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機遇合作共贏開創行業培訓認證工作新局面
2017-4-13 7:37:38 來源: 編輯: 關注度:摘要:3月23~24日,2017年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培訓認證工作會議在合肥召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任豪祥出席會議并講話。
1 人才培養工作推動物流產業發展,成效顯著
中物聯于2001年啟動了物流與采購人才戰略工程,涵蓋了普通高等教育、職業... ...
3月23~24日,2017年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培訓認證工作會議在合肥召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任豪祥出席會議并講話。
1 人才培養工作推動物流產業發展,成效顯著
中物聯于2001年啟動了物流與采購人才戰略工程,涵蓋了普通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非學歷繼續教育、社會普及教育、在職員工培訓、職業資格認證等方方面面,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物流人才培養體系;與國外政府組織、行業協會開展廣泛合作,學習先進經驗,借鑒或引進成熟的知識認證體系。
十多年來,我們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歸納起來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完善物流人才標準體系。配合勞動部門制定了《物流師國家職業標準》;配合教育主管部門制定并不斷完善中職、高職和本科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標準;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在政府主管部門支持下,制定了《物流行業從業人員能力要求》的行業標準。
二是完善教材體系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中物聯物流、采購行業培訓認證教材經過三次改版,已經由當初的知識性內容傳授轉變成實戰型模塊化培訓教材,是國內物流行業領域最具權威性培訓認證教材,目前正在按新的行業標準進行第四次改版。院校物流專業教材建設在中物聯、教指委和行指委的組織推動下,更加貼近行業人才培養需求,教材質量得到明顯提升。
三是建立了完善的物流、采購人才培養體系。我們依托社會培訓機構、省市行業協會和院校建立了覆蓋全國的培訓和認證網絡。嚴格按照“考培分離”和“六統一”的原則,累計為社會培訓認證物流、采購方面的學員達60多萬人。
為推動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教育部成立了“高等學校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全國物流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處均設在中物聯,目的是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在人才培養中的引領作用。
四是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與國際采購與供應管理聯盟、亞太物流聯盟、國際供應鏈與運營管理協會APICS等開展人才培養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其中ITC供應鏈管理國際資格認證項目填補了我國該領域人才培養的空白,為我國培養了大批采購與供應鏈管理方面的高端人才。中物聯行業培訓認證工作已經通過國際采購與供應管理聯盟和亞太物流聯盟專家論證,正在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培訓認證項目。目前正在與國際供應鏈與運營管理協會APICS的合作,將進一步完善中物聯高端人才培養體系。
2 正確認識政策環境,把握機遇,練好內功
2013年以來,國務院將減少和規范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作為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重要內容。中物聯物流師、采購師職業資格認證項目于2016年1月底被取消,且2016年12月國家新公布的一批職業資格目錄清單中并未將物流師、采購師職業列入其中。受此影響,行業培訓認證工作受到較大沖擊。另一方面,國家明確非行政審批水平評價類職業將交行業協會、學會認定,行業職業能力水平認證又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們必須保持清醒和自信,沉著應對挑戰。(一)積極爭取政府部門支持,發揮好行業組織在職業培訓和資格認證中的引領作用。
一是政府部門將由“教練員”“裁判員”雙重身份向“裁判員”單一身份轉換。
2016年根據國務院決定,中物聯取消了物流師、采購師行業職業資格認證,及時開展了行業從業人員能力培訓認證工作,保證了中物聯行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有機銜接。目前,正在積極與政府主管部門進行溝通,為承接政府部門委托相關職業資格認證做好準備工作。
二是練好內功,發揮行業組織對人才培養的引領作用。目前,培訓認證工作盡管受到一定的沖擊,在有些地方還受到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干擾。當務之急要沉下心來,潛心研究新形勢下物流人才培養的新需求,完善標準體系建設,提升教材質量,培養師資力量,把工作的著眼點放在人才培養的質量上。(二)樹立品牌意識,增強自信心,發揮好生力軍作用。
中物聯物流、采購從業人員職業能力培訓認證工作已經走過了15年的發展歷程,在行業領域里的影響力已經不容置疑。隨著行業組織作用的進一步發揮,中物聯培訓認證工作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中物聯的物流教育和從業人員培訓認證、物流標準化、物流統計、科技推動、A級企業評審、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發布等均為行業領域內基礎性工作,與行業發展緊密關聯,并具有不可替代性。中物聯擁有會員企業一萬一千多家,會員企業遍及物流及生產制造、商貿流通領域。中物聯的品牌和服務得到政府部門和企業、院校的高度認可,品牌和服務優勢是物流、采購從業人員職業能力等級認證工作得以發展的堅實基礎。
其次中物聯作為唯一的全國性物流與采購領域行業組織,熟悉行業狀況,了解行業人才需求,具有開展本行業培訓認證的專業工作資源,擁有我國物流與采購領域的權威專家隊伍,在制定本行業從業人員認證標準、開展培訓認證、行業師資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更具有專業性和權威性。
三是中物聯培訓認證工作自2003年啟動以來,培養認證了60多萬不同層次學員,他們遍布全國各行各業,與中物聯有深厚的情結。在院校物流人才培養中,中物聯通過教學標準制定、教材建設、校企合作、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職業技能大賽以及畢業生“雙證書”推動等活動,獲得了500多萬物流專業畢業生對中物聯的認同。
四是中物聯已經形成了完善的全國性的網絡培訓認證體系,目前擁有300多家培訓機構,有完善的考試認證機制和體系,同時有省市兄弟協會支持,有500多所本科、2000多所中、高職院校的支撐,有物流行業跨越式發展所帶來的人才需求,今后無論開展行業培訓認證工作或是承接國家認證工作,都具備堅實的基礎。
3 關于今后工作的幾點建議
物流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行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支撐。
第一,把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工作的生命線。中物聯培訓認證工作走過了15年的發展歷程,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但其中還有很多不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教材建設上、培訓和認證的組織管理上、學員理論學習和實戰的結合上、滿足不同行業對物流人才的需求等方面,還存在諸多需要改進和提升的地方。
第二,大力推進行業人才培養標準體系建設。人才培養標準的制定是人才培養工作的基礎。中物聯今后要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配合主管部門制定物流行業領域的國家人才標準的同時,大力推動物流、采購人才培養的行業標準、協會標準和團體標準建設。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經驗,提升和完善我國物流、采購人才標準體系,在完善通用人才標準的基礎上,向細分領域人才標準延伸,為各行各業物流人才培養奠定堅實基礎。
中物聯于2012年啟動物流人才標準體系建設,目前已經形成涵蓋職業能力要求、職業成長階梯的人才培養體系框架。2016年在現有職業標準的基礎上,與行業標桿企業合作開發能力單元,目前基于第三方物流(合約)、商貿物流和生產物流三個領域的能力單元已經開發完成。下一步,要加強相關職業標準、能力單元和課程資源等行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成果的應用,加大推廣力度,實現企業用人需求與職業培訓認證和院校人才培養有效銜接,全面提升行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第三,著手新版教材的開發和編寫。中物聯2016年開始啟動新一輪教材編寫,基于行業人才培養標準,將重新定義職業人才能力結構,在原有模塊基礎上更加強調人的核心素養,同時融入目前反映物流行業創新驅動的新技術、新模式和新的業務內容。
另外,也要借鑒國外培訓教材好的形式和內容,取長補短,逐步與國際化人才培養工作接軌。
第四,深入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多年來,中物聯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參與國際事務的范圍越來越廣,程度越來越深,話語權越來越強。針對人才培養工作,中物聯還啟動并建立了多邊教育交流與合作機制。中物聯與ITC(國際貿易中心)、英國物流技能協會、澳大利亞物流技能協會、國際供應鏈與運營管理協會和德國國際合作組織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引進了國外先進的物流、采購與供應鏈管理理論和技術,培養了大批物流和采購方面的國際型專業人才。目前已經開展和正在推動的有如下幾個項目:
一是ITC供應鏈管理國際資格認證項目。作為聯合國與世貿組織共同推動的項目,該項目已經成為全球采購與供應鏈管理領域最具影響力的認證項目,填補了我國采購與供應鏈高端人才培養的空白,自2005年正式啟動以來,累計為我國各行各業培養采購與供應鏈人才兩萬余人,同時對我國高等院校采購專業學科建設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2014年ITC與美國供應管理協會簽署了證書互認協議,取得ITC供應鏈管理國際文憑(Diploma)并且滿足相應條件的中國學員,可申請美國供應管理協會頒發的供應管理專業證書(CPSM)。
近兩年我們完成了ITC中小企業供應鏈管理模塊開發工作。去年下半年,聯合國ITC供應鏈項目官員到訪中物聯,雙方就國內市場需求、產品體系架構、產品與服務創新和咨詢導入等相關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對于下一步ITC項目在國內市場推廣、未來產品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與英國政府組織開展的職業教育和人才培養項目。2013年4月中物聯與英國文化協會、英國物流技能協會正式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三方同意在物流行業人才培養、物流職業標準、物流職業教育等多個領域進行合作。在英方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完成了涵蓋職業能力要求、職業成長階梯的人才標準體系建設,為我國物流領域教育培訓工作與國際接軌奠定了基礎。同時我們正式引入英國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在我國物流企業和職業教育中的應用,經過幾年發展推進,目前已經在10多個城市落地,受到院校和企業的一致好評。
三是與國際采購與供應管理聯盟合作開展證書互認。經過多方論證和評估,中物聯物流和采購職業能力認證項目已經獲得國際采購與供應管理聯盟的全球標準認證。目前國際采購與供應管理聯盟頒發的國際證書已獲得英國、法國、荷蘭等13個國家的認同,未來考取物流、采購從業人員職業能力等級認證證書還將同時獲得IF-PSM頒發的國際證書。
四是與國際供應鏈與運營管理協會合作,共同推動培訓認證。2016年我會與國際供應鏈與運營管理協會(APICS)進行互訪,雙方就教育培訓領域的合作進行深入交流,并簽署了中物聯和APICS教育培訓合作備忘錄(MOU),未來將合作開展職業標準體系的比較研究、人才培訓認證等工作,共同推動中美物流與供應鏈領域的創新。
第五,適應市場需求,不斷拓展人才培養新渠道。我國物流人才培養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目前已經進入穩定發展階段。社會對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這要求我們必須審時度勢,適應新形勢,不斷的調整和改進自我。
一是要適應新技術和先進管理方式在物流產業廣泛應用帶來的新需求。隨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和裝備的應用,必將催生物流業在管理運營方式和運作效率方面發生一系列變革,必將帶來人才培養的新需求。人才培養工作必須適應新形勢,及時調整和滿足物流產業發展對人才培養工作的新要求。
二是要適應專業領域細分市場的需求。中物聯根據產業細分發展需要,現已成立了17個專業委員會,教育培訓部要積極加強與各專委會合作,提升認證培訓的專業化水平,通過不同產品的分類管理滿足細分市場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實現培訓認證服務通用型和專業化的同步發展。去年物流行指委還與中物聯冷鏈委及中物聯醫藥物流專委會合作開展了冷鏈物流人才高峰論壇、冷鏈物流校園行(10站)和醫藥物流大講堂活動(7站)等活動,引起了院校對專業物流人才培養的重視。
三是要適應培訓認證市場發展的新需求。目前模塊化、碎片化、資源化、在線化的學習逐步成為主流,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正在興起。為此我們要主動與國內外一流的培訓機構聯手合作,積極探索將培訓領域先進的技術、方法引入到培訓教育領域,尋求新的市場機會,為從業人員提供終身學習的服務。我們將向大家提供更多的線上資源,也希望大家共同搭建教學輔助平臺,結合產品共同開發基于教材基礎模塊的在線學習資源及反映行業發展前沿的熱點資訊供學員使用,提升培訓教學服務質量。
四是要適應個性化人才培養需求。目前很多企業成立了企業商學院(大學),我們可以探索共同開發標準、單元、課程,根據需求推出新的培訓產品和證書,營造行業企業共同參與物流人才培養的大環境。我們要繼續加大與院校的合作,充分利用院校的資源優勢,開展MBA、EMBA高端人才培養。同時,我們要繼續為政府部門服務,做好政府部門的專項培訓工作。
第六,推動行業培訓認證與院校人才培養的對接。
一是做好行業用人標準與院校專業培養標準的銜接,以行業用人標準引領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為今后行業組織參與院校專業認證工作做好準備。
二是推動學分銀行試點工作。科學設計行業培訓課程與院校專業課程的學分互認,推動畢業證書與行業資格證書的有效銜接。
三是發揮教指委和行指委的平臺作用,大力宣傳中物聯培訓認證品牌和在物流人才培養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調動師資隊伍的積極性,讓更多的院校參與到“雙證書”的推動中。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新的形勢對物流業和物流教育的發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中物聯將繼續積極發揮在行業人才培養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圍繞業務發展戰略,強化在國內影響力較強的媒體及行業主流媒體上對行業人才培養內容及成果的宣傳;依托物流院校、省市物流行業協會和社會培訓機構,構建涵蓋網站、雜志、報紙、微博、微信、郵件等全方位的宣傳推廣平臺;定期、不定期地組織大家開展培訓、交流活動,做大做強全國培訓認證網絡,不斷提升產品的知名度,為認證培訓工作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根據2017年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培訓認證工作會議任豪祥講話稿整理,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