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文治陳克遠張暢
9月21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無人值守商店是商貿流通領域從需求側的角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益嘗試,能更好滿足個性化、多元化的消費需求。而為了鼓勵相關業態,商務部還將適時發布典型案例,引導廣大零售企業加大先進技術的應用。
醞釀技術創新框架
最近一段時間,無人值守商店發展迅速,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人工智能、圖像識別、移動支付、物聯網等技術的進步,是無人值守商店產生的主要條件,也是當前我國零售業創新轉型的主要動力。高峰同時指出,目前無人值守商店主要有無人超市、無人便利店、無人值守貨架等不同的形式,普遍呈現出占地面積小、技術投入大等特點,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對解決社區居民和商務消費便利化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高峰表示,商務部將繼續密切關注無人零售的發展,適時發布《零售業技術創新框架》和技術應用典型案例,引導廣大零售企業加大先進技術的應用,不斷增強創新轉型的能力,更好地適應消費升級的需求。
資本助推行業熱潮
在政策紅利出臺前,無人零售行業已經獲得資本的追捧。生鮮電商每日優鮮日前宣布獲得2.3億美元C+輪融資,每日優鮮表示,在所獲得的資金中,將在辦公室無人零售貨架項目“便利購”上戰略投入3億元人民幣,用于實現快速鋪設10萬個網點的目標。不僅如此,僅最近兩個月市場的表現而言,無人零售市場已經掀起了一波資本涌入的熱潮。
無人零售吸引零售巨頭和資本機構加碼的原因之一,在于無人貨架打破了傳統零售模式的成本桎梏。分析認為,在政策紅利和資本加持的雙重利好因素下,無人零售企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繽果盒子相關負責人表示,非常高興能看到政府相關部門關注并支持無人零售行業發展。推動行業向前發展,實現交易效率的提升、交易成本的下降也是繽果盒子成立的初衷。同時,該負責人表示,未來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夠針對新型業態制定標準,讓創新能夠快速落地。
面臨技術與成本挑戰
無人零售的發展已經展現出了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但對于新型商業模式來說,仍要面臨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北商研究院特約專家、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表示,無人零售是傳統商業的一種補充,是以通過無人技術降低運營成本為出發點,但目前部分無人技術并不成熟,實際運營成本并不低。電商行業專家、
上海萬擎商務咨詢有限公司CEO魯振旺也指出,相較于在傳統超市中賣水果,運營商可以隨時補貨,并對產品品質進行實時把控,無人零售項目更像是一個“黑匣子”,更加大了對供應鏈管理的難度。此外,高峰表示,對于創新商業模式的監管問題,同樣是行業發展中要面對的挑戰。
怡食家CEO安利英認為,對于技術成熟度上的挑戰,隨著企業逐步發展,各方面技術都會越發成熟、完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而在監管機制上,以公司旗下的無人零售盒子“EATBOX”為例,在辦理經營許可證等經營資質的時候,需要每個網點單獨辦理,而且資質辦理的時間也相對較長,這就讓企業在網點鋪設過程中失去了速度上的優勢。無人零售盒子與一般的便利店相比,具有場景內全程監控的特點,希望在未來的監管方式上可以考慮到這些特點,給無人零售業態設立獨立的標準化模塊,提供一些如快速審批方面的便利。
包容、穿透監管并重
新興業態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政策支持與監管。在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秘書長胡鋼看來,針對新興業態,相關部門不僅要實施包容式管理,更要實現穿透式監管,即看穿該業態的本質是什么,“首先無人便利店從事的是商業活動,箱體擺放必須經過相關部門審批,而從公平競爭角度來看,也要確保不同類型經濟活動參與者之間待遇平等,警惕一些業態打著創新的旗號進行制度套利,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
還有分析指出,無人便利店購物過程完全依賴用戶信息傳遞,部分技術應用還涉及到用戶的指紋、面部特征、其他個人信息等關鍵身份信息認證,因此對用戶數據實現信息保護顯得尤為重要,這需要多方的通力合作,包括法律層面的立法保障、行業層面有效的科學解決方案等。
不過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的態度較為謹慎,她認為,無人商店只是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模式之一,在“含金量”尚未得到市場驗證前,過度扶持反倒揠苗助長。如果這一業態真的具有生命力,在成本控制、消費體驗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那么在市場需求和社會資本的助力下,自然就會發展壯大,政府過度干預容易造成不公平競爭。(來自: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