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前后,我市現代
物流企業每天都接發大批物流車載。新疆、甘肅、陜西、內蒙古、河南、山東以及長三角和珠三角的轉運貨物,都要通過
徐州電子信息承接平臺,源源不斷地將各類物資進行轉換。徐州是新亞歐大陸橋上的重要城市,又是東接西遞、承接南北的現代物流通道,近年來物流業的發展和新亞歐大陸橋現代物流的涌動,使之成了將要在
廣州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物流節的重要視點,
9月
20日國內
13家權威媒體,以“中國物流萬里行·對話新大陸橋”為主題,采訪了徐州現代物流的發展。
“第一接口”推動物流業發展
新亞歐大陸橋自西向東穿越眾多城市,但到了徐州由于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干線交匯,兼之京杭大運河和多條高速公路繞城而過,使徐州自然成為鏈接
連云港、
日照、
青島、
天津和
上海等堡式港口的第一接口,及內陸地區物資流通重要的節點城市。為了充分發揮“第一接口”對現代物流的推動作用,近年來,我市相關企業積極拓展物流市場,開發了香山物流、宏康物流、丸全外運物流、豐裕農資物流及科技木業和蘇北建材物流等一批重點物流項目,形成了以運河港口、鐵路物流為中心的現代物流市場群,使徐州成了新亞歐大陸橋上不可或缺的現代物流銜接點。在具體運作過程中,各大物流企業積極融入國際大物流和聯運現代物流體系,整合資源,培育市場,打造物流航母。徐州香山物流整合了地方物流資源,與海爾集團、春蘭集團、康佳集團、創維集團、中海物流、江蘇五星、中石油和中石化、百事可樂、上好佳以及徐工集團、維維集團等
60余家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物流合作關系,推進了企業傳統倉儲向現代物流的邁進,建成了具有倉儲、運輸、配送、分檢、包裝、加工、信息處理、物流設計和貿易等綜合服務功能的全新
物流園區,形成了集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運輸為一體的多式聯運體系。到目前為止,有
168家國內知名物流企業進駐該園區,年貨物吞吐量超過
100萬噸,并有望成為全國性的物流接點企業和區域性的物流配送中心。
宏偉藍圖描繪前景
翻開《徐州市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映入眼簾的是發揮“四大優勢”,發展“三大物流”,建設“一個園區和三個中心”的宏偉藍圖。并且目標到2010年,全市物流增加值力爭達到220億元以上,占服務業增加值的25%,同時,力爭完成保稅物流中心建設,形成十大物流品牌企業。據介紹,所謂“四大優勢”,就是徐州的交通區位優勢、區域中心城市優勢、市場優勢和信息服務優勢;而發展“三大物流”,就是發展與商務高速銜接,并能提升商貿服務業經營管理水平的商品配送物流,發展與區域內產業密切結合的生產資料配送物流,以及與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等密切配合的多式聯運物流;同時重點規劃建設淮海綜合物流園區和金山橋、九里、新沂三個現代物流中心。
為了發揮徐州物流在新亞歐大陸橋物流鏈條中的區域優勢和推動作用,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安排2至4個大物流項目進行重點推進,并對物流企業在項目建設用地、配載運輸車輛規費減免及企業運營用電用水用氣等方面進行政策扶持。同時,主動對接新亞歐大陸橋,加強與沿線沿橋地區及中心城市的物流合作,建立與連云港、日照等堡式港口城市的貨代、轉關和外運關系,構建物流效率通道,還建設起了徐菏鐵路、徐—豐—濟高速和徐蕭高等級公路交通體系。
物流發展分三步走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現代物流專家汪鳴介紹說,國家正在做的物流規劃中,把徐州作為發展現代物流的重要城市之一,徐州有望成為新亞歐大陸橋上現代物流中心,因此,徐州應乘勢而上,借助徐州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積極抓好產業布局,形成產品貿易、商貿流通區域中心,增強對外輻射功能,迅速從物流通過地轉變為物流發展地,并通過陸橋發展成為連接國內和國際的現代物流中心城市,以此推動徐州的經濟發展,提升徐州的對外競爭能力。
其實,汪鳴副所長的建議,正是我市下一步發展現代物流的打算。據市發改委有關人士介紹,徐州將在物流發展上分三步走: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和發展基于城市間的物流信息交換平臺,構建行之有效的信息網絡通道體系,并積極發揮和利用交通優勢,加快打造沿橋路段高效直通的快速通道。另一方面,積極按照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原則,聯大引強,重點引進國內外物流企業入駐,扶持規模性物流企業發展,為沿線地區的企業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務,促進大型物流聯盟的形成。再一方面,就是進一步強化政府規劃對物流業發展的引導作用,精心打造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物流發展基地,積極延伸沿新亞歐大陸橋主要城市的產業需求,構造相對適應的區域性物流體系,使徐州真正成為連接新亞歐大陸橋和長三角、環渤海經濟圈的重要物流發展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