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3月22日報道, 支撐新興市場外匯流動的兩個主要因素(全球化和石油)都在向著錯誤的方向發展。
在二十國集團(G20)財政部長會議之后,全球化看上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脆弱,因為這次會議在公報中沒有指出打擊保護主義的必要性。與此同時,石油價格因庫存過高和美國頁巖工業的復興承受著壓力。
理論上說,由于美聯儲很可能進一步收緊政策,同時美國國債收益率盡管從上周略有下降但仍處于高位,這應該使新興市場貨幣承壓。這種情況讓一些交易者聯想到2013年發生的“削減量寬恐慌”,當時國債收益率的上升導致投資者非理性退出新興市場。
正如杰富瑞國際有限公司的布拉德·貝克特爾所說,國債收益率上升和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本應給新興市場造成沉重打擊。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全球經濟正在增長,新興市場貨幣表現不俗,投資者對美元的傷害尤其讓它們受益。
在去年第四季度大漲之后,美元這一全球儲備貨幣開始下跌,投資者開始撤離在美國大選后進行的“特朗普交易”。
摩根大通新興市場貨幣指數今年以來上漲逾4%,創下去年10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今年對美元表現最強的10種貨幣中,7種為新興市場貨幣,其中表現最搶眼的是上漲9%的南非蘭特,其次是墨西哥比索(上漲8.5%)——盡管美國總統發表了不少針對該國的保護主義言論。
美國銀行美林金融管理部的外匯頭寸數據也證明了這一趨勢。
貝克特爾說,“每一次下跌和反彈”都有資金在發揮作用。
與此同時,高盛公司說,南非蘭特和印度盧比等貨幣受到套息交易的青睞。
這種漲勢會持續多久?荷蘭國民保險集團投資公司的瓦倫丁·尼烏文赫伊曾說:“還有3個月。我認為,對于世界可能發生什么,我們無法預測太遠。”他說,目前最佳投資策略是保持靈活性。
美國銀行策略師馬里亞·基里亞庫說,新興市場投資者對于特朗普可能推出的一些政策(如邊境調節稅)保持樂觀,并從美聯儲上周的“鴿派加息”獲得了信心。
美聯儲對美國經濟增長的平衡策略令新興市場國家滿意。印尼財政部長英卓華說,美聯儲自2013年的“削減量寬恐慌”之后顯然加強了溝通,這讓今天出現恐慌的可能性變小了。
她在倫敦接受采訪時說:“美聯儲一切從數據出發,并且增加了決策透明度。不太可能發生恐慌,因為人們不會受到出其不意的打擊。”
然而,幾乎所有的外匯分析人士都不認為,美元的強勢將會終結。GAM基金管理公司投資主管保羅·麥克納馬拉說,新興市場的風險正在增加,其中最大的風險是美國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他說:“如果中國的增長大幅放緩,那么新興市場將很難有所作為。”
縱觀新興市場,也不存在太多令投資者放心的強勁支撐。瑞銀集團新興市場跨資產策略師巴努·巴韋賈說,生產力和競爭力沒有改善,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新興市場的增長相對于發達市場來說依然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