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服務業六大趨勢
中國國際貨代協會國際快遞工作委員會秘書長 劉建新
隨著國家郵政局并入交通運輸部,對于快遞行業的政策環境正在發生新的變化。綜合2007年的一些變化,我們可以看到快遞物流發展的一些趨勢:
快遞業增速將放緩
今年,我國經濟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將會繼續產生比較旺盛的快遞服務需求,預計2008年我國快遞業將會有25%左右的年增長率。
在我國的國際快遞業務與市場方面,預計2008年的增長趨勢是穩中有降。主要原因有:一方面我國近年來有序調整了外貿發展與利用外資的戰略,采取了促進貨物貿易平衡的措施。部分出口商也將會減少對國際快遞服務的需求量。而國家主動擴大進口措施的實施,將帶動進口國際快遞服務量的增加。
另一方面是將受到國際經濟波動的影響。從2007年下半年起的世界主要經濟體整體出現經濟走軟的趨勢,這一趨勢也可能影響未來我國國際快遞業務的發展增速。
預計今年國內的快遞業務方面將會好于國際快遞市場的表現,2008年國內快遞業務有望保持25%的增速。
服務價格將穩中有升
從2007年下半年起,我國企業就已開始感受到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的壓力了。
2008年內,快遞企業將會綜合考慮本企業的實際運營成本與承受能力,參考同類型快遞與物流企業的提價幅度,適度提高快遞服務的價格,相信這也是可以得到大部分客戶理解的。
中小快遞企業面臨困境
實踐表明,規模以上快遞企業吸納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的能力要明顯強于那些規模以下的中小快遞企業。我們認為,2008年快遞業主管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就是切實關注數以萬計的中小快遞企業和數十萬快遞員工的生存狀況,拿出具體的措施幫助他們克服困難,繼續發展。
第一,快遞業屬于典型的勞動密集型服務行業,快遞服務的特點就是“門到門”、“手遞手”,其“最后一公里的服務”既需要大量人手,又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積極引導和熱情扶持他們,就是關注和解決快遞業最大的民生問題,就是抓住了快遞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和主要工作。
第二,面對我國剛剛起步的快遞業,政府部門需要出臺適應市場經濟的促進快遞業發展的系統化的保障政策,需要慎重處理好鼓勵少數有條件的快遞企業做大做強與扶持中小快遞企業做好做多的關系。如果只注重解決少數大企業的發展困難而忽略了推動大多數中小快遞企業的健康發展,將可能導致我國快遞業的重大災難,形成嚴重的后果。
另一方面,中小快遞企業在當前嚴峻的形勢下仍然有多種選擇。例如,可通過多種渠道向各級政府和有關方面反映自身的困難和求助的要求;充分認識未來的快遞業只有提供優質服務才能生存的市場趨勢,教育員工,確保服務質量,做精某些業務,形成特色服務以吸引和留住客戶;開源節流,改變過去粗放式的經營方式;或者走聯合發展之路,選擇當地或異地的相關企業聯手發展等。
行業標準將接受檢驗
從2008年1月起,第一部郵政行業的《快遞服務標準》將付諸實施;有消息說,有關部門正在起草的快遞行業管理辦法也將要出臺和實施。該《標準》在起草過程中各方面的爭議就很多,作為推薦性和技術性的服務標準,一定要在實踐中認真接受市場和社會的檢驗,然后集思廣益加以修改和完善。應當警惕的是,個別官員急于將這一推薦性標準在還不成熟的情況下就匆忙將其變為強制性標準。
行業誠信建設亟待加強
根據“315消費電子投訴網”提供的數據,2007年公眾對我國快遞服務的投訴也創新高。該網站共接到快遞行業投訴6956宗,涉及快遞企業141家(據了解包括許多知名快遞企業都投訴有名,未能幸免)。與2006年相比,投訴增長了75.3%。政府部門、行業組織和快遞企業均應當高度重視、認真分析,推動當事企業及時整改,同時應當以此為案例,切實加快快遞行業的誠信建設。
政府監管工作任重道遠
新一屆政府實行大部制,將有利于提高物流效能,深化郵政改革,改善政府的服務。從我國快遞業發展的實際看,現階段突出的問題就有快遞業的法制建設問題、市場準入問題、確定快遞企業經營范圍問題、解決不同快遞企業的公平競爭問題、企業誠信建設與行業組織的發展問題、解決非郵政快遞企業的車輛通行、道路停靠、稅收優惠、金融貸款、場地建設、中小快遞企業從業人員培訓、醫療及社會保障等一系列事關行業發展環境的重大問題。
由于在現階段我國仍然處于由政府主導推動改革,保障民生發展的國情之下,因此迫切需要有關部門能夠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統籌考慮上述問題,分步解決;注意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立足并服務于基層,緊緊依靠各類快遞企業,多辦和辦好實事,才能穩步推動我國快遞服務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