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綜合物流論文

《最新物流講座》之十四——物流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2006-10-8 14:2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一、世界經濟進入新時期
    20世紀90年代后,世界經濟呈現了許多新的態勢。(1)生產發展水平明顯提高,高效率大批量生產、跨國生產的結果,使一般的家電產品、機電產品等市場飽和,產品競爭力下降。高科技產品,高附加價值產品和新功能、新款式產品銷路看好。(2)第一、第二產業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上升;產品生產和制造業比重下降,運輸業、金融業、保險業、旅游、餐飲娛樂業等服務業比重上升。(3)跨國經濟大發展,全球資本大流動,生產、采購、流通、銷售國際化,打破了區域界限和國際限制。一國范圍內生產,自給自足式的經營,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方式逐漸被國際化分工、專業化分工所取代。(4)由于生產力大發展,商品數量和品種極大豐富,發展生產、擴大數量已不再是經濟社會要解決的主要矛盾,通過擴大產量解決經濟問題,已被流通矛盾所取代。經濟社會的矛盾焦點是讓產品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距離和最低的費用進入消費領域,通過物流現代化使社會資本最優化,社會商品價值最大化。
   
    二、中國經濟步入新階段
    20世紀70年代末起,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在改革開放方針指引下,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路線,不僅解放了生產力,也發展了生產力。中國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積極性和勞動熱情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由于對外開放,廣泛吸引外資,國外資本大量涌入,國際上最新技術和管理方法引入我國,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繁榮發展。90年代初開始,傳統的計劃經濟逐步被現代市場經濟取代,中國的經濟體制在改革中不斷創新,政府、民間團體和企業找準了自己的位置。隨著政治體制改革的推進,法律、法規日益健全,市場競爭機制明顯發揮作用。在逐年發展的經濟建設中,政府在各個經濟發展時期,適度進行宏觀指導和調控,根據需要采取積極的財政、金融政策,合理地運用了稅收、貸款等經濟調節杠桿,創造了我國經濟多年持續增長的奇跡。在整個改革開放的二十多年時間里,國民經濟生產總值一直保持7%以上的高速增長,社會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國家建設的巨大變化,改變了市場供求的格局,市場經濟的作用和激烈競爭的結果,由所謂的短缺經濟轉為過剩經濟,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家用電器降價,手表、自行車、紡織品積壓,擴大銷售、開拓市場變成了經濟社會的主要矛盾。在中國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濟形成的初期,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失衡是正常的,生產、流通和消費三者之間的失衡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必須研究新問題,不斷探討新形式下經濟活動的新規律、新特點。
   
    三、物流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關鍵環節
    為什么說物流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關鍵環節?其理由是多方面的。這里只講其中主要的幾點。
    馬克思說:“生產決定流通,流通反作用于生產。”馬克思的偉大理論已被多年的實踐所證實。可以這樣說,在物質短缺的經濟發展階段,生產是主要矛盾。為了滿足需求,企業要通過設備投資等方法,增加產品數量,只要生產出來的產品能滿足市場供應,經濟社會中的主要問題就解決了。但是當生產力發展,生產規模擴大,商品過剩時,會產生庫存積壓。大量的商品生產出來后不能馬上進入消費領域,占用大量的流動資金,造成極大的社會資本浪費。如果這時仍然只重視生產,不重視解決流通問題,等于生產出來的產品數量越多,積壓的越多,浪費就越多。這時的國民經濟鏈的轉動就會慢下來,甚至會出現卡鏈現象。
    重視現代物流業是解決目前中國經濟發展問題的關鍵。連續多年的國民經濟高增長率已經使生產躍上了新的臺階,社會商品基本全面飽和或超飽和,市場已進入以銷售為主導的階段。這些年政府依靠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內需和基本建設規模等措施,保持了高速增長的經濟效果,但大量的庫存積壓,占用了大量的資金,已經到了不解決物流問題不行的時候了。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截至1996年底,全國鄉以上工業企業庫存商品累計總值達1.3萬多億元,加上國有商業、鄉鎮及合資企業庫存,總值已超過3萬億元。2000年新增庫存已達1 600多億元。存量庫存加上增量庫存,全國庫存商品沉淀下來的資金已高達4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近50%。由此看來,物流已成為中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瓶頸問題。
   
    四、物流在新經濟發展階段中占有重要地位
    上面我們講過,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方針后,經濟發展走進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除了上面談到的內容外,還表現在政府職能和管理方式方面的變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要求政府管理由“實”轉為“虛”,由微觀轉為宏觀,由直接轉為間接。管理方式和經濟格局的變化,使社會商品極大豐富,促使流通的功能也發生了重要轉變。
    在計劃經濟時期,流通發揮了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在生產和消費中間,流通好比通道或管道,生產企業制造出來的產品,由流通部門負責包銷,直接分配和供應給消費者。這個時期的流通處于機械式的被動狀態。因為“短缺經濟”時期生產出來的產品,只要由流通部門一轉手,馬上就銷售一空。流通的手段是簡單的、初級的,因而流通部門是從屬性的。轉為市場經濟后,打破了這種落后的生產和流通方式,傳統的做法已不再適應新的經濟發展要求,流通的功能也隨之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流通由簡單的管道作用轉為“引導”、“調節”和“樞紐”作用,變為指導生產和“反作用于生產”。美國的連鎖經營和超市這種先進的流通組織形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眾所周知的美國沃爾瑪公司,每年銷售額2萬億美元以上,這類超大型的商業流通企業能夠主導生產,讓生產企業服務于流通企業。沃爾瑪的批量訂單能驅動大批生產企業按照她的要求去組織和安排生產,沃爾瑪的銷售和物流狀況直接影響著生產企業的產量和利潤。生產企業基本是根據流通企業的訂單編制生產計劃,按照流通企業的需要進行產品設計、技術改造等創新活動。
    隨著電子商務逐步發展,流通中的商流變得簡單化了,部分批發和零售環節甚至也可能被網上購物取代,但是物流無法用互聯網和電子通訊代替。因此物流變成了商流的障礙,物流的重要性一下子被提到了日程上來。提高物流速度,節約物流費用等問題上升為商品流通的主體,物流產業的現代化成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據有關資料顯示:1999年,我國獨立核算工業企業流動資金占用約為3.1萬億元,資金年周轉速度為1.2次,如果我國企業的資金周轉速度達到發達國家年周轉15~18次的水平,中國3萬億元流動資金將相當于45萬億元以上。2000年,我國全社會支出的物流費用達17 880億元,約占GDP的20%;而發達國家僅為10%。如若全社會物流費用降低1個百分點,就可以節約資金178億元。如此之大的經濟效益潛力如能被合理挖掘,將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并帶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思考題
    1為什么說我們已進入了新經濟時代?
    2物流在新經濟時代中為什么處于重要地位?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