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源遠流長”形容中烏友好可謂恰如其分。因為早在兩千多年前,兩個古老民族就用勤勞和智慧共同締造了古代絲綢之路的繁榮奇跡,歷史記憶的世代傳承也成就了中烏人民的綿久情誼。在中烏長期友好的背景下,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后,得到了烏方積極支持和響應,雙方在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框架內繼續保持經貿往來的良好發展勢頭。
目前,中國累計對烏投資和貸款總額超過76億美元,已成為烏第一大投資來源國和第二大貿易伙伴,并連續多年保持烏棉花、天然氣主要出口國地位。據中國海關統計,2016年,中烏貿易額約36.16億美元,同比增長3.4%。
記者在烏茲別克斯坦也切身感受到了中烏經貿合作的蓬勃發展。當地商店貨架上的中國商品種類愈發豐富,華為、中興等諸多中國品牌在當地的市場占有率和知名度不斷提升,越來越多中國企業選擇來到這個位于中亞腹地的絲路古國落戶。據統計,目前已有約700家中國企業在烏經營發展,涵蓋能源、化工、基礎設施、工業園區、農業、電信、紡織、水利灌溉等眾多產業。
近年來,中烏共同實施了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安格連—帕普鐵路卡姆奇克隧道、昆格勒堿廠、德赫卡納巴德鉀肥廠等一系列重大合作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由中烏4000多名專業人員共同奮戰900多天、克服重重困難后優質高效完工的“中亞第一隧道”——卡姆奇克鐵路隧道項目成為中烏務實合作的標志性工程;由中方承建的安格連熱電廠150兆瓦機組也于去年成功并網發電。該項目通過采用世界先進、節能、環保的發電設備制造技術,大幅增加了該電廠的供電能力,有效改善了該地區和周邊的生活及工業用電的供應緊缺局面。
與此同時,在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框架下,雙方產業園區合作不斷升級。2013年,由中方企業投資創建的鵬盛工業園被烏政府批準為吉扎克工業特區在錫爾河州的分區。當前,園區已入駐建材、制革、制鞋、手機、衛浴、寵物食品等10多家企業,且規模仍在不斷擴大,工業園年產值超9000萬美元。中亞地區的第一部本土智能手機便是在鵬盛工業園里生產。由中烏工程師和技術工人在園區內聯合制造的優質水龍頭和閥門產品目前也正逐漸成為烏國內市場乃至獨聯體地區的搶手貨。米爾濟約耶夫總統上任后十分重視產業園區合作,前不久宣布將烏現有全部工業園區升級為自由經濟區,還將新建4個自由經濟區并有望出臺更優惠的配套政策。相信這樣的政策利好將會為中國企業和資本提供更好的商機。
回首過去,中烏友好世代傳承,雙邊經貿合作成果豐碩;展望未來,中烏友誼之樹將愈發枝繁葉茂,經貿合作將會繼續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