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流通現代化的特點和趨勢
2006-12-19 9:5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進入21世紀以來,發達國家的流通現代化呈現出以下特點和發展趨勢:
(一)流通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穩定在20%以上,成為第三產業中吸納就業人數最多的部門
根據《國際統計年鑒2002》提供的資料測算,2000年各國批發零售業與貨運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美國為22.72%,日本為21.15%,法國和意大利分別為20.33%和24.87%。
從就業來看,根據《國際統計年鑒2002》提供的資料,2000年各國批發零售業與貨運業從業人員占第三產業就業人口的比重,美國為35.29%,日本為45.54%,加拿大為41.35%,德國為35.14%,意大利為39.66%。流通產業就業人數已經超過一、二產業,成為吸納勞動力最多的部門。
(二)社會流通效率提高,物流總成本占GDP的比重不斷下降
根據《國際統計年鑒》的資料表明,1990-1998年,美國、德國和日本制造業庫存總額平均只占銷售總額的1.3-1.5%。非制造業(含批發和零售業)庫存總額平均只占銷售總的1.14-1.29%。這說明由于經濟運行的節奏加快,上述國家同量流動資本處于沉淀狀態的份額極小,周轉速度普遍較快,從而可以為企業帶來巨大的增值空間。
從物流總成本占GDP的比重看,美日等國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不斷在降低,成為其經濟效益提高的重要源泉。目前來看,美國的這一比重2000年為10.2%,2001年為9.5%,2002年為8.7%;日本的比重也基本維持在9%左右。
(三)流通產業集中度和流通企業組織化程度較高
例如,美國前100強零售企業占美國全部市場34%,其中僅沃爾瑪就占美國市場的6%。 德國五大零售企業的零售額早在1998年就占到德國市場的63%。
一般而言,市場結構中產業集中度高的領域,規模經濟顯著,利潤率會隨企業規模的擴大而提高。
(四)普遍采取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
目前,連鎖經營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現代流通業和服務業中最大、最重要的企業組織形式,并已經從美國、歐洲、日本等國逐步擴展到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在日本,連鎖經營的銷售額占整個零售業銷售額的40%。位列世界前20名的零售企業,全部是連鎖企業。沃爾瑪的連鎖店鋪超過4800家,世界最大的便利店7-11在全球擁有直營和特許連鎖店21000多家。
在物流配送方面,發達國家普遍采取第三方物流。美國和歐洲等國家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狀況如下表1和表2所示: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第三方物流的形成和發展對物流資源合理配置、物流成本下降、物流效率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發達國家的電子商務發展較為成熟,僅就網上購物人數占網民人數的比重而言,2002年37個國家的網絡購物者在網絡使用者中所占的比例平均為15%,其中,美國最高(32%)。如圖1。
圖1 37個國家網絡購物者在網絡使用者中所占的比例(2002)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電子商務年鑒2003》有關數據整理。
(五)信息技術在流通領域的廣泛應用
信息技術在流通領域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發達國家流通的效率和競爭力。例如,沃爾瑪將信息技術廣泛運用于分銷系統和存貨管理,曾投入七億美元建立了一個衛星交互式通訊系統,并在每一臺貨物運輸車輛上都安裝衛星移動計算機系統,可以實現世界范圍內5000多家門店的單店管理,有110家配送中心,85%以上的商品自己配送。沃爾瑪公司憑借先進的信息、補貨系統,可將一件商品從出廠到擺上貨架的時間平均控制在5-7天,而一般公司需要30天。信息技術是沃爾瑪領先于其對手的核心競爭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