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塑料生產和消費份額拔全國頭籌,每年有上千萬噸、貨值數千億元以上的塑料原料和制品在石化企業、經銷商、制造商之間流通交易。以廣東省龐大的塑料制品生產和消費產業為基礎,一個以
廣州為中心,包括周邊
佛山、
東莞、
深圳等地的6個專業市場在內的珠三角塑料原料物流圈已于近年逐漸成形。與物流圈形成和發展相對應的是,以廣東塑料交易所提出的電子交易與現代物流業務相結合的模式也成為塑料化工行業物流發展的一個趨勢。
廣東塑料交易所坐落在廣州市荔灣區。作為國內最主要的商貿中心城市之一和珠三角地區中心城市,廣州市得地利之便,歷來是萬商云集和物流集散的中心。記者從市區經南環高速驅車15分鐘來到廣東塑料交易所,看到的不僅有現代化的電子交易大廈和先進的交易系統,還有整齊規范的倉儲、物流設施以及來自全國各地進行交易和交割的各類PVC、PP、PE等塑料原料。作為廣東省和廣州市政府發展現代服務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交易所定位于建設市場交易與物流配送和結算一體化組織,確立了建成國際塑料原料采購分銷和綜合物流中心的發展方向。在運作模式方面,交易所提出了'電子交易中心+倉儲物流基地'相結合的模式,逐步改變地域市場分割、信息流通不暢的局面。這一嶄新的模式,具有典型的現貨交易和交割的特征,與國內原有的單一的批發市場或以網站形式存在的電子商務信息服務商相比躍進了一個臺階。
交易所總裁周奕豐特別帶記者看了一圈現貨倉庫,
天津大沽、四川金路的貨袋碼放得井然有序。他告訴記者,人們往往會有一些誤解,網上交易是虛擬的交易平臺,心里不踏實。為了夯實現貨交易的基礎,交易所2004年初成立之后即把現貨倉儲物流設施的建設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到2005年9月,第一期的綜合倉儲物流設施建成投入使用,包括自主研發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高水準的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倉庫設施和交易商服務公寓。交易所還采用與國內大型倉儲
物流企業合作的方式,以珠三角為基地,把倉儲物流延伸到全國范圍,形成以廣州、
上海、天津作為物流節點,實現電子交易、倉儲、運輸、信息處理等縱向一體化,實現物流線路的空間優化組合,使參與交易的企業降低物流成本、縮短物流時間。
廣東塑料交易所在電子交易和現貨倉儲物流業務的整合中抓住了商機。目前,交易所的交易商客戶群體迅速擴大至全國,全國的交易商客戶超過600家。僅僅在珠三角地區,就有300多家貿易企業和下游制品企業參與到交易所的交易和塑料原料交割物流流程中。各類塑料原料源源不斷地通過交易所平臺在全國各地和珠三角地區的批發市場、下游制品工廠之間進行交易和物流配送。目前,交易所的日均交易量超過3萬噸,年交易總量達500萬噸,成交金額400億元。廣東塑料交易所于日前也被評為廣東省流通龍頭市場,成為華南地區塑料化工流通行業的一面旗幟。
廣東塑料交易所不滿足于現狀,在完成第一期倉儲物流項目建設后,馬上轉到在廣州的第二期倉儲物流項目的建設。第二期倉儲物流項目計劃投資20億,規劃建設20萬平方米、庫容30萬噸的物流配送中心和現貨倉儲設施。屆時,廣東塑料交易所將實現年成交各類塑料原料超過1000萬噸,交易金額1000億元,成為國際市場重要的塑料原料物流配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