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中國家電制造業憑啥駛入“快車道”

2017-4-12 8:20:08 來源: 編輯: 關注度:
摘要:“為什么講到德國都講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好像是德國的專用詞,而中國制造是低質低價的代名詞?實際上差了那么一點,就是挑戰精神,吃虧精神!痹跇I界叱咤風云的董明珠曾一句話道出了中國制造業的發展現狀。 中國家電制造業歷經改革開放30余年長足發展... ...
“為什么講到德國都講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好像是德國的專用詞,而中國制造是低質低價的代名詞?實際上差了那么一點,就是挑戰精神,吃虧精神!痹跇I界叱咤風云的董明珠曾一句話道出了中國制造業的發展現狀。
中國家電制造業歷經改革開放30余年長足發展,取得了成功的經驗。企業家們也許并不能完全左右未來發展態勢的方向,但是卻都承載著中國家電制造業未來的自信、希望、愿景和理想。
一口氣出國買六個電飯煲,為何中國電器留不住“人心”?
一口氣出國買六個電飯煲,為何中國電器留不住“人心”?
“中國家電制造業整體智能化及科技化偏低,跟美國、日本的制造水平相比我們至少落后了十年。2016年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工匠精神’不僅是對中國制造業發展的鞭策,更是對我們制造企業的要求!笔仪f格力電器小家電有限公司技術經理王明 (化名)對現代物流報全媒體(微信號:現代物流報)記者說。
前些年在日本東京旅游的中國游客,一口氣拎了六個電飯煲回國送給親朋好友,此事件一時間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閑聊話題。
日本人制造出來的電飯煲就如此神奇?王明表示,日本電飯煲制造工藝比較嚴謹,其內膽采用了新型材料,煮出來的米飯粒粒晶瑩,不會粘鍋黏糊,確實不錯。但一口氣買六個回國確實很夸張,中國的電飯煲也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差。
為何中國的家電制造業發展乏力,不能留住“人心”?
2016年在第二屆中國制造高峰論壇上國務院參事張綱說:“以2013年為例,中國商品有近80%是以價格優勢來贏得競爭的,而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質量優勢贏得競爭的比例高達56%,甚至是65%!彼寡,中國制造業如今的競爭優勢仍然是在價格。
據記者了解,這兩年中國規模以上的小家電制造企業接近兩千家。企業多而雜,價格拼殺,產品“抄襲”現象極為嚴重,加之電商的出現使“價格戰”達到頂峰,壓低價格勢必控制成本,如此一來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無法保證,砸了自己的“招牌”。王明肯定了這一說法,他指出,現在網上很多格力產品都不是正規渠道出售的甚至有“冒牌貨”,產品質量根本無法保證。
另一方面,中國小家電制造的核心生產還要依靠美國、日本等國家進口的尖端設備,中國小家電制造企業的先進基礎工藝缺乏廣泛應用,基礎技術支持沒有保障,這是發展受限及后勁不足的主因。
“智能制造+工匠精神”成中國家電制造業的“開山斧”
事實上,日本工業并非從一開始就受到消費者的認可。20世紀50年代,日本工業也曾經被世界詬病,“MADE IN JAPAN”日本制造,曾一度成為“山寨”“質量差”“雜牌”的代名詞,但后來還是崛起了。
中國小家電制造企業起步相對較晚,但是厚積薄發。2013年,格力“光伏直驅變頻離心機系統”問世。自此,制冷界正式進入了零耗能時代,如果我國所有空調產品由該設備更替,每年將為國家節約30%的能耗。王明介紹,石家莊循環化工基地周邊小區已經率先采用了格力相關產品作為供暖設備,采用該技術后,一次能源消耗可降低40%,對實現“無污染供暖”意義很大。
有統計數據顯示,國內擁有1億多潛在的智能家居客戶,可見國內市場的巨大。2014年中國迎來家電業智能化轉型元年,眾多傳統家電企業紛紛發力智能家居領域。包括海爾、長虹、格力、TCL等眾多國內知名家電企業均已宣布了智能化轉型的戰略部署。有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智能家電產值已達1000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沖到1萬億元!爸袊圃臁钡拿魈欤⒉辉谒帲鴥H僅在于能否做出打動人心的產品,讓中國家庭不必越洋去買電飯鍋。
格力小家電的廠房內,智能化流水線機器有條不紊的工作,每一道工序都極為嚴謹。王明在這里向記者言簡意賅地講述了自己所認識的“工匠精神”,所謂工匠精神就是把自己的技術用在工作中,精益求精的同時尋找創新之路,用新技術創新產品。
中國小家電制造業發展之路漫漫,中國工程院院士柳百成在第二屆中國制造高峰論壇上指出:中國小家電制造企業在發展時不僅需要企業提高認識,加大投入;政府也要發揮主要作用,加強創新能力及平臺建設,提高基礎制造能力;此外,還要充分發揮產學研的作用,組織聯盟,各司其職,協同創新。
“萬丈高樓不可能建立在沙灘上!绷俪烧f,“要建設一批以非盈利為目的的、能為跨行業或全行業服務的關鍵性基礎材料創新研究中心,發揮產學研用積 極性!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