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入
WTO后,隨著企業市場競爭壓力加劇,市場變化加快,這就要求企業內部能做到快速調整。同時企業面臨著新產品推出速度需要加快,企業生產多品種,少批量,混合排產,客戶訂單隨時調整,插單頻繁等共性的問題。也就需要企業能夠根據市場需求與自身產能進行合理的安排,計劃排出相對穩定而又能夠執行的生產計劃。
在企業信息化越來越被多數企業所應用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目前應用上ERP系統無法解決的問題。傳統的MRP II、ERP系統對于企業內部的事務處理、信息共享與傳遞,發揮了很好的作用,ERP系統很好地做到了應用的集成、與財務的結合,但由于其在生產計劃方面的先天不足,生產制造部門很難用來安排生產排程,很多情況下不得不手工安排車間作業計劃,這也就導致了對供應商采購物料的不可控性。這樣人為的考慮排產后,卻由于工廠產能本身的變化或物料的到料齊套性問題,而使得計劃沒無執行,這樣就導致工廠庫存增加,卻常常缺料,應用傳統的ERP軟件往往無法做好車間生產計劃的可執行性,這是因為:
•產能無限假設(產能分析是在計劃產生以后)
•生產提前期固定(考慮生產波動性,提前期按最壞情況設定,從而導致生產周期的無限膨脹)
•定期批量式規劃,按星期、月甚至半年、年(而車間需要的是更細的計劃,按天、小時、甚至分鐘)
所以企業通常的解決方法是用人為的去制定精確到每個工作中心每條生產線的可執行性計劃。這就是企業計劃部門所制作的系統外的可執行性每日生產計劃。企業的制造工廠通常是完全按照該計劃去執行工廠的生產制造。
基于此手工計劃的可執行性層面相比,該類計劃可執行及穩定性也相對較高。但此部分數據是系統外的,所以傳統的ERP是無法對此數據進行下一步的分解,而如果做到從減少企業倉庫的庫存金額以及使得庫存的管理成本居高不下,所以生產的及時到料就顯得很重要。在這個基礎上,準時化的生產方式下的協同采購觀念就應運而生,這就是目前對于該類問題的解決方案—供應商關系管理系統,也就是我們熟悉的SRM系統-協同采購供應鏈系統模式。
準時化生產條件下的協同采購模式,它是一種徹底追求采購過程合理性、高效性和靈活性的采購管理模式,它已被應用于許多行業和眾多企業之中。同樣,它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法對所有企業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方法的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為達到準時化生產下的采購模式,明基逐鹿Guru SRM(供應商關系管理)系統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幫助企業在應用管理軟件達到更好的效果。
協同采購 Guru e-Procurement首先可以通過建立生產管理、銷售、采購、財務等共享的e-Hub來實現企業內部的資源整合,做到內部協同。對于企業來講,由于計劃變動的頻繁,其生產所應用的物料到料時間也就會發生改變。而一旦客戶的銷售訂單日期與數量發生改變,對于ERP則需要重RUN MRP,這將極大影響ERP的可操作性。而通過供應商關系管理系統,我們的計劃人員一旦了解的計劃的變動性,可以在第一時間內改變生產計劃,重新進行缺料計劃,而得到最新計劃的物料到貨排程,以減少物料的在庫周期。在此基礎上,將供應商帶到這個平臺上,建立內外協同。排程可根據供應商的配額,使得系統自動根據這些原則,將排程分配給各供應商,同時采購將排程發布給供應商做排程的確認。同時采購與供應商對訂單確認以及供應商的送貨都在平臺上實現。這樣就可以做到真正的JIT材料采購模式。
采購尋源 Guru e-Sourcing,供應商的新產品能及時出現在系統的產品目錄中,企業能夠通過自身的系統或者網絡直接向供應商訂貨。采購信息化可以實現規范、高效、智能化的采購,對產品和供應商信息進行有效管理;可以靈活制訂多種采購規則,融合多種采購交易方式;通過與ERP系統的集成,能對采購業務進行實時分析,根據需求靈活配置智能高效的采購平臺;可以實現產品開發過程的高效協作,比如,實現有序的信息共享,對信息進行安全性管理,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智能化分析。
供應商績效評估 Guru e-Supplier Rating能夠幫助企業優化供應結構: 系統建立了科學完善的供應商績效評估體系,運用績效評分卡對供應商績效進行全面評估,實現客觀定量評價,并可結合人工靈活評判數據,形成綜合評價分析。
未來生產行業的競爭實際就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構建極速的供應鏈體系成為至關重要的戰略任務。對于企業來說選擇合理的采購模式,在成本、效率及客戶滿意度等方面帶來提升,將會是構筑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