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港口發展局:預期香港港口全年集裝箱吞吐量可達2340萬標箱,仍不及新加坡。
香港港口發展局剛公布今年十一月份香港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數字,數字顯示,十一月份單月集裝箱量是194.4萬箱,同比增幅僅0.4%,這是今年旺季貨運高峰期增幅最低紀錄。由于產量偏低,今年頭十一個月全港集裝箱吞吐量錄得2142萬箱,同比上升3.5%,增幅仍然偏低,與珠三角地區港口同享經濟腹地貨源所公布港口產量增幅,兩者極不相稱。
根據港口發展局頭十一個月集裝箱統計數字,可以基本算出,香港港口今年如無其他因素,全年總吞吐量若在2340萬箱左右,與日前剛公布數字的新加坡港估計今年集裝箱吞吐量可能介乎2400至2500萬箱作對比,香港欲趕超新加坡港,奪回全球第一大集裝箱港的想法已經幻滅,但仍然可保住全球第二位。
預測明年全球集裝箱港排名,以產量和實力處于第一線上的全球前四名港口:新加坡、香港、
上海和
深圳,將明正言順和旗鼓相當地擺開擂臺,憑各自的實力真正地較量一場,看誰摘下明年全球第一大集裝箱港的桂冠,從而讓人心服口服和心中有數。
香港究竟憑什么來與其他對手展開一場龍虎斗,大家只有拭目以待。
上月增幅全年最低
數字更顯示,十一月份單月產量在葵青港區產量已回落,只錄得134.4萬箱,同比增幅在21.1%。反而中流作業、公眾卸貨區和內河運輸結構的集裝箱吞吐量呈現后勁不繼,只錄得60萬箱的產量,以致出現同比下跌27.5%的大倒退。受中流作業等運輸結構的拖累,單月整體增幅只有0.4%,創下頭十一個月單月最低增幅,比一月份有春節假期特殊因素影響的低產量(0.8%)還要低。
今年頭十一個月吞吐量中,葵青港區產量是1466萬箱,同比上升11.9%。非葵青港區產量是675.3萬箱,同比下跌11%,這已是連續六個月錄得跌幅。
香港中流作業商會總干事王妙生認為,港口貨量上不去原因是多方面,有內部與外部的原因。他表示,整體港口貨源不足和高營運成本仍然是香港港口集裝箱表現乏力的致命傷。目前葵青港區貨量仍然有增幅,大部分來自中流作業等運輸結構的貨量,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慣用中流作業的船公司放棄中流作業,轉用碼頭裝卸有關。雖然這保證了葵青港區集裝箱量上升的動力,但左手過右手的做法,沒有什么意義。
另外一點是新貨源不足。近五年來,香港港口從珠三角經濟腹地新增的全部集裝箱貨源,基本上香港港口所占的比例很少,大部分新增部分貨量已由珠三角其他港口分流去,這從廣東省統計部門的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統計數字中可以看出來。
未能吸納新貨源
王妙生表示,該會曾做過一項統計,今年上半年中流作業貨量跌幅只有7%,但下半年跌幅明顯擴大,錄得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