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雙11”不僅是電商和消費者的盛宴,更給快遞行業帶來了無限的機遇。然而,伴隨著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同時也暴露出諸多問題,其中就包括物流快遞。
發展現狀
整體來說,當前客戶反映較多的問題,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快遞爆倉事件頻發。“快遞爆倉”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典型的難題,特別是在“雙11”巨大交易額背景下。
2015年,為應對“雙11”提前做好準備,中國郵政、“四通一達”、順豐等多家物流公司,投入了將近170萬配送人員、200架飛機、23萬輛運輸車輛,但最終結果顯示,爆倉事件依然不斷發生。
2016年,浙江省
杭州市多家快遞分揀中心爆倉為患,工作人員抱怨流水線速度過快難以同步,更有分揀中心的設備因工作量巨大而停止工作。
配送速度過慢。一方面,由于缺少自動化設備,從電商接到訂單之后,幾乎所有的物流環節都是由人工操作完成的,而大量的人工操作就會降低整個配送效率;另一方面,“雙11”期間的訂單數量幾乎是日常工作的上百倍,急劇增加的貨物量,即使是在各大快遞公司提前準備的情況下,也是難以快速完成工作的。這使得快遞在各個環節都有停滯現象,最終導致了整個“雙11”期間快遞配送速度大大降低。
服務水平低下。在快遞配送服務方面,由于“雙11”期間貨物量的急劇增加,導致各方面都處于混亂狀態,客戶的商品得不到及時跟蹤,送貨上門服務無法保證,服務熱線無法接通,更有投訴過后依然無法解決,存在貨品丟失等等問題,最終導致了“雙11”期間的快遞服務得不到顧客的認可。
物流瓶頸
電商的迅速發展,催生了各種購物節的產生,也賦予了基于電商零售的物流創新和變革的契機。但是,目前的快遞配送技術與快遞配送條件已經無法滿足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需求了,甚至制約著電子商務的發展。
現代化程度低。當前,我國現代化設施設備的水平與發達國家相距甚遠,在快遞配送方面,主要表現為基礎設施落后、技術裝備陳舊、物流現代化程度低。這些瓶頸也是快遞配送效率一直處于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并且嚴重制約著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協調發展。
專業人才匱乏。在我國,物流作為一種新興產業,相關的專業人才極其匱乏。尤其在教育方面,我國對物流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較少,在高校當中開設物流相關專業的更是寥寥無幾。專業人才的匱乏,導致了電子商務下的物流發展緩慢,最終導致了“雙11”快遞配送效率低下等問題。
資源分布不均勻。在快遞的整個配送過程中,存在一個配送流通網絡,在省市當中建立大型的中轉中心,在下屬的每個城市中建立集散中心,集散中心后是末端配送點,最終將快遞送到顧客手中。然而,配送流通網絡中存在著很多的點,這些大型的中轉中心、集散中心在東部沿海地區分布較為廣泛,在中西部地區較為缺少,資源的分布極其不均勻,由于日常的業務量較少不得已體現,在“雙11”巨大的交易量下,這些問題便很快暴露出來,倉庫爆倉事件以及客戶投訴這些問題大多數出現在中西部地區。
缺少硬件設施。“雙11”的貨物量可以說是日常配送活動中的百倍,其他時間的貨量遠遠達不到這樣的水平,“雙11”是全國電商的促銷活動,一年僅僅一次。快遞公司的設施設備數量以及人員、場地,這些僅僅是按照日常業務標準量來安排,面對“雙11”的巨大交易量,物流公司可以臨時聘用工作人員,而設施設備與場地不可能因為短暫的幾天而大量購入,快遞公司在場地、設施以及車輛方面很難做到彈性應對。而這些硬件設施與“雙11”實際業務量需求的標準相距甚遠,硬件設施不夠也導致了“雙11”配送效率的大大降低。
解決對策
為了提高配送效率,強化物流環節將成為當下電商平臺競爭的一個新決戰地。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快遞公司要加大對自身網點、分揀裝卸設備、配送車輛的投入。在面臨“雙11”巨大的交易量前,做好人員儲備工作,大量招聘臨時工,防止出現分揀員與配送員不足的現象;對末端配送車輛進行合理的優化配置。運用大數據與云計算技術,對“雙11”交易量進行預測估計,提前做好各項準備。
根據GPS系統以及優化技術,對于貨物配送車輛進行路線規劃設計,選擇最優路線,減少車輛的時間浪費,增加車輛配送速度。引入先進自動分揀系統,目前我國大部分的物流分揀中心,采用的是效率低下、錯誤率高的人工分揀,引入自動分揀技術,在“雙11”巨大交易量的情況下,進行快速、高效的分揀,減少分揀時間,降低錯誤率,從而減少快遞積壓的發生;增加貨物的流轉速度,從而提升“雙11”快遞配送效率。
培養專業技能人才。面對“雙11”快速增長的貨物量,所有快遞公司采取的方案為及時大量增加人手以及車輛、場地,而這些是無法從根本上及解決日益增加的快遞量,快遞公司應根據自己內部以及市場的需要,培養專業人才,規劃儲備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來提高人員的技能與知識。
提高物流現代化水平。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提高快遞分揀、裝卸、搬運等環節的速度,進而可以提高整個配送環節的效率。比如,京東的快遞無人配送車,可以智能識別道路狀況,躲避行人與車輛,識別紅綠燈,對商務辦公樓、居民便利店進行末端配送;菜鳥的智能機器人,每次可以配送10~20個包裹,客戶通過手機PC端向機器人發送請求,機器人便會進行道路優化,將貨物快速送到客戶手中。這些都表明了快遞配送需要對信息技術、現代技術進行廣泛應用。
因此,優先發展與普及現代物流信息技術,實現物流網絡化,是提高“雙11”快遞配送效率的基本途徑與重要手段。
PC端預約末端配送時間。由于在“雙11”末端配送時,快遞員與顧客之間的時間存在著很大的沖突,這就造成了快遞配送往往以低效率完成、高成本結束,同時客戶的滿意度也沒有得到提高。因此,建議采用提前預約配送時間的方式,運用大數據推算出包裹預計的送達時間,可以極大地減少快遞員的重復工作以及配送失敗率。
總之,“雙11”快遞配送效率的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凸顯了我國高速發展的電子商務與效率低下的快遞配送之間的不平衡,而提高快遞配送效率不僅可以解決目前物流發展的瓶頸問題,也可以促進電子商務的未來發展。因此,要擴大目前的基礎建設、引入現代化技術設施、構建信息化網絡,打造全新的配送網絡,提高快遞服務業水平。
(根據作者在
北京物資學院學術論文賽中參賽作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