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論文名單(共130篇)
一等獎:(9篇)
1.服務供應鏈:供應鏈研究的新趨勢
劉偉華 季建華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
2.物流成本核算系統研究及軟件開發
杜新建 劉 洋
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
3.自然災害應急物流的物資分配策略研究
王 楠 劉 勇 曾敏剛 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4.第三方汽車零配件供應物流的應用實例與發展模式研究
凌湖吉 孫有望 同濟大學
5.共生型物流網絡資本系統及其交易效率的研究
姚 娟
南京審計學院商學院
6.現代物流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實證分析
劉 南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
李 燕 山東大學
威海分校商學院
7.城市物流系統的規劃模式
蔣長兵 浙江工商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
8.基于計算機模擬的協同式管理庫存(CPFR)價值分析
張海燕 陳茂竹 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
9.物流運輸系統中的隱性成本及其控制
張 兵 龍軍明
大連海事大學交通工程與物流學院
鄭 麗 大連理工大學人文學院
二等獎:(23篇)
1.基于市場需求的第三方
物流企業發展機會研究
陳 川 楊東援 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學院
2.EOQ-JIT成本平衡點
吳 旻
重慶交通大學
3.基于供應鏈管理的農業經營模式
劉勝春 云南財經大學商學院
4.基于DEA的
物流園區投資規模規劃方案評價
陶經輝 南京財經大學營銷與物流管理學院
5.供應鏈合作機制的經濟學分析
劉 燕 王耀球 北京交通大學物流研究院
6.現代物流與金融的協同發展
鞠頌東 黃 芳 北京交通大學物流研究院
7.制造企業物流業務自營與外包的經濟分析
馬洪生 趙 放 張 錦 西南交通大學
8.電子產品逆向物流生態效益指標體系的研究
田洪紅 曾敏剛 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9.逆向物流系統績效模糊綜合評價研究
邱 奇 呂新元 大連海事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10.軍事物流供應鏈體系結構研究
封少娟 張楓林 劉 佳 趙 勇 軍事經濟學院軍隊采辦系
11.物流人才需求調查與分析
羅 婷 似倩倩 田苓露 李 欣 邢 進 許津津 南京財經大學
12.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規模經營途徑下效率改進研究
陳永平 安徽財經大學商務學院
13.物流成本核算的實現及其實證分析
王愛輕 孟群波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物資經貿系
14.供應鏈管理下企業邊界問題研究
解進強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付麗茹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物流系
15.淺析前景廣闊的物流融資業務
趙志霄
天津外運有限公司
16.逆向物流鏈及其運作的關鍵
邱祝強 中南大學物流工程研究所\
廣州大學物流與運輸研究中心
謝如鶴 廣州大學物流與運輸研究所
17.基于Voronoi圖的配送中心蜂窩布局方式與圈層布局方式比較研究
周建勤 鞠頌東 衣春光 北京交通大學
18.我國現代果品物流發展中電子商務模式的研究
張仁堂 谷端銀 山東農業大學食品學院
19.基于全參數化建模的工業貨架設計分析系統
王 轉 梅寶興 程國全 北京科技大學
20.物流聯盟協作機制應用實證研究
賀盛瑜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物流研究所
21.基于時間專用性的物流服務模式研究
王自勤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22.全球碼頭營運商的核心競爭力
馮彥杰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國際經貿學院
23.中國倉儲業發展報告
洪水坤 中國誠通集團
三等獎:(31篇)
1.供應鏈中轉節點物流能力計劃問題研究
梅晚霞 馬士華 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2.供應鏈物流系統集成機理研究
何明珂 郭蓬舟 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
3.區域現代物流模式探討
海 峰 張麗立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孫淑生 武漢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4.日本第三方物流市場的現狀和課題
米 娜 鄔 躍 北京物資學院
5.航運市場的高級交易形式——航運指數期貨
田 征 大連海事大學
徐 萍 上海交通大學
6.供應鏈中戰略供應商選擇的多級模糊綜合評價
陳長彬 陳功玉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
7.基于BtoB電子商務的物流信息服務平臺的研究
李 昂 繆立新 清華大學
深圳研究生院現代物流中心
8.國外物流能力問題述評
劉京志 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
王 玲 南開大學現代物流研究中心
9.中國物流上市公司的債務融資與市場價值
支 燕 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
10.民營物流企業發展思考
陳 平 宅急送總公司
11.中國古代“物流”一瞥
姜超峰 中國物資儲運總公司
12.實現高效供應鏈的協同計劃
郝 皓 BE(中國)有限公司
13.物流:中國紡織服裝加工貿易的可持續發展策略
于渝飛 馬賽二大經濟管理學院運輸與物流研究中心
14.物流史初探
孫 亮 譚德榮 山東理工大學
15.基于模塊化理論的房地產供應鏈研究
郭婧娟 徐壽波 北京交通大學基礎產業研究中心
16.建筑業循環物流系統構建研究
鄭 凱 汝宜紅 朱 煜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楊永杰 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處
17.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地區(中國段) 的物流業發展分析
李根柱 金 橋 黃智星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
18.集群內中小企業共用物流中心研究
常貴智 重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
李艷霞 山東英才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
耿翔宇 重慶交通大學
19.中國汽車物流發展前景與標準化戰略思考
忻堅敏 龍少良 安吉天地汽車物流有限公司
20.國內外物流發展與教育現狀對比研究
李 欣 南京財經大學營銷與物流學院
21.供應鏈中突發事件的分類、分級與分期研究
朱子華 李嚴峰 云南財經大學商學院
22.基于供應鏈的采購價值鏈模型研究
姜 波 天津對外經濟貿易職業學院
23.B2C網上書店配送模式研究
趙泉午 陳玉婷
汕頭大學商學院
24.存在套利行為的物流供應鏈中供應商合作的庫諾特模型
毛 佳
吉林大學現代物流研究所
李向瑜 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
孫 淼 吉林省
長春市環城公路管理段路政科
25.港口物流中心的功能特點與基本要素
馮 云 徐 力 交通部規劃研究院水運規劃所
26.物流園區用地規模的規劃方法
耿 勇 鞠頌東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27.物流節點系統布局優化控制模型研究
張得志 中南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28.虛擬物流中聯合庫存分析及管理研究
姜大立 陳 楊 后勤工程學院現代物流研究所
29.我國廢舊電子產品逆向物流問題研究
董興林 王立英 山東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30.時間約束下含BOM的供應鏈廠商選址的圖方法
劉小群 國家地殼工程中心
馬士華 華中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
31.物流管理研究方法的運用現狀和趨勢分析
劉飛燕 翁心剛 北京物資學院
優秀獎:(67篇)
1.一個新的中國宏觀物流成本推算模型
宋 則 常東亮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
2.我國國際物流中心發展實證分析——以浙江為例
黃 勇 張國云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柴賢龍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基礎項目處
3.對我國RFID標準之爭的思考
盛小寶 徐 東 后勤指揮學院軍事物流工程實驗室
4.鐵路貨物運輸集裝箱化發展問題研究
趙 蘇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
5.第三方物流切入供應鏈管理的競合機制研究
董千里 徐雯雯 劉 濤 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6.物流配送車輛智能化調度系統研究
胡紅春 山東大學現代物流研究中心
兌艷霞 鄭州輕工業學院
吳耀華 山東大學現代物流研究中心
7.江西省物流產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甘筱青
南昌大學
甘衛華 華東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物流系
龔 虹 江西省經濟貿易委員會
8.大力推行我軍配送式保障
龔衛鋒 后勤指揮學院軍事物流工程實驗室
孫 敏 中興智能交通系統(北京)有限公司
9.指數需求下供應鏈協調機制研究
莊 品 趙林度 東南大學系統工程研究所
10.中國糧食物流發展戰略及對策探析
吳志華 南京財經大學營銷與物流管理學院
胡非凡 河海大學商學院
11.川江滾裝運輸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與發展政策
許茂增 梁雄耀 吳 旻 李順勇 重慶交通學院管理學院
12.逆向物流管理對供應鏈中牛鞭效應的影響分析
何 毅 劉志學 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13.基于流程再造、外包和關系能力的供應鏈再設計
汪旭暉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14.供應鏈剩余與并購協同效益
李仁良 甘筱青 南昌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15.基于資源共享的企業物流橫向聯合外包決策分析
李向榮 河北省
秦皇島無線電監測站
陳寶國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
16.B2C電子商務中多商品配送中心優化設計的模糊規劃模型
蔣忠中
福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物流管理系
汪定偉 東北大學信息學院系統工程研究所
17.物流產業成因、結構及特性研究
李國旗 董 艷 西南交通大學物流學院
18.現代物流業與國民經濟發展關系的統計分析
蔡定萍 江西財經大學統計學院物流管理系
19.生產制造企業現代物流外包的理性探究
張 波 葉家瑋 華南理工大學交通學院
20.虛擬物流組織內部沖突協調模型研究
彭良濤 姜大立 王 進 后勤工程學院現代物流研究所
21.淺談危險品物流人才培養
李荷華 黃中鼎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
22.食品物流與綜合商社
徐 濤 九州共立大學經濟學部
23.建筑業應推廣專業化商品鋼筋配送服務
姚遠生 北京物資協作貿易公司
24.綜合模糊品質機能法和模糊TOPSIS的配送中心選址方法
張 永 李旭宏 毛海軍 東南大學運輸與物流工程系
25.建立在浮動需求條件下的庫存訂貨批量模型
嚴薛棟 黃世婕 謝 塵 上海海事大學
26.AGV技術發展綜述
張正義 北京達特煙草成套設備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27.現代煙絲箱式自動化儲存技術與應用
楊忠文
昆明昆船物流信息產業有限公司
28.軍隊物資采購質量綜合考評與控制模型研究
田益峰 總后勤部北京物資采購供應站
29.模糊綜合評判法在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選擇中的應用
王德亮 代官飛 北京物資學院
30.車輛路線問題的模擬退火算法應用
胡大偉 朱志強 胡勇 長安大學 物流工程系
31.集裝箱物流調度優化問題
靳志宏 計明軍 大連海事大學 交通工程與物流學院
32.德國貨運中心的發展變遷與啟示
魏雪玲 鄭州局
三門峽西火車站
甘衛華 華東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物流系
33.物流集貨中心作業單元布局方法
張連富 吉林大學現代物流研究所
雋志才 上海交通大學
賈洪飛 吉林大學現代物流研究所
34.論農業專業物流的提升對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推動
潘國和 上海
東方國際繼續教育學院
黃昌宏 上海谷成冷鏈物流有限公司
馬保羅 上海谷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35.物流包裝材料綠色道路的探索與研究
吳正心 龐 燕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長沙中南物流工程技術研究所
36.以農村超市為核心節點企業的雙向供應鏈的構建
孫宏嶺 高 詹 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
37.卷煙銷售配送物流中心組成設備的研究
冉文學 昆明昆船物流信息產業有限公司
38.東聯西接 跨越發展——江蘇沿江港口發展定位與航運要素整合淺議
徐成元 江蘇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39.淺談我國海關監管制度與空港保稅物流園區規劃
周力行 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物流發展事業部
40.物流管理新概念
王 佐 中國北方工業公司
41.物流保險基本問題探析
齊艷銘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姬曉紅 中國光大銀行
42.淺論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界定
唐星球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
43.借鑒高雄自由貿易港區運作經驗 構筑洋山保稅港區有競爭力的物流運作環境
吳 蓉 洋山保稅港區管委會政策法規處
44.全國農產品交易市場及物流基地考察報告
張振輝 云南浩宏物流有限公司
45.改變傳統采購模式,推進物資庫存管理
楊 成 賈 秋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商務合同部
46.北京煙草物流中心卷煙自動分揀系統
金 澗 孫壯志 趙汝雄 董維富 北京市煙草專賣局
47.對現代物流業在
寧波崛起的理性思考
王軍鋒 寧波市物資局
王宏斌 中國銀行寧波市分行
48.談傳統物流企業如何向第三方物流服務轉型
楊書俠
滄州運輸集團
49.區域物流需求規模預測模型的構建及其在湖北物流發展中的應用
楊申燕 陳 黎 湖北經濟學院工商管理學院
50.中國云南與泰國北部物流合作戰略發展研究
劉金鑫 熊 彬 大湄公河次區域物流研究中心
51.發展現代物流是振興武漢現代制造業的必由之路
何學先 武漢市交通運輸協會
52.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配送研究
楊希春
濰坊市物流協會秘書長
董興林 山東科技大學經管學院
53.戰略聯盟:重新定義我國鋼鐵行業供應鏈
張 泓 中鐵物資集團有限公司
54.論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工程建設中的八大關系
吳 震 中華合作時報
55.武漢地區(沿江)煉化企業供應鏈規劃與設計----區域性協同采購模式探析
李名齊 巴陵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供銷部
56.逆向物流及其價值分析
胡利俊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培訓處
57.軍糧供應與現代物流融合的思考
趙國瑞 遼寧省糧食局
58.東北亞“經濟一體化”和包裝標準化
車慶浩 韓永生 李亞娜 天津科技大學 包裝與印刷工程學院
59.城市物流配送模式選擇研究
曹翠珍 山西財經大學
60.基于供應鏈的采購成本分配方法研究
李 鵬 陳 平 北京物資學院
61.淺議零售業供應鏈物流管理
李作聚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物流系
62.基于聯合庫存管理思想的人才儲備與人才共享平臺
林勛亮 廣東商學院管理學院
蔡鎮輝 廣州市積通物流有限公司
63.基于Web的縮短多階響應周期的供應鏈管理系統
付秋芳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物流系
馬士華 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64.物流業實施清潔生產的探討
馬俊生 余曉紅 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物流與交通學院
65.廢舊電子產品逆向物流的模式決策研究
金玉然 遼寧科技大學工商學院工商系
66.YH集團庫存問題解決之道及啟示
謝五洲 王 珍 三峽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67.完善港口物流功能 提升現代港口競爭力
王智利 廣州航海高等專科學校
組織獎名單:(27家)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大連海事大學交通工程與物流學院
長安大學
云南財經大學商學院
重慶交通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
北京物資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軍事經濟學院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物流研究所
后勤工程學院現代物流研究所
南京財經大學營銷與物流學院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西南交通大學物流學院
安徽財經大學商務學院
華南理工大學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
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學院
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昆明昆船物流信息產業有限公司
《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社
《物流技術與應用》雜志社
《運輸經理世界》雜志社
《物流》雜志社
公示說明
第五次中國物流學術年會論文征集以來,共收到組織推薦、媒體選送和作者自薦來稿512篇。這些文章,分別來自全國26個省市區、240多個單位的820多位作者,總字數接近500萬字。
根據《第五次中國物流學術年會論文(課題)評審辦法》的規定,學會組建了由15位專家組成的評委會。評委會分為物流經濟、物流管理、物流實務和物流技術與工程4個小組。評委會辦公室將收到論文作初步篩選后,采取匿名、分類、交叉的方法分發各評委。各位評委從8月初開始獨立看稿,9月初開始分組磋商,10月7日召開了全體評委會議。評委們普遍反映,本次年會的論文來源廣泛,題材多樣,研究較深,質量高于以往任何一年。
會議第一階段,由各小組討論提出本組文章1—40篇大排名,所有獲獎篇目,都在4個小組提出的共160篇獲獎提名范圍內產生。第二階段,各組對本組排名前10篇,共40篇作重點介紹。然后,全體評委進行了無記名投票。以得票多少為序,排出一等獎和二等獎獲獎篇目。最后,全體評委又對得票最多的前9篇文章進行了反復斟酌。評委會結束后,評審辦公室根據《評審辦法》的規定和評審小組排名,提出了三等獎和優秀獎獲獎名單。目前提出的獲獎篇目共130篇(獲獎面約為四分之一),其中一等獎9篇,二等獎23篇,三等獎31篇,優秀獎67篇。現將評審結果通過“中國物流與采購網”公示。如有疑義,請在一周內查詢(優秀課題獲獎名單另行公布)。
另有三項重要通知:
一、提請所有獲獎論文作者出席將于11月11日在武漢大學召開的“第五次中國物流學術年會”。請抓緊時間報名,以便及早做好安排。
二、獲得一、二、三等獎的文章,擬入選《中國物流學術前沿報告(2006—2007)》。如不同意入編的作者,請主動聯系;一周內不聯系的,視為本人已同意入編(文章入編后,作者可無償獲得樣書一冊;無須支付版面費用,也不計發稿酬)。
三、擬請一等獎論文作者在大會或小組會作交流發言。如能夠出席并發言的,請于本月30日前報告發言者名單。過期不報,視同自動放棄。
評審辦公室設在學會研究室,即日起接受相關咨詢。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月壇北街26號恒華國際15層(郵編:100045)
聯系人:賀登才(13621073053)
周志成(13661368763)
電話:(010) 58566588轉135、132
傳真:(010)58566575 58566580
E-mail: E-mail: zzc@csl.org.cn或supao79@yahoo.com.cn
2006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