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開發,交通先行。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至2016年的6年間,青海累計完成交通運輸固定資產投資1497億元,一大批公路重點工程建成通車:基本建成平均海拔4100米以上、穿越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的首條高海拔、高寒、高速公路——共和至玉樹公路,昔日的唐蕃古道展現出新風貌。建成省內首條雙向六車道西寧南繞城高速公路,構成西寧市內網外環的交通格局。茶卡至格爾木高速公路的建成,連接起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和西寧經濟發展核心區,為區域內資源開發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條件。全省首條綠色循環低碳公路——花石峽至久治高速公路的基本建成,不僅使遙遠的果洛草原有了第一條高等級公路,也展示了青海綠色公路建設的新成就。建成的阿岱至李家峽、牙什尕至同仁高速公路,實現了西寧至黃南藏族自治州府同仁縣的高速直達。
截至2016年底,青海公路總里程達78579公里,其中,高速和一級公路里程3500公里,基本形成以西寧為中心、連接7個市州的高速公路主骨架,高速公路網覆蓋全省27個縣級行政區;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到58%,基本實現相鄰市州間二級公路連接,縣通二級公路;通達甘肅、四川、西藏、新疆等相鄰省區的出口通道達44條,為區域間的經貿往來提供了交通便利。
農村奔小康,基礎是交通。為助推老鄉們早日實現“小康夢”,一直以來,青海還大力實施農村公路建設,到2016年年底,全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6.15萬公里,實現了98.6%的鄉鎮、91.9%的建制村通瀝青或水泥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以來,青海交通運輸部門在全省廣大農村牧區,特別是河流密集的三江源地區,新建了4124座鄉村便民橋梁,有效解決了長期以來因“過河難”導致的群眾“看病難”、“出門難”、“致富難”問題,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之為“幸福橋”、“致富橋”,與黨和政府的“連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