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貿易自由化的進程加快,物流的內涵正在逐漸擴大,物流的外延正在加快形成國際物流。運輸是物流的主要載體,港口作為全球綜合運輸網絡的節點,其功能也在不斷拓寬,并朝著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務方向的現代物流發展。依據這個背景研究港口的新發展,是值得關注的。
一、國際物流中心是第三代港口的基本特征和拓展功能的方向
港口在發展現代物流中,有著諸多獨特優勢和戰略地位。①港口地處海運的起訖點,在國際貿易中,海運承擔著90%以上的貨物運量,港口順暢的服務成為運輸鏈中水陸兩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的重要保證.②港口具有完備的物流硬件設施。③“前港口,后工廠”的空間布局,使港口具有整合生產要素的功能。④港口是主要的信息平臺。
世界港口發展大體歷經了三代,其功能各有不同。第一代港口主要是海運貨物的裝卸和倉儲;第二代港口除了貨物的裝卸和倉儲外,增加了工業和商業活動,使港口成為具有使貨物增值效應的服務中心;第三代港口則為適應國際經濟、貿易、航運和物流發展的要求,并借助于港航信息技術的發展,逐步走向國際物流中心。當今第二代港口仍是世界港口發展的主流,但為順應世界經濟中的生產一體化、資本——體化、技術一體化、信息一體化和市場一體化的趨勢,一些大型港口已經開始向第三代港口轉型。這些港口主要處理的是集裝箱貨物,服務的主要對象是班輪公司聯盟。而集裝箱運輸的大型化、標準化和專業化對航道、碼頭水深等基礎設施提出更高的要求,港口生產逐步開始為貨物流動、物流全程提供全方位高附加值的服務;港口的范圍進一步擴大,不僅包括港區、臨港工業區,而且包括物流中心區;港口實行網絡化的物流運輸組織方式,并通過EDI系統進行信息傳遞等。因此,現代化港口既是貨物海陸聯運的樞紐,又是國際商品儲存、集散的分撥中心,也是貿易、加工業發展的聚集地。總之,一個現代化的國際港口必須集物流服務中心、商務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人員服務中心為一體,必須擴展其功能,向現代物流方向邁進。
二、港口發展現代物流策略分析
(一)總體發展方向:建立港口物流中心
港口物流中心的基本形態一般有三種:一是全能型的物流中心,兼具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流通功能,并配備完善的服務基礎設施;二是基礎設施型的物流中心,主要提供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等流通所需的基礎設施;三是商流型的物流中心,它只具有商流功能。,
港口物流中心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需求為至高目標。為實現物流中心的目標,港口物流中心應具備物流集散、貨物存儲分撥配送、國際物流服務、市場交易、信息管理、服務咨詢和增值性服務等功能。這突破了原有港口作為單一交通樞紐基礎設施的設計理念。根據現代物流的功能要求對港口資源進行重新整合,通過功能多元化、標準國際化、布局合理化、管理現代化和運行高效化的改造,使港口功能適應未來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和國際物流網絡節點的要求,以全面提升港口競爭力。
(二)港口發展現代物流的切入點
港口發展現代物流的總體發展方向是建立物流中心,但各港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尋求切入點。
1.整合港口基礎設施,提高集散能力。整合港口現有的條件,就是要對港口的配套設施進行技術改造,合理安排作業流程,提高設備利用率,縮短貨物在港停留時間,提高港口通過能力,降低船舶在港停留時間,使港口現有的集疏運設施完備,完成貨物集散的功能。
2.轉變港口核心硬件的觀念。即將港口的核心硬件從以碼頭為主體轉向以倉儲為主體。擁有大型現代化倉庫是港口成為物流服務供應商所具備的必要條件之一,是為物流服務使用者創造“零倉儲”,以使貨物“流動”得更為順暢。
3.塑造企業形象,提升服務水平。港口服務分為三個層次:一是以貨物裝卸為主的核心服務;二是利用不同的裝卸機械、運輸工具,在特定的貨場完成貨物裝卸、運輸、堆碼、儲存的輔助服務;三是向貨主提供優質、便捷的貨物交接的延伸服務。港口企業應以客戶需求為中心,規范服務,提高核心服務質量,增強服務的特色,樹立超出一般的品牌形象,贏得客戶信任,建立競爭優勢。
4.完善高性能的公用物流信息平臺。利用EDI、 INTERNET等信息技術,將港口與港口、港口與海關、港口與貨主、港口與承運商連接起來,形成一個開放的有機整體,提供諸如貨主跟蹤涉及貨物狀態、貨物交接單證、辦理和管理提單、通關、聯運、倉儲儲存情況、船期預告、泊位使用情況、貨運市場行情等信息,擴大業務合作,建立國際物流,使港口具備物流信息港的功能,提供高效、周全優質的物流服務。
5.形成自有的特色物流。港口背靠的腹地經濟狀況不同,決定了港口的經營目標和市場定位各不相同,物流服務的范圍和重點也不盡相同,這就必須因港制宜形成自有的特色物流。樞紐港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術和實力優勢,向物流中心方向發展;中小型港口則應根據業務范圍,選擇與大型港口聯營等方式找準物流服務的切入點。
(三)港口發展現代物流的模式
1.內向型:改造主業,系統剝離。在現代物流中,港口之間的競爭正在逐步演變為物流鏈之間的競爭。改造主業就是運用現代物流的理念和運營模式,改造港口現有的經營機制和組織模式,把提高貨物通港效率作為港口建設和運營的主要指標,把組織和開發物流鏈作為港口生產經營的主要任務,把改造港口企業組織模式作為建立現代港口企業的主要途徑,以提高港口所在物流鏈的核心競爭力。
系統剝離則是將港口系統的自理物流作業剝離出來,集中起來形成一個物流部門,作為“利潤中心”獨立運作。它既為企業服務,又允許對外承擔第三方物流服務,逐漸變為完全獨立的以提供“供應物流服務”為主的第三方物流服務。
2.外向型:協作發展。港口從事物流服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孤軍奮戰,是很難完成全部物流服務任務的,應采取協作發展戰略。
(1)縱向協作。即物流服務供應商應與客戶企業建立長期的一體化合作關系。港口縱向協作包括:①港口企業讓渡出部分碼頭、倉庫、堆場給擁有物流鏈的企業,讓它們在港區內從事企業物流,轉變港口企業自己經營物流的傳統觀念。②與航運、公路、鐵路等運輸企業共同構筑物流鏈。國際航運企業擁有全球范圍的代理網絡,公路運輸則最具有門到門的運輸便利,鐵路運輸則是多式聯運在內陸最廣泛的延伸,而港口作為物流平臺,可以成為多種運輸方式的交匯點。因此,港口企業與航運、鐵路和公路運輸企業結成物流聯姻,形成綜合優勢。③港口企業與生產要素市場和消費市場資源整合。生產要素市場和消費市場一般會伴隨著巨大的物流資源,選取本港進出的具有廣泛市場需要的貨種或具有開發前景和潛在市場的貨種,在港區內或鄰近港區建立物流基地,形成交易市場,開拓物流鏈。
(2)橫向協作。主要表現為港口群的協同發展。隨著國際集裝箱運輸的發展和港口腹地的巨大變化,港口之間的國際競爭已經近乎白熱化。通過樞紐港與喂給港的戰略同盟,可以提高區域性樞紐港和全球性樞紐港的國際競爭力。在一個經濟地理區域范圍內,往往會形成多個集裝箱港口共同發展的局面,它們以共同的業務、共同的利益而聯合,又以共同的利益而競爭,從而形成一個港口群。我國北方的青島港、大連港、天津港在某些航線可以互為主支線,各得其所,聯合經營,共同發展,形成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
上一篇:外資突進下的中國物流業思考
下一篇:談談我做銷售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