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網點成立,不得不說,網絡版圖擴展速度驚人!
眾所周知,在速爾快遞2006年起網初期,正是快遞網絡高速發展期,當時的“三通一達”、順豐等快遞網絡已形成了一定規模,快遞單票重量3公斤以下。2011年,友和道通集團全資收購速爾快遞后,進一步明確了速爾快遞“企業件+零擔快遞”的市場定位,以中小工廠為核心客戶群體,以3-100公斤為核心重量段,堅持走差異化競爭路線,是一家從起網發展到現在,一直堅持自身發展戰略的公司。而介于快遞與快運需求遇到了痛點的物流發展,速爾快遞迎難而上,并且做得風生水起。
動作頻頻 強力打造組合拳
回顧2016年,一直低調務實的速爾快遞終于向市場展現其獨特的企業魅力,耀眼綻放。2016年6月初,一場主題為“弈動全球 速遞未來”的速爾快遞成立十周年慶典暨融資發布會,無疑是當今快遞行業的蓬勃發展及速爾快遞在行業中強大影響力的最好展現。有了資本市場的關注和支持,速爾快遞動作頻頻,特別是針對運輸能力、場地擴遷、網絡時效及信息化技術實施了全面的投入與改善,強力打造出一組漂亮的組合拳!
獲取融資后,速爾快遞首先迅速在華南、華東、華中、華北、等大區擴遷分撥中心,數量高達十余個。例如河南鄭州分撥中心、浙江寧波分撥中心、北京分撥中心、山東濟南分撥中心、陜西西安分撥中心等中心相繼投入使用,著力提升速爾全國重點發展區域的資源優勢,確保分撥中心中轉能力的到位,減少爆倉件,為保障網絡運輸能力打好基礎。接著速爾快遞還通過優化路由、增開線路、加大車型投放等具體動作,提升熱點區域的運輸能力。比如速爾快遞華東大區,新增省際車線高達五十條。優化路由范圍涉及全國,最為突出的是減少發往華南、華北等干線車輛的節點,為速爾在華南、華北、華東三個區域的良性互動和緊密配合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另外,速爾快遞針對全國業務量核心區域華南大區,在原來虎門分撥中心A倉、B倉的基礎上新建番禺分撥中心,該中心面積逾43400平方米,擁有流水線1000米,可四面停車,能同時操作高達200條車線。番禺中心的成立,毫無疑問是為速爾快遞在珠三角、長三角等區域的業務發展裝上了騰飛雙引擎。縱觀國內大小數百家快遞企業,如果沒有強大的信息化技術,就無立足之地,而在速爾快遞發展規劃中,加強信息化技術管理應當是速爾快遞的壓軸之拳。曾有行業人士稱:“無神器 不快遞”,速爾不僅擁有自主研發的“雅典娜”系統,2016年下半年,更是相繼推出“老板寶”APP、“掃描寶”APP這兩項“神器”,儼然宣示著速爾快遞已步入“互聯網+物流”時代。不僅如此,速爾還通過提升電子區域表的覆蓋范圍,電子運單的推廣運用,呼叫中心的看板平臺優化,讓速爾經營者和速爾員工時刻享受信息化技術帶來的便利,同時,速爾的客戶所體驗的信息化快遞服務已變得非常滿意。“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難看出,速爾快遞通過融資發布會的首秀,一改以往低調風格,逐漸走進大眾視野,開始“一發不可收拾”,如今又可謂“內外兼修”。
內強產品與服務
在“快遞物流化,物流快遞化”的市場趨勢下,速爾快遞深諳業務量與服務質量對于一個快遞企業的重要性。當今社會,任何服務企業只有擁有好產品,客戶才會選擇你,加上好的服務,客戶才會相信你。速爾快遞發展至今,從管理單一的同城件、跨區件為主,發展為同城件、省內件、跨省件、跨區件、國際件并舉的多維產品;從次日達、隔日達發展為當日達、次晨達、次日達、隔日達、定時達等多種時效為一體的服務類型;從單純的快遞服務為主發展為快遞服務+增值服務的綜合性快遞服務體系。另外,速爾快遞的產品服務延伸優勢非常明顯,在增值服務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據透露,速爾快遞日均代收貨款金額已超5000萬元。這些產品結構模式無疑增強了客戶粘性,提升了速爾品牌核心競爭力。
外重網絡與營運
去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300億件,取得了“十三五”時期的開門紅。而300億的背后,企業形態各異,打法千姿百態,但歸結起來,企業長期的發展離不開網絡與營運。圈內人稱,速爾快遞一個月的時間里不僅僅只是劇增70家新網點,營運車線也毫不示弱,急起直追。3月20日至3月24日,速爾連續新增4條省際車線,北京--鄭州、太原-鄭州、石家莊-武漢、北京-泉州,路由橫跨華北、華中及華南,進一步強力提升快件中轉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