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商業期刊《福布斯》雜志評選出2016年最有投資價值的10大公司,阿里巴巴位居排行榜榜首,超過了第二名Facebook和第三名優步。在福布斯去年(2016年)最有投資價值的10大公司榜單上剩下的7家是:Snap、WhatsApp、Airbnb,以及4家中國企業——京東、小米、滴滴出行、中通速遞。
其中滴滴出行和菜鳥網絡合作伙伴中通速遞首次上榜,兩家公司都致力于科技驅動的運輸行業。
中通速遞在去年10月在紐交所上市,成為了2016年僅有的三家上市募集資金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之一,同時也是繼阿里巴巴2014年上市之后在美國上市的最大中國企業。在傳統的“四通一達”中,中通快遞成立時間最晚,可以說是在其他幾家公司已經把地盤和市場瓜分殆盡的情況下,冒險入局。但誰都沒有想到,最后入場的中通卻最先拿到了下一輪競跑的入場券。
據萬聯網了解到的信息,中通快遞在2016年的包裹運送量已排在“三通一達”及順豐的前列,從凈利潤來看,順豐控股雖然依然處于領先,但是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順豐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6.43億元,而中通以21.645億元緊隨其后。
敵不動我不動的中通快遞
大約五年前,當其他快遞公司紛紛進軍電子商務的時候,中通“不為所動”,安安靜靜做快遞;
大約四年前,當其他快遞公司大舉開拓國際業務,表態要走出國門的時候,中通依舊“不為所動”,安安靜靜做國內;
大約三年前,當其他快遞公司涉足大件快遞做物流,或者物流公司跨界做快遞的時候,中通還是“不為所動”,安安靜靜做快遞。
不止這些,當其他快遞公司試水便利店、探索O2O等新鮮事物和業態的時候,中通也都“不為所動”,一門心思做快遞。
……
就是靠著這樣一種“笨辦法”,中通在快遞這塊主營業務上跟前面幾位“老大哥”的差距一點一點縮短,最終成功實現反超。
如果仔細觀察一下不難發現這個有趣的現象:中通國際是現在上市的五家快遞巨頭里面起步最晚的;中通優選(中通旗下電商平臺)也是在這幾家都試水之后才上線,但至今仍沒有對外推廣,小心謹慎經營;中通快運是2016年才正式成立和起網;在末端參與的豐巢項目也是2015年跟幾大公司一起創建…這些現在占據很重要地位的業務版塊,都是近兩年才啟動和運營的項目。
建立獨特的“同建共享”機制
快遞行業是一個進入門檻不高但成功門檻很高的行業,而中通作為三通一達里成軍最晚的公司,卻也成為了唯一一家連續五年市場份額增長最快的公司,這得益于中通“同建共享”的經營理念和靈活的商業管理技巧。
所謂“同建共享”,可簡單解釋為“責任共擔,成果共享”。這是中通近年來對外輸出的企業核心價值觀,也是其在傳統加盟制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做出的現代化商業規劃。通過“同建共享”的獨特模式,中通構建了一個各方利益高度平衡的全國快遞網絡,將總部的利益與區域的利益緊緊捆綁在一起。
同時,中通還非常善于平衡不同區域網絡合作伙伴的利益,從而提升網絡的穩定性和網點的忠誠度。
中通CFO郭健民表示:“快遞行業是一種供求關系在不同區域分布不平衡的產業,各個地區之間對攬件和派件的需求差異很大,我們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制定不同的派件價格,以平衡不同區域之間合作伙伴的利益。”比如在江浙滬地區,攬件量遠遠大于派件量,中通給網點的派件費用通常是1~2元之間一件,而在西部地區,派件量遠遠大于攬件量的地方,給到的派件費用可以到4~5元一件,來維護邊遠地區派件網點的利益,保證派件網點有動力拓展業務量并提升服務質量。
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快遞市場,中通通過獨特的“同建共享”機制、利益高度平衡的網絡、卓越的運營效率與成本優勢,以及領先的服務質量,建立起競爭優勢,從而不斷實現業務量的高速增長和市場份額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