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三通一達”,德邦物流以零擔業務為主業,快遞業務目前只能算其輔業。但公司自2013年進入快遞行業以來,其扣非后凈利潤持續下降:2013年、2015年與2016年,這一數字分別同比下滑37%、35%與3%。但在2016年間,順豐與圓通盈利額卻分別以250%與88%速率增長。
在快遞業大環境增長的背景下,德邦物流何以業績下滑?未來將如何予以改善?就以上相關問題,記者向德邦物流發送采訪提綱,得到公司的一些回應。
由零擔業務切入快遞業務
零擔業務,德邦物流目前主營收入的大頭,具體是做什么呢?零擔運輸業務處于快遞業務和整車運輸業務的中間地帶。在運輸行業中,0~30公斤重的貨物才屬快遞;30~500公斤算小票零擔的范圍,500~6000公斤屬于大票零擔。超過6000公斤以上,通常就可發整車,這便屬于整車業務的范疇。
由此可見,零擔業務就是大件、重貨的快遞業務,是指30公斤至一整車的貨物運送。
那么,德邦物流是何由來,既然是以零擔業務為主,后又為何步入了快遞行業?德邦物流起步于1996年,當年,公司現董事長崔維星創辦了“崔氏貨運公司”。2001年,廣州德邦物流注冊成立,崔維星從此正式啟用“德邦”這個品牌,開始專注于汽運業務。
此后,德邦物流在全國逐步建立了多個直營網點、分撥中心。2013年11月,公司在公路快運業務的基礎上,開始向重量更輕,且在全國發展如火如荼的快遞業務挺進。但因其是以重貨運輸起家,進入快遞業之初 ,德邦物流便把自己定位在“中國性價比最高的重貨快遞”,主要針對1.5-30公斤的快遞產品的運輸,以實現和其他快遞公司差異化競爭。
犧牲利潤率搶占市場
在德邦物流現業務中,零擔業務仍然是收入的主要來源,但這方面占主營收入的比重在下降。2016年,公司零擔業務在主營收入中占比達74%,但在2014年,這一比例高達94%。該數值的縮小,主要受快遞業務體量變大的影響,后者占比由5%上升至24%。
一方面,在德邦物流中,低重量級的快遞業務占比在加大,與此同時,公司也在提升最具重量級的整車業務發展。2014至2016年間,其整車業務貨運量分別為58萬噸、169萬噸、349萬噸。
然而,自德邦物流步入快遞行業以來,公司運輸量雖然在逐年增長,但落在手上的利潤額卻不升反降。2013年,公司營業收入為86億元,2016年,已增長至170億元。與此同時,公司2016年扣非后凈利潤只有2.02億元,不及2013年的2.07億元,其毛利率下降速度可見一斑。
對此,德邦物流向《投資者報》記者解釋,快運中的零擔業務作為公司傳統優勢業務毛利率相對較高,受到市場競爭加劇以及公司為推廣業務加大優惠力度等影響,毛利率水平略有下降;快運中的整車業務推出時間較短,公司為快速提升市場份額,優惠力度較大使得單價下降引起毛利率水平下降。
錯過最佳上市時機
為了快速跑馬圈地,德邦物流不惜降低單價、犧牲利潤。那么,公司計劃未來如何改善盈利狀況呢?其向本報回應道,“公司計劃通過擴大運輸網絡、加強運輸車輛配置、提高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升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
根據招股書的披露,德邦物流此次所募集的資金,也正是欲加強此方面能力建設。公司此次共計劃募集29.8億元,其中3.7億元將用作直營網點建設,17.1億元用于零擔業務的車輛購置,5.9億元用在快遞車輛購置,3.1億元投入在信息化建設。
看來,擴大規模被德邦物流視作改善經營狀況的根本。但公司利潤率持續下滑,說明當前業務可擴張余地不夠。若上市募資加大業務的擴展,是否會加劇凈利潤下滑?
對于這一問題,德邦物流向本報答復道,“零擔業務與快遞業務未來存在較大的增長空間,行業集中度將逐步提高。”但記者注意到,就快遞行業來說,德邦物流2016年快遞業務的營業收入僅為40億元,順豐與申通分別達到574億元與99億元,德邦物流能否成為快遞行業日趨集中的受益者,目前并沒有明顯跡象。
早在2015年,德邦物流就已更新了招股說明書,但此后便一直處于證監會審核過程中。因此快遞專家趙小敏曾對媒體表示,德邦物流已經錯過了最好的上市時機。在物流企業跑馬圈地時期,時間要比成本重要得多,且隨著“三通一達”及順豐控股的陸續上市,市場對快遞股已經產生了審美疲勞。
對未能在最好時機上市的德邦物流來說,挑戰還不止于此。2016年11月,京東物流正式宣布向社會開放,也成為繼蘇寧之后又一家向社會開放物流的電商巨頭。今年3月22日,阿里巴巴宣布,將在馬來西亞設立物流和電子商務中心。
面對電商巨頭也加入快遞行業的競爭,德邦物流也在招股書中表示,如公司不能采取積極有效措施來應對目前的市場競爭格局,未來將面臨業務增長放緩及市場份額下降的雙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