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物流金融業務的探索和實踐先于物流金融理論的思考和概念的形成,并在創造日益重要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過程中促進著物流金融理論的成熟和進步。下面我就中國誠通這些年的探索和實踐與大家分享。
一、中國誠通發展物流金融的基本情況
中國誠通集團(CCT)所屬成員企業中國物資儲運總公司(CMST)是國內最大的倉儲企業,在中國開展物流金融業務最早、規模最大。中國誠通是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大型中央企業,在全國各主要城市擁有100多家標準化大型倉庫,占地面積1300多萬平方米,庫房面積200萬平方米,貨場面積370萬平方米,擁有鐵路專用線120多條,存儲能力為1000萬噸,年吞吐能力為年4000萬噸。
良好的市場品牌、規范的管理經驗,尤其是遍布國內各主要城市的倉庫網絡,是誠通集團開展倉單質押融資監管業務獨有的優勢。
早在90年代初,集團下屬中國物資儲運總公司就提出了與銀行合作,開展倉單質押融資監管業務的建議,為此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并在1996年開發出中國第一個具有物資銀行功能的質押管理軟件,當時盡管企業極力想開展此項業務,但由于銀行認識不統一,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1999年中儲開始了倉單質押業務,通過6年實踐,已探索出了多種倉單質押融資監管業務模式,并不斷創新,業務量逐年擴大。目前中儲與中信銀行、廣發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交通銀行、華夏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深發展等包括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等數十家金融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為近500家企業提供質押融資監管服務,質押融資規模累計達150億元。抵押產品涉及黑色金屬材料、有色金屬材料、建材、食品、家電、汽車、紙張、煤炭、化工等諸多種類。至今為止,沒有出現過一起呆、死帳,銀行和企業十分滿意。
今年一季度誠通集團物流金融業務實現大幅度增長。質押監管業務與上年同期相比,客戶數量、業務筆數、質押量、貨物總價值、貸款額均不同程度的增加。系統內有27家單位與銀行合作為客戶提供質押貸款融資服務。融資額達15.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4.8%;累計質押貨物66.3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66.2%;累計質押貨物價值23.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6.6%;監管收入同比增長365%。業務呈現向庫外和生產企業監管發展的特點,監管質物的品種出現多元化特點,礦砂、煤炭和有色金屬的比例增加。
集團現有業務資源每年可開展500億元規模的倉單質押融資業務。下一步通過對社會倉庫資源整合開展租賃經營和管理輸出,倉單質押融資的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
二、發展物流金融的作用和意義
從誠通這些年的企業實踐中可以看出,發展物流金融業務對促進國民經濟整體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其一,提高供應鏈運行效率。物流金融所涉及的三個主體之一是工商企業。“零庫存”是供應鏈上工商企業的追求與理想,也是提高供應鏈運行效率的關鍵。但在實際運行中,庫存在所難免,且多為不合理庫存,使得供應鏈企業間交易成本增加,運行效率受到制約,而存貨占用資金又常常使企業面臨流動資金不足的困境,嚴重制約了企業發展。這種資金不足的風險在中小企業的發展中更加明顯,而中小企業貸款難一直是中國經濟的一個熱點問題。物流金融業務的應運而生,對供應鏈提高效率和工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其二,控制銀行貸款風險。銀行是物流金融業務的另一重要主體。一直以來,如何有效控制放貸風險是金融機構時時面臨的挑戰。在經濟活動中,不管融資企業的產權和經營權如何變化,作為實際商品的流通渠道是不變的。因此,掌控企業實時物流活動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成為協助銀行控制風險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支持者。第三方
物流企業通過發揮自身業務優勢,為銀行了解質押物有關規格、型號、質量、原值與凈值、承銷商等一系列信息,并接受銀行指令控制質押物的進出庫,可以有效控制由于信息不對稱給銀行造成的放貸風險。
其三,發揮專業物流企業優勢。物流金融的實踐證明,具備一定條件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作為公平、公正的第三方中介人,是物流金融業務的可靠保障,是銀行和工商企業間安全、暢通的橋梁和“粘結劑”。物流金融業務實現第三方物流公司原有業務向金融領域的延伸,此項業務涉及的主體眾多,其和諧發展必將促進國民經濟整體的和諧發展。
其四,建立經濟社會誠信機制。缺乏完善的誠信機制已成為當今中國社會的一大痼疾,并制約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經濟社會中的誠信機制是由誠信監管體系、企業自律體系和社會誠信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形成的。物流金融業務通過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實力和信用,控制促進了工商企業的誠信和自律,由此保障了銀行的風險控制。銀行、物流企業、工商企業的這種業務聯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誠信和自律為基礎的,物流企業承擔誠信監管的職責,工商企業承擔誠信還貸的職責,銀行承擔誠信放貸的職責,這將有效促進中國經濟社會誠信機制的完善。
三、中國誠通物流金融業務模式探索
經過1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中國誠通所屬企業探索出了多種物流金融業務運作模式,并在實踐中得到了進一步修正和完善。
(一)主要質押品種
質押貨物前期多選擇質地穩定,市場價格波動小,大宗貨物變現能力強的工業原料、農產品和大量消費產品,如: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建材、化工原料(化工粒子、化肥)、木材和等,后來在業務逐步成熟的基礎上,新開發了汽車、紙張、家電、食品等品種。
(二)主要質押模式
倉單質押模式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完善,具有廣闊的探索空間。誠通所屬中儲總公司在多年實踐中探索出了靜態和動態等多種質押模式。
——靜態質押(固定期限的倉單質押)
單一倉單質押:單一倉單固定期限質押,貨主履行債務期間,在銀行指定保證金帳戶解入足額保證金后,銀行解除質物監管,釋放質物。
多倉單質押:考慮貨主對流動資金的要求,可分多個倉單分別質押,每份倉單對應不同的保證金,當貨主履行債務期間,在銀行指定保證金帳戶解入針對不同倉單的足額保證金后,銀行可解除對相應部分倉單質物監管,釋放對應倉單的質物。
——動態質押
循環質押(滾動質押):考慮到倉單的有效期(倉單有效期、質物保質期)等因素,在質押期間,按與銀行的約定,貨主可用相同數量的產品替代原有質物,保證銀行債權對應的質物價值不變。
置換倉單質押:在質押期間,按與銀行的約定,貨主可用新倉單置換替代原有倉單,銀行釋放相應的原有質押倉單,同時保管人解除對相應質物的特別監管。置換后保證銀行債權對應質物的價值不減少(可以增加)。
信用或保證金置換倉單質押:在質押期間,按與銀行的約定,貨主可用增加保證金或提供新的信用擔保等方式置換替代原有質押倉單,置換后保證銀行債權對應質物的價值不減少(可以增加),銀行釋放相應的質押倉單,同時保管人解除對相應質物的特別監管。
動態控制存量下限質押(流動質押):可分為動態控制存數量下限和動態控制存價值量下限兩種。動態控制存數量下限,與循環質押相同;動態控制存價值量下限,與置換倉單質押相同,在保證銀行債權對應質物的價值不減少的情況下進行。
(三)主要監管方式
與多種質押模式相配套,誠通所屬中儲總公司實踐了相應的監管方式。
——庫內質押監管:在中儲庫內完成監管。
——庫外(外租庫)質押監管:中儲總公司(或所屬倉庫),在外租賃倉庫專門用于“倉單質押”業務,并派專門業務人員對倉庫和質物進行監管。
——多庫質押監管:為滿足客戶“倉單質押”全國性業務的需要,由中儲通過全國倉儲網絡統一進行業務協調和監控,開展多庫質押業務。
(四)質押贏利模式
目前系統開展的倉單質押業務從贏利模式上分類主要有三種:一是純監管業務模式,倉庫只承擔貨物監管責任,可從客戶處另外收取一定的監管費;二是倉庫代替銀行向客戶融資,開展質押業務,獲取利差;三是買方信貸(也稱保兌倉),目前
上海大場公司、
沈陽物流中心等公司在開展。
四、中國誠通物流金融業務發展趨勢
質押監管業務在誠通所屬中儲系統發展迅猛,目前中儲共為近500多家客戶提供質押融資服務,質押融資規模每年近30多億元。預計今年年底能達到40億元。
目前中儲系統的質押監管業務已由傳統的靜態質押監管向動態質押監管全面發展,動態質押監管業務已成為主要監管模式;業務正向庫外和多庫監管發展,并與現有業務結合發展。結合方式主要有:
與國內貿易的結合:買方信貸即保兌倉業務。由中儲倉庫為銀行監管貨物,銀行為客戶提供專項用于向賣方支付貨款的融資授信方式。
與加工制造業供應鏈管理的結合,開展融通倉業務:倉庫通過輸出管理,派人員對制造企業的原料或成品實施質押監管,銀行為制造企業貸款。
與國際貨運代理業務的結合:在進口業務中,代理開證監管,代理監管貨物,提單分拆;在出口業務中,代理集港,代理監管,信用證打包等。
五、發展物流金融面臨的問題和建議
物流金融發展對提高供應鏈運行效率,降低銀行貸款風險具有重要意義,但在實踐中仍然面臨一些問題:
——社會各界重視不夠。國家有關政府部門出臺了許多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降低銀行呆壞帳的政策,但未出臺鼓勵發展倉單質押的融資政策。目前開展倉單質押融資業務多以中小商業銀行和分支機構為主,國有商業銀行參與不夠,資金供給能力不足。
——業務流程缺乏規范。目前倉單質押融資業務的模式有10多種,不同的銀行、不同的地區都有不同的操作模式及合同條款,這種狀況不利于銀行的風險控制,操作程序也比較繁瑣。應盡快制定相對統一的倉單質押融資業務流程、規范合同條款。
為此,建議:
——社會各界要高度重視。要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高國民經濟運行質量,降低金融風險的高度認識物流金融的重要性。建議政府部門將發展物流金融列入政策扶持的內容,學術界要加強理論研究,金融界要積極參與,只有這樣,物流金融才有進一步發展的環境和土壤。
——銀企聯手共同規范運作。銀行和物流企業聯合起來,共同制訂倉單質押融資、監管業務的相關政策指引。目前倉儲管理公司開展此類業務都是為銀行、貨主企業免費服務。但是,由于開展這項業務不僅要承擔責任、勞務付出,而且前期信息網絡建設投入費用很大,為此,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相應政策,按照國際慣例明確允許倉儲企業在此項業務中收取一定比例的增值收入。
——政府扶持發展專業監管物流企業。開展物流金融業務的倉儲企業必須是獨立的,信用良好、流程規范、管理嚴格,對所儲存商品,要按國家等級標準進行數量測算和質量鑒定,同時應有與客戶、銀行聯網的信息網絡。但由于目前我國對倉儲企業沒有資質認定,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如果沒有規范的倉儲企業發揮骨干作用,倉單質押融資業務發展必然受到很大限制。建議國家加強對物流行業的關注,盡快實施倉單質押融資監管企業資質認定制度;扶持以國有物流企業為骨干的倉儲企業發展成為專業的監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