流規劃的范圍和內容,有時會因規劃的主導部門不同而有所區別。但決定規劃范圍和內容的基本因素,是一個地區對發展現代物流的基本模式和切入點的思考。
    3、政府作為物流規劃的主體,應該從什么角度去制定物流規劃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是經濟運作的主體,任何規劃都需要依托企業才可以實施。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政府應該在產業發展環境、政策法規、基礎設施、整體協調、市場建設等規劃方面發揮作用。涉及企業投資、經營的有關規劃應該讓企業在規定好框架中,自主決策,依靠市場的規則,調整企業的行為。
    4、物流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和其他產業規劃之間的關系
    物流規劃往往涉及到物流節點和通道的重新布局和建設,與城市整體規劃密切相關,二者必須緊密銜接,相互結合。此外,物流作為一種服務,必須考慮服務對象的需求。物流規劃要考慮作為服務對象的各個產業發展規劃對物流服務的需求內容和規模。
    5、物流系統模式和商業模式之間的關系
    企業的商業模式、經營模式是確定物流系統模式的基礎,不同的商業模式、經營模式需要有不同的物流模式與它相適應,離開了對商業模式和經營模式的準確把握,物流系統的設計也就失去了明確的方向。物流系統要對企業按照一定的商業模式、經營模式進行高效運作起到后勤保障作用,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不能搞錯。否則,物流規劃將會走入嚴重脫離實際需要,就物流談物流的誤區。
    當然,在進行物流規劃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注意運用現代物流理念對傳統的經營模式和商業模式以及業務流程的提升與改造,發揮現代物流的能動作用。
    6、發展現代物流業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發展現代物流業不能忽視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因為現代物流業是經濟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才會迅速發展的新興產業,要有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作支撐。由于“物流熱”中把降低物流成本看得過于容易,片面夸大了物流業的作用,對于“第三利潤源”的理解有偏差,從而出現對“第三利潤源”的社會期望值過高,物流業能產生高回報率等錯誤想法。這種認識誤導了政府部門的行為,影響到物流規劃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必須依托于當地經濟的發展,物流業的市場主要來自于當地工商企業以及普通消費者對物流服務的需求,如果只強調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而忽視了經濟本身的發展,物流業的發展也就失去了物質基礎。
   
    二、合理規劃物流園區建設
    毫無疑問,物流園區的建設會對所在的城市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緩解物流對城市交通的壓力,減輕物流對城市環境的不利影響,提高物流經營的規模效益,促進當地經濟的快速增長。但是在建設物流園區時一定要有冷靜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在正確的需求預測的基礎上,確定園區的數量、功能和規模,切忌不顧本地區的實際情況一哄而上,把發展現代物流簡單看成是物流園區建設。也要防止部分人借發展現代物流的名義圈地,發物流財。
    目前,許多大中小城市在搞物流園區建設,甚至一些經濟并不發達的縣城也在規劃物流園區。并且,有相當一部分的物流園區規劃陷入了貪大求全的誤區,即園區越大越好,集中的物流企業、物流設施越多越好,但這種物流園區往往非常冷清甚至蕭條。而那些大多自發形成而非經由政府規劃的集散中心、貨運站等,卻業務繁忙,經營狀況良好。這種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三、充分利用物流存量資源
    每個城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一定數量的物流存量資源,但由于計劃經濟體制下“重生產、輕流通”思想的影響,大多數物流設施的條件比較落后,如何利用好這部分物流資源,是城市物流規劃需要考慮的重要內容。對于現存的物流設施,可以根據情況區別對待。利用價值不高,對環境有較大負面影響的倉庫、站場可以拆除或置換。對于質量較好又有利用價值的,要對其改造提升,避免重復建設,造成資源的浪費。
    對于相對分散的可利用資源,可以采用虛擬物流園區的方式對其整合。虛擬物流園區是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物流技術手段,把分散的物流資源整合在一起,形成跨地域的虛擬物流園區。虛擬物流園區可以有效利用現有的物流資源,解決信息共享問題,極大的發揮現有資源的潛能,降低物流系統的構筑成本。
   
    四、構筑現代物流信息平臺
    信息是現代物流的靈魂,物流信息平臺是開展現代物流的基礎。物流信息平臺是通過對公用數據的采集,為物流企業的信息系統提供基礎支撐信息,滿足企業信息系統對公用信息的需求,支撐企業信息系統各種功能的實現;同時,通過共享信息支撐政府部門之間行業管理和市場規范化管理方面的協同工作。信息平臺可以有效整合物流信息資源和社會資源,提高社會大量閑置物流資源的利用率,起到調整、調配社會物流資源,優化社會經濟的重要作用,不但會產生很好的經濟效益,而且會產生很好的社會效益。
    在規劃信息平臺時,要遵循以下幾條原則,一是要服從物流整體規劃,物流信息平臺作為城市物流規劃的一部分,要在整體規劃戰略的指導下進行,要符合物流規劃的目標和原則,使物流規劃的效果能夠真正發揮出來。二是要統一規劃、分布實施。物流信息平臺涉及到組織機構設計,系統技術方案和平臺功能要求等多個方面,要想一步完成是不可能的。因此,信息平臺應該統一規劃,充分利用現有的社會信息資源,避免重復建設。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分步實施,注重實效,穩步前進。三是要政府推動,市場化運作。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涉及到不同的管理部門、工商企業以及物流企業,要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需要政府的協調和推動。此外,物流信息平臺的經營要實行市場化的運作。積極吸引外資和民營資本的進入,采用主要經營著持股方式,使經營業績和經營者的利益掛鉤,增加信息平臺的運行活力。
   
    五、發揮政府統籌、協調和指導作用
    現代物流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已經難以用舊有的行業劃分標準對其進行歸類,它是一個涉及到多種運輸方式、多種行業的復合體,其業務滲透到從工業生產、商業流通到運輸、倉儲、配送、物流信息服務等各個企業的經營領域。面對這樣一個復合型產業,如何進行管理,促進其健康發展,就成為政府應該著手解決的問題。
    物流業所涉及的管理部門包括了交通運輸、經貿、工商、稅務、交通管理、海關、商品檢驗檢疫等多個部門,這些部門之間的管理體制、管理職能、管理方式都存在著很大的不同,相互之間缺乏必要的機制聯系,彼此信息溝通不暢,無法共同配合,造成各種物流服務方式難以相互銜接,影響了物流整體效益的發揮,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物流資源的浪費。物流規劃的目標就是打破這種條塊分割機制,建立適應現代物流發展需要的政策體制。
    政府部門應該站在統一指揮,相互協調的高度上,制定城市的物流發展規劃,為各部門創造一個相互之間進行政策協調的平臺,共同推進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由于現有的管理體制的存在,各項具體的政策還需要現有的管理部門執行,為保證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充分調動各管理部門的積極性,還必須根據各部門現有的管理職能,明確各自的工作分工和責任,做到責任明確、各司其職。建議成立現代物流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由主管領導擔任召集人,由涉及現代物流業的各個行政部門領導為成員參加,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推進現代物流發展的重大問題。聯席會議的主要職能是:組織協調政府各相關管理部門共同擬訂物流產業的發展規劃;擬訂物流中心、物流網絡的規劃;擬訂物流產業政策;擬訂專門的物流法規;指導物流業的民間或行業組織。
    結束語:
    總之,城市的物流規劃要在政府部門宏觀指導下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物流規劃的目的和重點在于規劃物流系統,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的規劃是服務于上述規劃目標的實施方法和手段,是城市物流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決非規劃的全部內容。
    城市物流規劃在我國開展的時間還不長,尚處于起步階段,規劃的方法、思想還不成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完善。因此,城市政府部門和規劃的制定者都要加強物流規劃方法論的基礎研究,明確目標,找準方向,使城市物流規劃真正成為促進現代物流發展,從而帶動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