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外媒:人民幣“入籃”成果顯著 但國際流通仍有限

2017-3-20 14:11:50 來源:參考消息網 編輯: 關注度:
摘要: 外媒稱,在大動蕩時期,貨幣受到打擊,但經濟轉型也可以創造貨幣贏家。這一點在我們比較英鎊和人民幣的前景時表現得再明顯不過。   據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3月14日報道,從2016年2月英國宣布將舉行脫歐公投到2017年1月底,英鎊對美元匯率下... ...
 外媒稱,在大動蕩時期,貨幣受到打擊,但經濟轉型也可以創造貨幣贏家。這一點在我們比較英鎊和人民幣的前景時表現得再明顯不過。

  據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3月14日報道,從2016年2月英國宣布將舉行脫歐公投到2017年1月底,英鎊對美元匯率下跌了14%。然后,在2016年10月初,當英國政府表現出希望徹底離開歐盟(即所謂的“硬脫歐”)的跡象時,英鎊匯率又下跌了6%。

  貨幣不僅反映了地緣政治局勢,還反映出貿易和債務模式。對一個進口多于出口的經濟體來說,本國貨幣走弱并沒有多大幫助。英國的經常賬戶赤字很嚴重(大體上說,它的消耗多于產出),幾乎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6%。

  當然,一國貨幣走弱會降低出口產品的價格,但前提是這些產品的生產并沒有用到多少進口物資。在全球供應鏈的世界里,這是值得懷疑的。

  即便假設英鎊走弱有助于讓英國的增長模式從內需轉向出口,這種調整需要時間,并且在未來幾年內不太可能緩解英國脫歐對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不利影響。

  通過減少市場開放程度,“硬脫歐”選項會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對資本流入和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如果英國作為一個投資目的地變得不那么有吸引力,同時更嚴格的移民政策導致勞動力減少,那么英國可能會發現它很難吸引必要的外國資本和勞動力來維持一個內需驅動型經濟。

  如果說貨幣是國家主權的表現,那么在開放經濟中它們也體現了這種主權的極限。匯率波動往往反映了國內政治與全球市場之間的分歧。也許有人認為,國內決策與世界其他地區沒什么關系,因此不需要協調或者合作。這樣的觀點完全是錯誤的。英鎊面臨的麻煩提醒我們,外國投資者對一個國家的治理有著間接發言權和利益。

  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在2015年11月30日宣布IMF執行董事會決定時所說的那樣,將人民幣納入IMF的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后者還包括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對中國來說具有“里程碑”意義。

  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體現了中國貨幣當局在過去5年中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所做的工作。成為國際貨幣意味著一種貨幣可被用于國際貿易結算,可以在國際資本市場進行交易。人民幣國際化的成果是顯著的:中國大約25%的貿易現在用人民幣結算——而在2009年這個比例還不到1%。

  此外,人民幣入籃從某種程度上也解決了中國多年來面臨的矛盾: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出口國,其貨幣卻無法反映出它的這種地位。多年來,中國在貿易和投資中一直使用美元,直到今天情況依然大致如此。在中國從一個貧窮孤立的國家轉變成融入區域和國際供應鏈的工業強國的過程中,這是合適的做法。

  但北京想在國際經濟和金融事務治理中發揮更大、更積極的作用,一味依賴美元無法反映出它的雄心壯志。正如諾貝爾獎得主羅伯特·芒德爾所說的,偉大的國家擁有偉大的貨幣。所以,我們可以理解中國領導層想把人民幣變成一種“偉大的貨幣”的想法。

  最后,更關鍵的是,人民幣入籃無疑承認了人民幣能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發揮的作用。圍繞著這個決定的宣傳不應掩蓋一個事實,即人民幣的發展不是一個線性過程。考慮到限制資本流入和流出中國國內市場的障礙依然存在,人民幣仍是一種國際流通有限的貨幣。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