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管理

銷售為何不愿分享信息

2017-9-20 13:01:39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物流天下 關注度:
摘要:需求預測要 “從數據開始,由判斷結束”——銷售是判斷的主力軍,計劃按照銷售提供的信息來判斷,調整需求預測。我們經常聽到計劃在抱怨,說銷售不愿提供信息。其實,這有幾個常見的原因:... ...
□ 劉寶紅
需求預測要 “從數據開始,由判斷結束”——銷售是判斷的主力軍,計劃按照銷售提供的信息來判斷,調整需求預測。我們經常聽到計劃在抱怨,說銷售不愿提供信息。其實,這有幾個常見的原因:
一是銷售本身欠缺計劃性。比如,季度沒幾天就結束了,卻突然發現業績不達標,就倉促發起促銷,讓供應鏈措手不及,這一現象在管理粗放的企業尤其常見。
基于對全局的理解,需求計劃人員往往可以給銷售前瞻性的建議,提前指出可能的業績缺口,哪些產品、哪些地域有缺口,以引導銷售的促銷計劃。也就是說,優秀的需求計劃人員不但能夠預測需求,而且能夠引導需求,幫助銷售達到績效目標。在那些銷售人員變動頻繁,但需求預測人員比較穩定的企業,尤其如此。
二是銷售不信任需求計劃。不分享信息,是否符合銷售的利益?當然不。銷售不愿意分享信息,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計劃的懲罰性措施: “秋后算賬”時,計劃習慣性地抱怨銷售的信息不準。所有的預測都是錯誤的,信息不準有什么奇怪嗎?作為計劃職能,我們要分清,預測不準是因為情況太復雜,還是因為銷售多喝了幾杯酒瞎說?如果是前者,那么,就不能對銷售采取懲罰性的措施。
遺憾的是,在有些公司,受害者文化彌漫,供應鏈習慣性地把責任往銷售頭上推,銷售習慣性地把問題往供應鏈頭上推,導致互信度更低,溝通、協作更困難。
三是銷售不知道應該提供信息。一個企業動輒幾十甚至幾百個產品,每個產品有N個型號和規格,服務的是幾百甚至上千的客戶, “產品—規格—客戶”的組合有多少,就可想而知。
作為一個銷售,你其實是不知道該不該提供信息,尤其當你是眾多客戶中的一員,甚至是那些中小客戶的銷售:我的客戶規模小,需求變化對我們的影響應該不大,畢竟天塌下來還有那些大個子頂著呢——他指的是那些大客戶。這對絕大多數產品沒錯,但對有些產品,客戶的集中度較高,這些中小客戶可能是大客戶,他們的需求一變,供應鏈就受不了。
而這里的關鍵,是要篩選出這種 “大石頭”來,交由相應的銷售來抓緊管理。而篩選 “大石頭”的任務,計劃處于更好的位置來完成。
“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銷售不愿提供信息,還有很多原因,比如銷售與供應鏈的天性不同,影響他們之間的溝通。
有個不太恰當的比喻,說銷售像獵人,供應鏈像農民。要知道,游牧民族和農墾民族向來互看不順眼。游牧民族天性冒險,目標是開拓、掠奪;農墾民族更加保守、守成。雙方互相看不起,不理解對方是怎么運作的;平常沒溝通,溝通就是掐架,也是很多企業的現狀。
筆者認為,該問題有兩個解決方案:
一是把兩大職能的主要員工一起培訓,從需求管理、需求預測、生產計劃一直到采購計劃、供應商選擇與管理,讓大家對整個供應鏈有共同的認識,以增進相互了解和共識。
二是關鍵崗位輪崗。比如,有的企業讓原來的銷售總監來管理供應鏈,有的企業讓供應鏈的副總來兼管銷售,這都會從高層推動前端與后端的對接。當然,企業大了,解決“愿不愿意”的根本方案,還是績效考核:當供應鏈有按時交付、銷售有呆滯庫存指標時,雙方的互動自然會加強。 (作者系西斯國際執行總監)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