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鐵路貨場的發展目標
隨著現代物流的發展,傳統鐵路貨場作為純粹運輸中心已難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現代物流著重于將物流與供應鏈的其他環節進行集成,利用現代化手段和先進組織方式縮短商品在整個供應鏈上的時間。因此,鐵路貨場應利用其地理位置、物流資源、客戶關系等優勢,通過功能拓展、設施更新和管理優化,逐漸適應現代物流的發展需要。
現代物流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目標,將信息、采購、運輸、倉儲、保管、裝卸搬運及包裝等物流活動進行集成式管理,盡可能降低物流的總成本,為顧客提供最好的服務。而鐵路貨場的發展目標應是積極采用先進的物流管理技術和裝備,拓展鐵路貨場的物流結點功能。同時,加強貨場與其所在地區的聯系,擴大貨場對外輻射力,使貨場有效融入城市物流體系。
2 鐵路貨場功能的拓展
現代物流則具有社會化、共同化、系統化、一體化、信息化等特征。傳統的貨場以辦理整車、零擔貨物和集裝箱運輸為主,包括部分儲存業務,與現代物流服務相比,傳統的貨場欠缺各項增值服務和各項服務功能的有機銜接。貨場除了實現貨物的運輸及裝卸外,還應該盡快引進先進的物流技術和管理方式,改造和提升物流服務功能,積極融入客戶企業的采購、制造、銷售等環節,為企業提供物流方案咨詢策劃、客戶服務、需求預測、庫存控制、訂貨購貨、備件服務、退貨處理等業務,并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提供多種運輸方式的銜接,將運輸、存儲、搬運、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提供全方位的綜合物流服務,實現與市場需求的“無縫聯接”。
2.1 增值服務功能
現代物流的增值環節主要體現在包裝、流通加工、分揀配送等物流服務上。鐵路貨場可根據客戶要求,開展貨物的銷售包裝業務,實現這一環節的增值服務;還可對產品進行初級或簡單的加工,有效利用資源、方便用戶、提高物流效率和促進銷售,如易腐貨物的保鮮、絲麻棉織品的防蟲防霉、金屬的防銹、水泥的防潮加工等。作為區域干線運輸的結點,鐵路貨場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根據貨場所處的位置及貨運量發展成為地區物流基地或配送中心,為客戶提供運輸、倉儲、配送等一條龍服務。
2.2 資源配置功能
現代物流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就是資源配置作用日益突出,貨場優化資源配置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優化貨場內部資源配置,合理有效的利用貨場自身資源;協調貨場與城市
物流園區及企業之間的物流資源,形成覆蓋貨場所在地乃至全國的物流服務網絡,帶動貨場周邊城市的經濟增長。
鐵路貨場的貨源主要來自貨主、運輸代理和
物流企業,需要貨場有比較完善的多式聯運樞紐功能。貨場應能提供功能完善的優質服務,構建開放、公正、透明的物流運作平臺,以吸引更多的貨源。
2.3 公鐵聯運功能
鐵路貨場應向公鐵聯運貨場功能拓展。公路運輸靈活、機動,能實現“門到門”運輸,鐵路運輸在長途方面成本低、能耗和污染小、安全性強。這兩種運輸方式的有機結合,既能實現貨物“門到門”運輸,又能降低運輸成本。鐵路貨場應成為公鐵聯運網絡的集結點,貨物集散的中轉地。這有利于鐵路貨場功能的拓展,形成托運人→公路運輸→鐵路貨場→鐵路運輸→鐵路貨場→公路運輸→收貨人的公鐵聯運模式,有效減少運輸環節,降低成本。
2.4 信息服務功能
現代物流系統的運行是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人流的協調運作,通暢完善的信息流是物流高效運作與管理的基礎,是將分散的物流需求與物流服務能力結合起來的最有效手段,是發展現代物流的基本保障。鐵路貨場的信息服務功能應重點突出信息共享理念,建設統一綜合的鐵路貨場信息共享平臺,有效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實現物流的透明化管理。
3 鐵路貨場發展的對策措施
3.1 加強貨場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鐵路貨場設施落后、利用率低,與現代物流對基礎設施的要求有很大差距。鐵路貨場不僅要有效整合既有資源、提高設施的利用率,還應該進行合理的規劃建設,盡快形成配套的綜合運輸網絡、完善的倉儲配送設施、先進的信息網絡平臺等,為貨場發展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條件。
貨場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要以政府物流基礎設施規劃為指導進行宏觀協調,以有效避免重復建設,促進物流基礎設施的合理布局,使鐵路貨場真正融入現代物流體系,提高整個物流體系的運作效率。同時,貨場的設施建設要重視與公路的銜接,形成兩種運輸方式在長途運輸和短途配送中的分工協作,為客戶提供“門到門”服務。
3.2 引進現代物流技術
鐵路貨場應加快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廣泛采用標準化、系列化、規范化的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機具設施及條形碼等技術,提高貨場作業效率。
鐵路貨場應積極利用互聯網等技術,通過網絡平臺和信息技術將貨場經營網點連接起來,既可優化貨場內部資源配置,又可通過網絡與用戶、制造商、供應商及相關企業進行鏈接,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用,對物流各環節進行實時跟蹤、有效控制與全程管理。
3.3 優化貨場管理模式
鐵路貨場要實現由單純的鐵路運輸主業向一體化物流服務拓展,必然要整合相關物流資源和作業流程,在資源整合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鐵道部主輔分離的有關規定,正確處理鐵路主業、鐵路輔業、其他物流企業和貨主之間的關系,努力實現“多贏”。
鐵路貨場可以從大宗物資的配送起步,因為鐵路貨場有適宜大宗物資的倉儲設備和裝卸機具,大宗物資的信息管理較簡單,適于鐵路信息技術的管理現狀。
3.4 吸引社會資金
在鐵路貨場發展的過程中,必然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因此除了利用原有主輔業投資渠道外,還應發揮鐵路貨場優勢,進一步擴大融資渠道,吸引社會的國有資本,多方籌措發展資金。聯合當地政府和有實力的企業,共同把貨場建設成為集鐵路貨運、公路貨運、城鎮貨運、配載、調配、倉儲、流通加工、貨物集疏為一體的集約化物流據點。
3.5 爭取地方政府支持
鐵路貨場發展應與地方政府的物流發展規劃、政策措施緊密銜接,應主動融入城市物流規劃,一方面貨場要積極向物流園區靠攏,將服務延伸到物流園區;另一方面,貨場可與當地物流園區規劃建設相結合發展物流業務,使貨場能夠享有物流園區能夠享受的優惠政策,以利于貨場的發展。
3.6 貨場相關人才的培養與引進
加強現有貨場從業人員的培訓,針對目前物流專業人才匱乏、管理水平較低的現狀,采取舉辦物流講座、在職培訓、脫產學習等多種方式為從業人員的知識更新創造條件。同時要積極引進物流專業人才,采取有力措施和多種途徑,廣泛吸引和引進專業人才,以促進鐵路貨場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