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流新城為主體 打造四大“名片”□ 鄭江南
作為貴州省的第二大城市,因自然環境好、物產豐富,歷史上的
遵義自古便是兵家死守和必爭之大后方。如今,遵義依舊保持著過去的優勢,利用位于國家規劃的長江中上游綜合開發和黔中經濟區建設的重要區域,成為了西南地區承接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重要交通樞紐。為主動融入到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之中,遵義決定主動作為。
攤開貴州地圖,一眼便知閣老壩鐵路貨運場所處地位的優勢極為明顯,貴州黔北現代物流新城正是緊緊依托該鐵路貨運場而生。由此,以貴州黔北現代物流新城為主體,打造國家級多式聯運示范基地、國家一類鐵路口岸、國家級物流標準示范基地、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四大“名片”,將有力助推遵義市服務業轉型升級,有利于打通貴州連接東盟國家的出海線及歐洲國家的“黔新歐”物流通道,讓貴州能夠全力參與到國際大物流分工之中,以此拉近貴州與世界的距離。
建一類鐵路口岸與B保中心
貴州將通聯全世界
今遵義市所屬地域,在戰國時期屬邑國,附屬于夜郎。遵義因其歷史和地域獨特的原因,成為長江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承接點和中國西南的腹部要地。如今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從愿景走向現實,遵義將全面打開內陸開放的懷抱,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一個地方是不是開放高地,必須是口岸高地、交通樞紐和保稅平臺。投資150億元建設的貴州黔北現代物流新城是省、市級重點建設項目之一,自開工建設以來,就有打造國家一類鐵路口岸和B型保稅物流中心的目標定位。
一類鐵路口岸連接四海,B型保稅物流中心物暢其流,是一個地區對外開放的新引擎。貴州的發展離不開大步走向世界,黔貨真正出山,離不開外向型經濟跨越發展。而遵義,因處我國西部內陸腹地,其得天獨厚的資源、交通等優勢,申報一類鐵路口岸和和B型保稅物流中心有基礎。
一直以來,貴州所產茶、酒、水及果蔬等農副特產因品質特別優良而備受人們喜愛,但因交通、物流、冷鏈等不發達因素所困,致使物流成本直接走高,一時間“好貨出不去,好貨進不來”成為貴州之痛。正在建設當中的貴州黔北現代物流新城依托于西南地區最大的1300萬噸閣老壩鐵路貨運場而建,其中就擁有6大功能分區,涵蓋智慧物流、冷鏈物流、物流研發、物流金融等現代物流所需的先進之處。這座新城的誕生就是要著力解決貴州“痛點”。
目前,閣老壩貨運場的鐵路專用線正在加快建設,貴州黔北現代物流新城一類鐵路口岸雛形初現。自物流新城開始建設以來,遵義鐵投陸續和
重慶西部
物流園、
武威報稅物流中心、
天津港、
欽州港、北部灣、太倉港、阿拉山口岸等國內大型口岸和港口進行對接,可實現鐵路口岸到海港再出國的貨運“一票制”服務。
物流新城一類鐵路口岸與B型保稅物流中心申報成功后,必將成為全國最大的以綠色農產品為主的鐵路口岸和物流聚集地。近年,貴州省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但綠色農產品的進出口進程仍然緩慢,鐵路口岸的建設還將配套貴州綠色農產品集散交易中心,緊抓貴州綠色農產品“黔貨出山、風行天下”銷售泉涌,遵義鐵投主動作為,已在全省布局建設上聯生產、中聯流通、后聯銷售的農產品集配體系。
打造多式聯運示范基地
承接西南物流中轉
貴州黔北現代物流新城占地9400畝,是信息化、現代化、專業化的“物流航母”,建成后將有效打開西南物流大通道,形成黔北地區重要的物流樞紐和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交匯的重要節點,因此在這里打造多式聯運示范基地很有必要。
物流新城內川黔鐵路、高鐵快線貫穿而過,與三合鎮、芶江鎮、南白鎮相鄰,距離遵義市中心30公里。項目建成后,可1小時到達
貴陽、3小時到達重慶,8小時到達周邊,多條高速、國道都貫穿其中,交通四通八達。是成渝——黔中經濟區走廊的核心區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橋頭堡、主陣地和先行區,是西南地區承接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重要交通樞紐。
近年,隨著社會發展,公路、鐵路、水運、民航、管道五種運輸方式貨運量占全社會總量的比重變化也隨之發生變化,由公路運輸為主導轉變為鐵路運輸為主導,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鐵路運輸也在不斷地改革。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副院長張曉東就曾表示,鐵路要發展多式聯運應該優化聯合運輸組織,聯手打造聯運大通道;加強設施無縫銜接,共同打造聯運大基地;加強技術裝備協調,聯合推進聯運大融合;加強信息連通共享,協同運用聯運大數據;推進運營體制改革,一起形成聯運大思維。
物流新城緊靠川黔鐵路、渝黔快鐵,周邊有蘭海高速、杭瑞高速、楠木渡碼頭、烏江渡碼頭,遵義機場、茅臺機場等陸海空交通支撐,具備明顯優勢。加之項目集運輸、倉儲、配送、商品交易、物業租賃、物流金融、物流信息、研發服務、創意服務等功能于一體,是貴州省最大的信息化、現代化、專業化的物流園區,是面向重慶、
廣州、
上海等地參與“渝新歐”合作的重要開放平臺。
從物流新城出發,向北,可借助甘肅武威保稅物流中心,搭上新亞歐大陸橋、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新通道的快車;向南,利用西南最短出海通道廣西北部灣港區,打通出海大通道;向西,加強與云南出口城市的合作,拓展東南亞進出口渠道;向東,利用重慶到上海的長江黃金水道,建立與長三角地區的業務往來。
再者,通過物流新城智慧平臺的建設和支撐,不久之日,便可以在物流新城觸摸到世界各地,因此在物流新城打造多式聯運基地很有必要。
國家級物流標準示范基地
助產業“微笑”發展
發展現代物流業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城市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如何將物流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經濟優勢和開放優勢?且看遵義鐵投怎么做。
一直以來,遵義市的物流信息閉塞、資源利用率低,現代物流發展觀念薄弱,物流體系尚在初步建立,第三方物流開始萌芽,物流產業處于初級規模,既有物流設施設備有待升級,既有物流園區和專業市場規模較小,物流職能分工及發展定位不明,
物流企業分布零散無序,管理方式落后,運營效率低……
在這樣的背景下,遵義鐵投砥礪前行,著力于培育區域鐵路和軌道交通的投資、融資、建設、營運、管理的真正市場主體,堅持高定位,長遠謀劃,不斷提升項目市場化程度,增強重大項目投資建設的承載能力,充分結合新常態下城市發展和轉型升級,打造現代物流、場站經濟等新興產業,增強城市發展生命力。
物流新城正式運營后,將過去一些散、亂、小的物流企業集中后進行統一的標準化管理,且還將利用項目自身云上大數據平臺將各種物流信息進行集中分析,通過大數據中心顯示屏、APP軟件對貨物信息進行有效發布,并對運送的貨物進行全程跟蹤,不僅能有效降低貨物風險、物流成本,還將有效提高遵義現代物流業健康持續發展。
筑好巢才能引來鳳,物流新城正在大力聚集物流名企。待物流新城日益完善相關平臺功能后,其將極大地提升遵義乃至貴州的區位優勢。在目前的招商工作中,尤其注重結構招商,立足產業鏈前端、價值鏈高端,重點引進現代物流、商貿物流、相關產業化的優質項目,推動產業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目前,已有多家頂級物流企業與物流新城簽訂合作協議。
建設物流新城項目,遵義鐵投正是通過先進的物流運輸系統,實現高效率、低成本的貨物流通,吸引更多的企業來到遵義投資、發展,從而使物流新城成為整個黔北地區的經濟突破口。
手記
自2014年貴州開始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以來,其已經取得十分優異的成績。2015年6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貴州聽取了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和實際應用情況介紹。在了解到貴州省正以發展大數據作為突破口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探索,給習近平留下深刻印象,他對當地干部說:“我聽懂了,貴州發展大數據確實有道理。”
貴州黔北現代物流新城 “四大名片”的建設,將是貴州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現實需要,對于貴州和遵義構建內外聯動、互利共贏的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新模式具有重大意義。遵義積極響應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號召,利用物流新城線下功能和大數據線上功能的結合,也將會擦出同樣有道理的絢爛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