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困惑并不是孤例。一直以來,大多數物流企業利潤不超過5%。過去,為了逃避稅費、降低成本,“超限超載”幾乎成為公路運輸物流企業的普遍選擇;近年來,湖南嚴懲超限超載現象,一些物流企業的人工、油費成本明顯增加。
然而,企業不能因為運輸成本增加而怪罪于治超。超限超載造成了道路橋梁嚴重破損、運輸安全風險加大以及物流運輸業惡性競爭,因而治超必須始終保持“高壓”、毫不松懈。
事實上,嚴厲治超下,湖南的道路運輸貨運量不降反升。
據交通運輸部公布的最新一期交通運輸主要經濟指標,今年湖南前5月的公路貨運量為7.34億噸,為去年同期的107.5%。這側面反映出湖南前5月經濟運行穩中有進。
嚴厲治超,給當前物流業回歸科學發展打了一針催化劑。
中小物流企業如果繼續過去“小而散”、亂喊價的經營模式,將難以為繼;及時向產業鏈其他業務轉型延伸,才能立足。
長沙某中小物流企業,一年前只做物流配送,成本趨高,利潤攤薄。去年來,該企業主動拓展商貿業務,比傳統商貿企業的運輸成本低、效率高,從而有效提升了企業效益。
國內,已有不少物流業巨頭開始與制造業、商貿業、金融業加快融合。
例如,順豐的多位高管曾多次表態,未來10年,快遞服務將由單一的快遞轉型為一體化綜合物流服務。
因此,向倉儲、配送等綜合物流服務轉型,向供應鏈的上下游生產物流、采購物流延伸,向提供信息流、資金流和商流服務擴展,將成為物流企業發展大勢所趨。
上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