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的3PL發展迅速但實力依然需要進一步改善,與發達國家存在著不小的差距。物流行業專業化發展已成為亞洲的當務之急。
近日美國的《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雜志的Richard Knee通過采訪亞洲各地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以下簡稱3PL)的高層主管,得出了亞洲的3PL發展迅速但實力依然需要進一步改善的采訪觀點。
如果你現在在亞洲一說起第三方物流公司(3PL),你首先聽到的第一個單詞是——“中國”。離岸的生產廠商們蜂涌擠入中國大陸。盡管分銷渠道問題依然是一項挑戰,但這些廠商們已經促使了合同物流的快速發展。中國雖然在這幾年中受到了最大的關注,但物流外包業務繼續在經濟更發達國家,如日本、新加坡、南韓和中國臺灣進一步拓展擴大。在亞洲的其它地方,隨著信息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各國政府和國內外放松經濟管制,物流外包業務將出現騰飛。
要對亞洲的3PL市場進行精確的評估很困難。DHL丹莎公司內負責空運海運業務的高層管理人員預計,亞太地區市場中供應鏈管理服務到2006年價值將超過27億美元。其發言人表示:“由于持續增長的外包業務,以及那些大型跨國企業將生產轉移到亞太特別是中國,這是27億美元的直接結果。”另一個資深業內人士表示:亞洲的3PL將是一個持續增長壯大的行業,中國日益欣欣向榮的生產能力將是這種3PL增長背后的主推動力。
存在的差距
在許多方面,目前亞洲的3PL現狀和10年前的美國類似。UPS集團內供應鏈解決方案公司負責公共關系的總監LynnetteMclntire表示:在亞洲存在著兩種物流供應商,一種是富有活力的中小型供應商,它們主要是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地理位置上都有特定的服務區域,并且和當地客戶有著極佳的關系,另一種則是大型3PL,主要是跨國公司。
在高度工業化的國家,比如日本、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和臺灣,它們的技術設施和金融體制都非常健全,從而合同物流的發展很好。比如香港東方物流公司的總經理GilbertLau先生就認為:香港市場上的物流外包業務已經成熟,目前3PL可以進一步拓展賣方管理的存貨業務。比如摩托羅拉公司要求其賣主在幾小時內提交訂單,香港生產廠商或貿易公司沒有幾家能提供這種高要求的服務。3PL應該迅速占領這個市場以滿足客戶需求。
即使在亞洲一些發達國家,3PL和美國相比依然相對處于不成熟狀態。比如韓國,該國政府只是在最近才放松運輸業的管制。只有韓國政府全部將運輸市場自由以后,包括國內卡車運輸和航空貨代業務服務,其國內3PL將會迅速發展。目前韓國的基礎設施發展(如全新的仁川國際機場和自由貿易區)將為3PL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東南亞一些國家,3PL的理念正在得到緩慢的推進和傳播。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生產廠商是基于本地化或地區化的,它們習慣于面對十分支離破碎的市場環境,使用不同的人員面對不同的服務和不同的地方,因此它們從事內部運作分銷渠道。盡管如此,東南亞的生產廠商們已經逐步接受國外客戶的忠告——使用外部服務提供商。比如目前的越南、印尼、東埔寨和泰國,物流管理理念還處于萌芽狀態,但對于3PL而言,它們可是“下一個增長亮點。”
在亞洲進行生產的高科技公司正在“迫使”3PL處理它們在發展中國家的物流需求。日本貨運代理商Kintetsu全球快遞公司負責美國市場營銷和訂價的經理DamonNewguist表示:現在是典型的低水平服務要求,但是隨著全球競爭的日益激烈化,對新的創造性的解決方案的需求將成為日常之事。這將主要是由高科技行業所推動,類似戴爾電腦的企業正在盡一切全力從供應鏈中節省成本,同時又滿足了高質量和交付時限的要求。
滿足高科技行業物流需求的3PL常常是非亞太地區的公司。除了UPS和DHL之外,聯邦快遞也在9個亞洲國家建立了19個“物流分銷中心”。許多歐美國家實力顯著,有全球物流網絡的公司都紛紛在亞洲建立基地,比如:TNT、Exel、APL、BAX、Maersk、SchenKer等公司,它們在歐美可謂家喻戶嘵。
中國的第三方市場
近些年來,中國已經成為亞洲3PL中最熱的市場。中國快遞發展的生產制造能力為3PL的出現創造了舞臺。以香港為基地的物流提供商由于距離近而先拔頭籌。香港有許多制造業都已經轉移到了中國珠江三角洲地帶,因而大多數貨運和物流提供商也北向發展,它們認為大陸的市場巨大而且發展潛力是不可估量的。香港物流管理協會圓桌會議主席PerryLam認為,盡管大陸的潛力不可估量,但是3PL商真正的合同分銷提供商概念相差很遠。他說:“以前的貨運代理商和運輸公司如今在公司名稱中都增加了‘物流’兩字。但是這名稱上的改變不能代表實質上的變化。”
3PL在中國想要達到潛能的完全發揮必須克服許許多多困難。比如基礎設施的限制,東西向公路運輸系統比較落后,港口合作之間缺乏良性互動等等。以美國加州為基地的APL物流公司負責中東和亞洲的副總裁RickMoradian認為中國大陸基礎設施的落后雖然造成服務上的障礙,但是3PL最大的阻礙來自于管制上的限制。比如許多業務都需要得到事先批準,不同地方需要得不同的批準。大陸沒有一個泛全國的官方機構頒發所有的許可證和執照。他說:“這需要一個省一個省的申請,一座城市一座城市的申請。”也是位于加州的KLS物流公司總裁MichaelGoldsmith表示:中國已經取得了不少進步,物流管理公司已從政府擁有控制的向私營化發展。在私營企業中每一個部門都充滿著巨大的能量。而且中國政府也已經意識到了需要發展具有世界水平的物流服務體系,以及物流公司,不管這些公司是國有還是外資的。
亞洲的當務之急
在3PL公司遍及全亞洲的潮流中鞏固建立自身地位之前,大多數專家相信這個行業必須擺脫國家控制的枷鎖。各國政府將不得不讓那些國有的合同物流提供商私有化,并且允許跨國企業購買這些物流提供商。KNLead物流公司負責合同物流項目的副總裁RobPericht表示:“隨著亞洲各國政治氣候的改變,兼并整合或合資企業將大量出現”。目前的亞洲經濟氣候有利于那些大型3PL,一些跨國公司正在購買那些中等規模的服務提供商,或是和鄰國的3PL建立合資企業。
其中影響合同物流在亞洲發展壯大的因素多種多樣。比如許多亞洲管理人員還沒有意識到物流的競爭重要性,因此大多數公司并沒有把物流業務放在商層管理人員的桌面上。同時亞洲的物流企業需要拓展人才資源庫。盡管亞洲地區絕大多數的物流技術和專長來自于外國服務提供商,和在國外受到專業培養的當地人士,但是本地區的大學正在開始提供有關物流項目計劃。比如四年前香港大學第一批物流專業文憑實施。許多亞洲的研究生們正在選擇學習工業工程,學業方向是物流和供應鏈管理。近期成立的香港物流管理協會圓桌會議也很好地證明了物流行業專業化發展已成為亞洲的當務之急。
3PL如何能在亞洲扎穩根基有賴于它們是否克服發貨人有關內部控制的理念。目前有許多亞洲公司的物流管理仍舊是本公司的內部事宜,由公司人員全權管理,對于將業務外包給3PL存在疑慮。3PL如何將物流外包理念送給亞洲公司,這需要耐心的說服解釋過程。但是亞洲的3PL發展大潮將永不停息地持續下去。現在的問題是“多大程度”而不是“是否”拓展物流外包項目。
上一篇:對外貿易量的基本概念
下一篇:建設現代物流項目的四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