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學苑

放 飛 華 宇 任 遨 游 -- 訪 王 振 華

2006-10-21 12:3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兩個半小時的采訪,仿佛只是一瞬。
放下茶杯,王振華倚回到寬大的沙發上,笑問道:“還有什么要拷問的?說吧。”
雖是有備而來,但記者此刻思潮起伏,有太多的線索和觀點在腦海里涌現和碰撞,一時間竟是無言以對。
義利之爭:情感與發展的辯證
 
中國有句古話: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句話說明了一個道理:達者行義而濟天下,窮者取利以善其身,二者各行其道,各得其所。
在與TNT合作之前,說華宇物流是中國民營物流企業的一面旗幟一點都不為過。經過十年的發展,華宇物流已經成長為擁有一千多個網點,幾十萬家客戶的超大型公路貨運企業,在去年我國首批“A級”物流企業評估中,華宇也以絕對實力躋身“5A”級物流企業。
以王振華和他創立的華宇物流在中國物流行業中的地位來說,當然應該是行大義于天下的“達者”——高擎民族物流業大旗,與行業的精英共同率領民族物流大軍與來勢洶洶的國際巨鱷分庭抗禮。但事實上人們看到的卻是,王振華把華宇物流一點不剩地全部賣給了一家外資物流企業——全球500強企業荷蘭TNT。這個結果雖然不能說令人感到意外,但還是給民族物流業帶來不少沖擊和遺憾。
 
王振華為什么要選擇賣掉華宇?為什么是在這個時候?為何賣得如此徹底?王振華到底是“窮”而趨利,還是“達”而忘義?
 
這些問題困擾了記者很久,而業內也是眾說紛紜。主要的說法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在過去十年,華宇物流用高速的發展掩蓋了企業在管理上存在的問題,但現在盤子越做越大,矛盾也越來越突出,企業已經出現了走下坡路的征兆,不賣不行;另一種則說許多民營企業老板缺乏社會責任感和操控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民營物流企業既做不大,也做不長,更做不強,淪為他人附庸不足為奇。
 
對于記者尖銳的提問和業內的猜測,王振華又將作何回應呢?
 
王振華說:“對華宇來說,我們并不是企業做不下去了,也不是急著要把企業賣掉成為億萬富翁,用這個錢去買架專機坐坐。實際上華宇發展得很好很順,應該說從過去,到現在,到憧憬將來,我們的道路都是很光明的。我們之所以選擇和TNT合作,是因為我們相信:我們的合作將會使華宇的明天更加輝煌燦爛。”
王振華經常對下屬的各級部門領導說:“你們就像駕駛員,華宇就像一輛汽車。這輛車的車況怎么樣?車速怎么樣,你們最清楚。華宇現在發展得很好。”王振華還向記者羅列了一些數據:在過去的10年里,華宇物流一共建設了1000多個網點,平均3天建一個。特別是最近幾年,一直都是以每年200個網點左右的速度在增長,今年華宇的目標仍是200個網點,從今年前4個月的統計結果來看,華宇已經完成了80多個網點的建立,進展順利。這些數據表明,華宇物流并沒有向外界傳言的那樣陷入了發展的停滯期甚至困境,而是仍然保持了持續較快的發展態勢。
 
如果華宇物流的經營狀況誠如王振華所言,他為什么還要將華宇賣掉呢?難道他已經對這個凝聚了他們十多年心血的企業沒有任何感情了?還是對中國民營物流企業的發展前景心灰意冷?
                      
其實就在華宇和TNT宣布合作的第二天,記者就此事同多位民營物流企業家進行了交流,其中不乏激昂如陳平、溫婉如官金仙、懇切如楊文華等人。他們雖然尊重商業規律下的企業并購和變遷,但心中難以割舍的,卻是對所創辦企業、對民族物流業的種種情結。
談到這里,王振華的表情凝重了許多。對于華宇,他所傾注的感情不會比任何一個人少,他說:“曾經有好多員工對我說'我們就愿意跟著你干,吃苦受累我們都不怕。哪怕干黃了我們也不愿意跟著別人!'我就對他們講:假如我真的把你們領黃了,走到死胡同里走不下去了,然后咱們再來第三次創業,那好啊。但我還是那兩句話:我們自己干,前途也很美好,但我們真的和一家全球五百強的企業合并到一起去發展,前程將會更加燦爛輝煌!”
王振華曾經和人開玩笑說:“即便開個小賣店也愿意自己當個土皇帝說了算。但作為一個企業家,我們不能這么狹隘。”他對記者說:“就像養一個小孩一樣,從呱呱落地到養大成人,這是有一定情結在里面的,我們對華宇也是一樣。我們締造了華宇,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但感情是你對這個企業的熱愛,是你對這個企業的付出。要是你更熱愛這個企業,就應該讓他走上更加廣闊的發展道路。就像一個孩子大了,該出嫁了不讓出嫁,該放飛出去時不放飛出去,這樣是不行的。一個企業也是這樣,中國的企業應該邁出國門,走向世界。作為一個企業家應該有這樣的胸懷,應該站在一個長遠發展的高度,思考怎樣才能讓這個企業發展的更好。不求五百強,但求五百年。我不大追求我的企業做到世界五百強,但是我最看重的是要讓這個企業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要有生命力,要做五百年。”
王振華說:“華宇這十年來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我們在資金、技術、理念、裝備和國際網絡上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這些正是TNT的優勢。未來的企業不管叫華宇-TNT也好,TNT-華宇也好,歷史上將有我們奠定的這十年的輝煌一筆,這也就是我對這個企業最好的感情寄托。”
 
                  全球化之惑:民族的,還是世界的?
                     
華宇選擇與強企合并的方式來提高自身的水平,加速自身的發展,使得企業有了更好的發展前景,而且華宇的一萬多名員工也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這當然是件好事。但為什么華宇的“繡球”最終要拋給外企?是否全球化和民族精神永遠是兩個極端,不能兩全?
在宣布了華宇和TNT的合并之后,王振華極少在媒體上再露面,也無暇去回應來自各方的質疑和猜測。但時間并不能稀釋人們對此事以及由此引發的許多問題和思考的關注,更有一些媒體因此對中國的民營物流企業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悲觀的看法——中國民營物流企業的結局不是淪為外資的“小妾”,就是成為國企的“小媳婦”,總之是面臨著“賣身”的種種壓力和誘惑。王振華對這種說法的反應竟強過人們對他本人的質疑。
“有人說入世開放以后,外資一進來,中國的民營物流企業就會紛紛繳械投降。我認為這些說法都是一些謬論。”王振華說:“這不符合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從政策環境來看,由于去年底中國全面開放了國內的物流市場,外資企業盼望已久的物流盛宴終于開席了。為了在短期內迅速擴張自己的國內物流網絡,幾大國際快遞巨頭紛紛不惜巨資收購和兼并國內的物流企業。王振華將這個時期稱之為外企的“機遇期”。而隨著外企在國內物流網絡的完善,他們將逐步減弱對本土物流企業的并購興趣。
從市場格局來看,至少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中國的物流市場仍將是保持國企、民營、外資“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因為外企仍將是高端市場的主力;而大型的國企則憑借對物流基礎資源的掌控,穩步占據主要的中端市場;數量龐大、力量分散的民營企業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三者的定位和各自的優勢領域層次分明,均衡格局在短期內還難以打破。
從行業發展來看,中國的經濟連續保持快速穩定的增長,中國正在成為世界的制造中心、貿易中心,同時也將成為物流中心。與此同時,政府對物流業的發展十分重視,利好政策不斷出臺,這也使得我國物流業仍將保持快速的發展。
綜合三方面的情況,王振華指出,未來一個時期內,中國物流業的主要矛盾在于:如何加快物流業整體水平的提升,充分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
在闡明了這一主要矛盾后,王振華說出了他的心聲:“發展民族產業,增強自己的核心能力,這是一種精神。但發展是需要過程的。從中國的汽車業、酒店業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在有的行業,在一定的歷史階段,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和巨人一起發展,能夠取得更好更快的發展。”王振華所說的“巨人”,正是那些擁有雄厚資金、先進技術、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外資企業。他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外企有他們的資金、管理和國際化的網絡的優勢,而我們有國內的網絡、品牌和客戶的優勢。民族企業需要和有著優勢外資企業整合起來,通過優勢互補把中國的物流業水平迅速地提升上去。”
如果把華宇并購案放到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潮中,它不過是其中極不起眼的一朵浪花,可貴之處就在于它順應這個宏觀的經濟發展潮流,走在了其他同行的前面。但從發展民族產業的角度來看,卻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隨著我國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并受國際跨國并購浪潮的影響,跨國公司在華從合資、合作到獨資建廠,再到大舉并購我國發展潛力較大的優秀企業,步步緊逼。現在,國際巨頭已經在我國的啤酒業、飲料業、日化產品、超市零售業等眾多領域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這也對民族產業的發展造成很大影響。對于外資物流企業自去年以來出現的對華并購的熱潮來看,我們不得不為民族物流業的發展擔憂。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外企對中國本土物流企業的并購可能還只是一個開始,他們下一步在中國還將有何動作,是繼續大舉并購?還是消化吸收,以圖發展?這些都還不好明確。另一方面,為了企業所有者的個人利益,或者是企業的良性發展,是否還會有更多的民營物流企業期待著通過“嫁入豪門”來改變自己的處境和命運呢?
對此,王振華的判斷是:“首先,現在由于政策剛剛放開,正是外企發展的一個機遇期,或者說是一個瘋狂期。但這只是暫時的,不同企業之間的定位不同,國內也沒有那么多‘白馬王子’來‘娶’國內的企業。其次,目前我們看到的外企所并購(物流業內)企業的市場份額對中國巨大的物流市場而言只是九牛一毛,遠遠達不到壟斷的程度。更談不上可能發生的壟斷性并購進而危及國家經濟運行安全的事情。”
關于民族產業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討論是記者始料未及的。依照王振華所闡述的觀點,在經濟全球化大潮的驅動下,中國物流業的主要矛盾將集中在如何促進物流行業水平的提升上,華宇和TNT的整合充分結合了雙方在不同領域上的優勢,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同時也為中國物流行業的發展貢獻了微薄之力,于行業、企業、員工和社會都是一件有意義的好事。
記者本還想追問更多關于經濟一體化和民族物流產業發展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時,卻突然發現這個問題并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夠說明白的,而且也不是一兩個企業家就能夠回答得了的。
當秦滅六國之時,六國志士恨不能刺秦王,滅秦師,復其國土。但歷史最終還是證明了嬴政才是偉大的。試想,如果當時六國之民全都不愿意接受被統一的事實,誓死抗秦,那是否還會有漢唐盛世和今天的中國呢?以古鑒今,當我們在選擇企業的發展道路時,應該基于何種立場,進行怎樣的抉擇,這是一個需要全社會都來研究和探討的嚴肅命題。
 
 意猶未盡:把思考留給誰?
                     
因為時間關系,對王振華的采訪在意猶未盡中結束了。不管記者提出怎樣尖銳的問題,王振華都慨然作答,不見絲毫隱晦。他告訴記者兩句話,“老板不一定是企業家,而企業家不僅僅是老板”,因為企業家是要有社會責任感的。這些感悟是他近年來最大的心得。
根據華宇和TNT的并購協議,王振華在并購結束的兩年后,就會離開華宇,并永久離開物流行業。王振華笑稱自己當年下崗后是誤打誤撞進入的物流業,一不小心竟成就了今天的華宇,其實在他心中,這么多年來從未忘記過自己早年對經營酒店業的熱情。放飛華宇,即給華宇物流以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給了王振華本人一個全新的起點。離開華宇物流的王振華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酒店帝國的締造者,現在也只能權作猜想。但記者覺得,此時的王振華或許更能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審視自己,審視華宇,審視中國的民族物流業。他所給出的觀點不一定完美,但其中的深刻含意卻值得我們回味。
往更深一個層次來說,我們關注的其實不只是華宇,而是中國民族物流業的明天。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民族物流如何走出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如何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格局,如何自立于世界民族物流之林,已是我們亟待研討的課題。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