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利用無人機送快遞,接著又是展示智慧物流實驗室,頗有口碑的京東物流的每一個動作,似乎都頗具話題性。而就在不久前,京東物流又鬧出了一個更大的動靜。
2016年11月底,京東集團在京宣布推出“京東物流”的全新品牌標識,并正式宣布京東物流將以品牌化運營的方式全面對社會開放。京東物流還同時公布了全面邁向“開放化、智能化”的戰略規劃,希望成為中國整個商業社會的基礎設施提供商。
按照京東的計劃,京東除了將面向京東商城平臺上的所有第三方賣家開放其引以為豪的物流服務之外,普通用戶也可以通過京東的快遞服務寄送快件。在此之前,京東的物流服務基本只服務于其自營商品,以及部分大型合作商家。事實上,這也是自2007年京東宣布自建物流之后,京東首次宣布其物流服務將對全社會開放。
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京東商城運營體系負責人王振輝表示,京東此舉是為了幫助數以百萬計的商家降低供應鏈成本、提升流通效率。而京東物流的下一步,將是通過技術創新提升自身智能化水平,以云計算、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為核心,最終最大幅度的提升京東物流的效率和體驗。
開放,或許是不得已而為之
如今,電商和物流誰也離不開誰。一方面,電商平臺上源源不斷的訂單,養活了“四通一達”等多家快遞公司,而另一方面物流服務的質量也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到電商平臺的購物欲望。2007年,劉強東宣布投入重金自建物流時曾遭遇諸多爭議,但是如今當年的這筆投資已經成為了京東和對手競爭的一個重要籌碼。為了應對挑戰,馬云也不得不宣布籌建自己的菜鳥物流。
不過一直以來,京東的物流服務僅服務于其自營商品,無法惠及京東平臺上的第三方賣家。擺在第三方賣家面前,依舊是四通一達等傳統快遞公司—和天貓別無二致。顯然,這是京東方面不愿意看到的。此番京東宣布開放自己的物流業務,可以提升其平臺上第三方賣家的物流服務品質,以吸引更多用戶。
這只是京東物流開放的表面原因—不然京東只面向京東平臺上的第三方賣家開放不就好了?也就是說,甚至連天貓等其他平臺的商家也可以通過京東物流發貨。拋開冠冕堂皇的官方新聞稿,此次京東物流宣布開放,更現實原因,還是源自于京東物流巨大的成本壓力。其實,前文提到的京東選擇自建物流體系時所引起的爭議,主要也是因為這是一種很重的模式,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而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物流體系成為了京東最燒錢的領域之一,即便是京東的訂單規模在最近幾年保持有大幅的上漲,但依舊難以攤平巨大的物流成本。也正是因為此,要知道京東已經多次提升自己的免郵門檻,就在宣布開放京東物流的幾天后,京東再次上調了運費標準。本質上,京東此次讓旗下物流業務的開放,是為了讓其實現自我造血,釋放多年以來的巨大成本壓力。
這樣開放給第三方的這一策略,能夠給京東物流帶來多大的造血能力呢?對于用戶來說,京東物流最大的優勢是快,而這是建立在京東在全國中心城市的倉儲中心基礎上的。對于很多第三方賣家,尤其是中小賣家來說,很難在京東的各個倉庫提前備貨,快將很難體現出來。而對于京東來說,開放了物流業務之后,將和“四通一達”進行直接競爭,投入龐大的京東物流很難確保價格優勢。2015年,圓通每件快件的凈利潤只有0.5元人民幣,而行業龍頭順豐的利潤表現也只能算是“差強人意”。
當年,京東抓住了淘寶的假貨多和物流慢的問題成功突圍,而如今開放物流業務,如何確保京東商城平臺的用戶體驗優勢,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因此我們認為,京東物流的開放更應該是京東要講的一個長線故事。
在這樣的環境下,不難看出京東有意在物流領域講一個更大的故事,京東需要新的故事在資本市場證明自己的后勁。而京東此前一直標榜的智能物流和大數據能力,將成為故事的核心內容,雖說細水長流,但是終究京東會不會打響算盤,這都是一個謎,看王振輝的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