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亮眼的營收數據之外,京東Q1財報有更多值得深挖的細節,在行業的大趨勢下,隨著人口紅利消失,人力成本的上升,履約成本壓力也將隨之上升,但與行業此前預判不同,其中一季度,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GAAP)京東履約費用率下降至7.7%,去年同期為8.3%。
顯然,這很出乎意料,那么京東又是如何突破行業瓶頸?這無疑是京東在智慧物流層面的初見成效,同時,京東緣何成立物流子集團我們從這組數據也能發現部分端倪。
成立物流子集團背后 用物流再造一個京東
京東物流集團的的成立是與京東商城、京東金融并列的第三張王牌,今年4月在在宣布京東物流開放半年后,京東重磅宣布物流獨立運營,背后的行業大環境是快遞物流行業的上市潮以及未來零售時代物流等基礎設施日趨明顯的價值存在。
根據京東公布的信息,目前,京東已成長為全球唯一擁有中小件、大件、冷鏈、B2B、跨境和眾包(新達達)六大物流網絡的企業。組建的京東物流子集團未來將為合作伙伴提供包括倉儲、運輸、配送、客服、售后的正逆向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服務、物流云和物流科技服務(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無人配送站等)、商家數據服務(銷售預測、庫存管理等)、跨境物流服務、快遞與快運服務等全方位的產品和服務。
可以看出,京東物流相比于大部分主流物流企業有著更加完善的體系與產業鏈延展能力,同時具備更強的場景性與場景擴張能力,這也意味著京東物流已經具備了獨立融資、創收的能力。
另一方面,在京東物流過去的十年里,京東物流的成績依托于京東的電商平臺,開放意味著京東物流有了更加明確的可以迅速增加營收的想象空間,2016年京東物流全面對外開放,當年外部收入即取得高速增長,倉配一體的外單單量增長高達近200%。
此外,京東過去屢遭詬病的虧損事實上是對物流等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根據京東方面披露的數據,截止目前,京東在全國范圍內擁有256個大型倉庫,6906個配送站和自提點,已經運營了7個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亞洲一號”,目前京東自營配送覆蓋了全國98%的人口,從數據層面來看,京東物流毫不遜于四通一達。這無論在資本市場還是用戶服務層面,獨立運營的京東物流都能講好一個新的故事。
未來五年,京東物流計劃將運營超過20個自營海外倉,覆蓋包括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內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全國最大的同城配送網絡。5年后京東物流將有望成為中國供應鏈解決方案和供應鏈科技領域的領導者,并成為年收入規模過千億元的物流科技服務商這樣的目標似乎并不難。
成本中心轉向營收中心背后,京東意在建設新商業時代基礎設施
物流業務分拆的另一面是從成本中心向營銷中心轉變的一個過程,此外,京東物流將聯合京東商城共享線上線下渠道資源,并聯手京東金融推出創新性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和保險產品,利用核心的數據營銷能力重構消費者關系。
根據京東前兩季度的財報體現,其正在成為未來零售行業的一種主流趨勢,物流作為后電商時代的核心環節,獨立運營除了在謀求營收之外,京東更大的野心又是什么呢?
目前,京東智慧化物流已經形成集自動化運作、數據化運營和智慧化供應鏈為一體的運營體系,京東在全國各大區域的“亞洲一號”智能物流中心也已經陸續投入使用,與此同時,京東在無人機、無人倉和無人車方面的研發和應用成效顯著。
同時,聚焦智慧供應鏈創新和應用的Y事業部首次對外發布了“Y-SMART SC”京東智慧供應鏈戰略,圍繞數據挖掘、人工智能、流程再造和技術驅動四個源動力,形成覆蓋“商品、價格、計劃、庫存、協同”五大領域的智慧供應鏈解決方案。
雖然說物流行業伴隨著電商的發展取得了異常驚人的發展速度,同時,以物流為體系的新生態正在釋放出巨大的發展前景,物流將如同水電網一樣成為構成商業體構成的基礎設施,不同于傳統物流平臺,京東物流所構造的智慧物流雛形是基于未來零售的開創性、場景化、生態化的完善體系,那么這也意味著蘇寧物流真正的野心是為中國商業提供便利高效的基礎設施,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與各方合作共贏。
綜合來看,無論是從財報數據體現,還是京東物流體系的完善程度,以及履約成本的降低都是京東物流運營優勢的體現。
上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