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發展與政策論文

物流人才培養需要細分

2006-12-25 5:0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隨著物流在我國社會被逐漸重視,物流業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物流企業數量激增;物流基礎設施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各種物流研究會、研討會一個接一個地進行;各種各樣的物流專業報刊雜志紛紛創立,全國上下一片大好的發展勢頭。但是,我國的物流教育的發展相對落后。這個問題雖然無法一下子就得到徹底的改變,但通過正確地對待,相信是能夠得到緩解的。
   
    有關專家指出,物流和配送領域的人才短缺,已成為我國物流和配送業發展的巨大障礙。據權威機構調查,國內目前物流專業人才的需求量為600余萬,而高級物流管理人才到2010年需求為34萬人。在2002年高等院校招生目錄中,在教育部備案設立物流專業和課程的高等院校僅有10所左右,不到全部高等院校的1%,2003年的招生規模有所擴大,但也只是10幾所而已;研究生層次教育剛剛開始起步;博士生方面的教育尚待發展;職業教育更加貧乏,通過委托培訓方式培訓員工的企業也不多見。
   
    巨大的人才供需差距使得物流幾乎是一夜之間成為社會上的熱門專業,物流人才也變得炙手可熱。我國的物流專家紛紛呼吁國家加強物流人才的教育,全國都在呼吁加強物流人才培養問題,于是乎就像90年代初全國興起開辦計算機專業一樣,眾多的高校紛紛開辦物流管理專業,一些已經進行物流教育的學校則開辦各種各樣的進修班和培訓班,培養物流管理人才。對于開辦物流管理專業這門學科的熱門程度,可以從去年年底在北方交通大學召開的“全國高校物流管理專業骨干教師培訓班”的情況中看出一二,與會者多達300多人,這些院校都想要在自己學校中設立物流管理專業或者相關的專業,從這里可以看出,隨著物流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物流管理專業逐漸成為高校辦學新的熱點。
   
    但是在原有的教育基礎條件下,到哪里找那么多的“物流專家”來指導物流教育呢?考慮到我國現階段的物流教育狀況,研究生、博士生數量有限,相當數量的本科生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便走上了教師的崗位。當然在這里不是否定物流本科生教育的水平,但是一個學科的建設,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而物流專業并不像計算機那樣是一個單一的工科,而是一個跨越很多學科的一門邊緣性的科學,一個物流專家的培養要經過相當長的實際經驗的磨練才能完成,而不是經過高等教育就能一蹴而就的。但在這樣的教育層次下面又怎么能夠培養出高標準的物流人才呢?
   
    物流人才也不是一概而論的,針對不同的行業、不同的職務、不同的工作崗位對物流從業人員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所以有必要對針對不同的需求對物流人才做出劃分,并結合具體情況進行“有的放矢”的物流專業知識教育。結合現在我國物流從業人員的職責和行業特點,筆者認為中國對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物流政策研究人才
   
    這個層次的物流從業人員是從一個宏觀的層面對我國物流的發展問題進行研究,關注與國外發達國家以有的歷史經驗,并根據我國物流運作的實際情況,制定物流發展法律和法規,從而創造良好的、符合物流發展需要并能推動我國物流產業迅速發展的外部環境,從全國的角度來研究和發展物流,為全社會提供總的運行規則。
   
    高級物流管理人才
   
    這個層次的物流從業人員的工作重心是為企業的生產運作做好物流服務,這也是物流人才中需求最大的一塊。因為企業的包含面很廣,尤其是制造業對物流人才有大量的需求。比如說是將公司的物流業務外包還是自己來運作物流業務;是全部外包還只是外包一部分;如果外包,那么應該如何選擇物流服務商,如何對所選中的物流服務上進行有效地控制,使他們能夠為公司提供高質量的、符合公司需求的物流服務等等,同時并在日常的生產運作當中,及時發現雙方合作上的不合理的部分,及時地采取有效的手段進行改正,確保企業運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去年,北京物資學院舉辦的招聘會上,前來招聘的幾十家單位中多是來自大型IT企業、制造業(汽車制造、家電制造等,也包括流通企業如超市等),而物流公司卻一家也沒有。他們需要從戰略的高度來規劃企業的物流戰略,與物流公司進行協調、管理和控制。可以說,這是企業的一個戰略性課題。
   
    物流運營管理人才
   
    這種人是物流企業的實際操作者,包括倉儲、運輸、管理企業等。如何提高物流運作效率的問題,也就是針對不同的客戶對象,根據實際的客戶需求,進行具體的項目策劃和實際運作管理是他們的主要職責。
   
    從總體上來說,目前物流業對人才的需求主要體現在管理方面,它要求從業人員知識面要廣,有較強的戰略判斷和把握能力,能夠敏銳地發現中間市場的變化,還要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對文理知識都要掌握,一般更偏重理科一些,因為企業里的許多知識都是由理工科來支撐的。比如說如何進行貨物的配載;如何規劃和理的運輸路線;如何提高自己的服務水平、指導具體的作業;還有倉庫里面的管理;如何布置、如何降低各種不必要的作業、使得工作更加的合理順暢等等。這是一個物流企業的運作層面的問題,也可以說是一個戰術性問題。
   
    物流作業的一線操作人員
   
    這種人有著一流的操作經驗,對具體的作業上貨、分撿、堆垛、打包、配裝等具體的作業很是熟練,而對其他的更宏觀的物流理論并不需要了解多少,是一個熟練工種。針對這樣的物流作業人員,一般的職業技術教育或者是一些資格認證教育就已經足夠滿足他們的需求,而沒有必要進行本科或者是研究生的教育,或者,讓受過系統教育的本科生、研究生來做這些業務到不一定會做得如何的好。
   
    根據這種情況,針對物流人才的教育方式方法也因該是多個層次、多種方式的,而且各種教育方法的側重點也應當個有不同,為此我國應當在近幾年大力發展各種物流教育和培訓。結合我國物流教育的現狀,在此提出幾種較為可行的物流教育方式:
   
    加快我國高校的物流教育工程
   
    物流已經成為反映一個國家國民經濟運行效率的重要指標,物流產業的良性發展有力地支持著其他行業的快速發展,是整個社會經濟運行的潤滑劑。因此,政府主管教育的部門,應當鼓勵和允許各高等院校按照市場對人才的需要,開辦和設置相關的專業和課程;并積極鼓勵各高校結合本身的特點探索物流專業的課程設置和學生的培養問題;以各種形式推動我國的物流學歷教育,擴大物流管理專業的教育規模。尤其是在一些已經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學校和一些開設于物流相關的學校,如運輸管理、倉儲管理等方面專業的學校,更應當積極地加大在這方面辦學的力度。
   
   
    同時,有條件的學校應當走出去、引進來,加強與外國物流管理機構的交往,積極引進物流高級人才,以緩解我國在這方面的人員欠缺。國家應當鼓勵有條件的學生和從事過物流實踐工作的人員出國進修,并制定優惠的政策鼓勵已經學成的留學生回國報效國家。
   
    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
   
    對于一線的物流工作人員來講,最重要的是具備相關工作的作業技能,而對一些物流理論并沒有什么要求。當然,隨著工作角色的轉變,依據其工作的需要,再進行后期的再教育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講的。
   
    就像其他行業那樣,要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在我國其他行業,如紡織工業有著數量眾多的紡織職業技術學校、鐵路系統有鐵路職業技術學校、服裝業等等,相當多的行業都有針對培訓特定技術的職業技術培訓學校。物流作業人員在我國有著這么大的市場,開辦物流職業技術學校或者培訓班,一方面有很好的辦學群眾基礎;另一方面有著良好的市場需求作保證。市場對掌握一定物流技能的職業學生的歡迎程度,可以從廣州上海現有的一些職業學校的畢業生身上看出來,據報道:沿海地區的物流培訓學校的學生,還沒有畢業就已經被企業所“預定”。
   
    引進國際先進的物流培訓體系
   
    借鑒國際經驗,在物流產業中推行物流從業人員的資格管理制度,即根據接受教育的程度、物流專業知識和技能特長,確認其所能從事的物流工作。中國物流業目前尚處于發展初期,由于現代物流概念進入中國較晚,截至今天國內擁有國際權威認證機構頒發的物流專業管理資格證書的職業經理人不足百位。
   
    從當前情況來看,引進國際先進的物流培訓體系不失為一種最有效率的“拿來主義”。物流相關的有關部門應當積極地引進國際權威認證機構的培訓項目,從更加廣闊的角度來加快物流人才的教育與培訓。目前,國際上有影響的物流認證體系有兩部分:歐洲和美國物流體系。為了充分適應中國物流業發展的需要,對該體系的培訓內容中與中國國情不符合的方面做適當的修改,并結合中國企業的實際運作情況和環境差異,在培訓和考試中引入一些典型的中國企業案例,力爭最大限度地貼近中國,這也是國內企業解決物流人才需求的一種快捷的方法。
   
    總之,我國的物流人才教育現狀雖然不是很讓人樂觀,但是我們相信,隨著政府、企業、高校、社會經濟界對物流的逐漸重視,整個社會對物流以及物流教育的投入會大幅度增加,以各種形式發展和壯大的物流人才教育工程會在我國物流人才的培養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而我國物流人才短缺的問題也會隨著物流教育的快速發展而得到有效的解決。相應的,物流硬件設施正在逐步地完善,軟件設施的快速發展必然會加快整個國家的物流行業更加高效而穩定地得到提高。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國物流也正在迎來發展的春天。
   
    作者:北京物資學院物流研究中心 曹國正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