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品的逆向物流問題研究
2006-10-18 9:5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民用電子產品諸如計算機、手機、打印機、照相機、電視、冰箱、洗衣機等迅速普及。另一方面,快速家電消費品更新換代速度也在不斷加快,樣式不斷翻新。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2年中國電視機社會保有量已高達3.7億臺,冰箱1.5億臺,洗衣機1.9億臺。這些家電多半是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購入,按照10至15年的使用壽命計算,現在已經進入報廢階段。此外,近年來我國電腦、手機的消費量激增。目前我國電腦的保有量已有2000萬臺,手機用戶已達2.5億,而它們的更新速度顯然會更快。人們在享受電子產品為生活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那些大量淘汰的電子產品也就相應地成了污染人們生存環境的電子垃圾。這些現象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重視,逆向物流問題日漸引起人們的關注。
逆向物流問題日漸突出
1992年,美國物流管理委員會(CLM)將逆向物流定義為“為回收利用或合理處置廢舊物品,對原材料、在制品庫存、產成品及相關信息、從消費地向生產地的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流動進行計劃、管理和控制的過程。”有的學者對逆向物流的解釋則更加具體:由于修理和信譽問題,對售出即發送的到顧客手中的產品和資源的回流運動,實施專業化的物流管理。
逆向物流大致分為兩種:退貨逆向物流和回收逆向物流。退貨物流,顧名思義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貨所形成的物品的實體流動。例如消費者對于產品質量不滿意而向經銷商要求退貨,以及現在時常出現的汽車召回制度。而回收物流則是將經濟活動中失去原有使用價值的物品,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收集、分類、加工、包裝、搬運、儲存并分送到專門處理場所時所形成的物品實體流動。一般說來,這些回收的“破爛”,根據可利用性范疇,分為不可再利用的殘渣和可以繼續利用的有價值的原料兩種。可利用的原料經過加工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為商品得以繼續使用。而殘渣則要經過分類及一定的專業處理之后,再不過多消耗能源的前提下,存放在特殊地點(例如掩埋或者投入江河湖海)或燃燒。而作為經濟發展的結果,越來越多的被淘汰的家電產品、快速消費電子產品出現在人們的周圍。對它們的處理和管理就成為回收逆向物流的重要內涵。
電子產品逆向物流需求劇增
電子產品形成的垃圾不僅在數量上激增,它們還含有很多的化學元素、重金屬等有害物質。一旦處理不當,就有可能污染河流土壤大氣等環境,并對人體造成極大危害。有資料顯示,電視機和電腦顯示屏中的陰極射線管平均含有4~8磅的鉛。制造一臺電腦需要700多種化工原料,其中50%以上對人體有害。同時,電子垃圾又有一定的經濟價值。據統計,報廢的手機中平均含有14克的銅、0.19克的銀、0.03克的金等貴金屬。丹麥研究人員發現,平均每一噸電子電路板中可以分離出286磅銅、1磅黃金和44磅錫。這些資源不加以回收再利用,而是輕易的丟棄,這樣是對社會財富的極大浪費。
電子產品逆向物流的組織過程
1.我國電子垃圾處理現狀:
我國目前還沒有形成專業的電子垃圾處理體系。電子垃圾完全是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自發進行的。據調查,電子垃圾的流向一般是:由收垃圾的小販收購舊家電。然后一般有兩個出路:將其改裝維修然后再倒賣到農村,這樣既造成下一個消費者使用時的安全隱患,又對家電市場造成沖擊;不能維修的,則進行不規范的拆卸,將易于分解出來的有價值的東西拆卸下來,其余的則當作普通垃圾扔掉,根本沒有進行專業化的處理。
電子垃圾的無序回收,以及原始落后的拆解處理造成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情況十分嚴重,同時由于不合理的改造,也給使用舊電器的消費者帶來了安全隱患。因此,面對大量涌現的廢舊電子產品和回收處理現狀,有必要進行電子產品的逆向物流研究,建立專業化的電子垃圾回收體系。封閉式運作、專業化處理方式,減輕對環境的破壞,同時提高了循環經濟的收益水平;應用現代物流的管理方式,實施電子垃圾的回收,形成規模效應,也最終將企業的整個物流體系聯結成為一個封閉的整體,實現了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當然,企業對電子垃圾回收所得的收益不僅僅是這一部分,通過回收,將環境保護作為企業的職能,提高了企業的社會形象和社會知名度;在從消費者手中回收電子垃圾的過程中,給與消費者一定的回報(例如新品折扣、消費權、打折券等)提高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這些都將刺激企業進行電子垃圾的回收物流業務。此外,通過對電子垃圾回收處理,企業從中回收部分甚至是全部種類的原材料,這樣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適應現在日益劇烈的家電市場競爭。
2.電子垃圾回收物流的特點:
首先,我們分析逆向物流自身的特點,再根據這些特點,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逆向物流體系。
與通常所說的正向物流相似,電子垃圾的回收物流也要涉及運輸、配送、倉儲等方面。然而,不同于正向物流,電子垃圾的回收物流有其自身的特點:
(1) 回收物流的分散性。被淘汰的電子產品在時域上分散在社會上不同的消費者手中,而且會在每一天不停地發生。
(2) 回收物流的復雜性。被淘汰的電子產品在種類上數量很多,同時又有品牌、型號等的區別,以及折舊程度的不同。在對電子垃圾在進行的專業處理之前要進行分揀。
(3) 回收物流的不確定性。電子垃圾回收的時間、地點、數量都很難提前確定。形成一次大規模的回收電子垃圾的行動,難度很大。
(4) 回收物流的緩慢經濟回報。由于回收來的電子垃圾,多半是用于產品的原材料,是引致需求,實現經濟價值的周期長。不像正向物流那樣,可以在包裝運輸配送倉儲等環節上快速增值。同時,由于目前企業對此領域不夠重視,加之回收處理后的產品數量質量不確定,增加了風險。尤其是初期。
3.建立電子產品回收物流體系
正是由于上述的關于回收物流管理的特點,電子垃圾回收的管理成本相對較大。而且,回收物流也需要經過運輸、加工、庫存、配送等環節,這可能會與企業的正向物流相沖突。而企業往往更重視商品的正向物流體系。在回收物流體系的建設管理上的投入,就相對較少,甚至是無所作為。
企業實施電子產品回收物流能夠創造明顯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那么,如何才能建立有效的回收物流體系呢?由電子產品的生產商自行創建回收物流體系,在目前我國的條件下還行不通,我國物流業發展相對不成熟,如果生產商還再進行回收物流,勢必與正向物流發生沖突。從而使回收物流萎縮甚至是消失。而將電子產品完全轉嫁給第三方物流,雖然同時轉嫁了風險,但會使成本相對較大。而且,由于電子產品分類的復雜性,技術又相對獨立。第三方物流不可能形成規模效應,難以產生效益。由數家同類電子產品的生產商和其供應鏈上的幾家大型零售商聯合構建的電子產品回收體系,才是目前比較理想的方案。這樣,既可以利用生產廠商的專業技術,又能利用大型零售商遍布各地的銷售網點及倉庫、運輸體系等,其特色就是能使市物流和信息流直接在接受地點同時完成。同時使得生廠商和零售商可以做到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信息共享。具體實施如下:
(1) 收購環節:零售商網絡點主要以經濟補償為主要方式,收購消費者手中的電子垃圾。并通過專業的信息技術(商品的條形碼),對回收物進行初步的分類管理,主要是產品類別、型號、折舊年限等。對于從事此項業務的經銷商,政府和制造商企業每年更根據回收額的大小予以補償。
(2) 倉儲環節:由于回收物的流動量是持續的,但不會一下子很多。當然,如果零售商再搞類似“以舊換新”的促銷活動,這又另當別論了。因此可以更多的借助零售商當地的存儲倉庫而不必另尋儲存地。在入庫時,應有專業技術人員對回收物進行一般鑒定和估計。
(3)拆解環節:由周邊附近的零售商倉庫,定期運送回收物至生產廠商特定的車間,對回收物進行拆卸和再分解,并對拆卸后的原料進行分類:直接進入生產環節的原料集中運送生產車間;需要加工后才可利用的原料集中運送相應處理廠;對不可利用的殘渣則需要經過特殊處理。
4.在這個模型中,有兩項重要環節是需要特別說明的:
(1) 物流信息系統。信息是管理的基礎,物流信息是物流管理的必然條件。沒有物流的信息化,就沒有先進的物流管理。對于電子垃圾的回收物流也是適用的。例如回收產品的分類、運輸、倉儲等就都離不開信息化的管理。尤其是對回收物的分類,通過條形碼技術,就可以迅速知曉回收物的型號、使用年限等,降低了人工作業,也降低了分類時的復雜性。同時,對于回收物的一些損壞原因分析總結、產品生命周期歸納等,也能為生產廠商提供有價值的、改進產品質量的信息,以便改善今后的產品。此外,基于EDI系統的應用,可以使生產廠商和零售商共享信息,縮短運輸和庫存成本,了解產品質量、產品生命周期等銷售信息。
(2) 回收物流中心。參照正向物流中心運作管理,建立獨立的回收物流中心,集中處理轄區內的回收業務,協調與正向物流的關系。因為兩者所使用的很多設施是相同的,如倉庫、運輸等。這樣有利于同時配送和回收的運輸,降低運輸成本。同時調節回收系統內部的工作,提高系統效率。
結束語
在應對電子垃圾回收的問題上,全社會都要充分重視。政府,應立法并積極引導,普及電子垃圾的回收物流體系。我國法律在對待電子垃圾回收問題上還是一個空白,亟需完善,將電子垃圾的回購作為一項強制政策去執行。同時引導電子生產廠商將環境保護作為企業的職責和社會義務,并給予稅收、貸款方面的優惠。對于制造廠商,應盡量減少電子產品廢棄物對環境的危害,提倡綠色物流。同時,在生產過程中,廠商可以生產方便拆卸,方便分類的零部件,這樣就降低了在回收過程中的復雜性。對于廣大消費者,應增強環境保護意識,主動參與電子垃圾的回收行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