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差評師”易讓電商步入歧路
2017-12-7 12:59:43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物流天下 關注度:摘要:近日,百度貼吧上一個名為“差評師曝光臺吧”的貼吧引起了廣泛關注。不少消費者對買到的商品進行差評之后,個人的電話與家庭住址等信息都會被曝光在該貼吧上。記者按照曝光的信息聯系上了部分被曝光者,對方均表示電話與姓名屬實,但自己并非差評師... ...
近日,百度貼吧上一個名為“差評師曝光臺吧”的貼吧引起了廣泛關注。不少消費者對買到的商品進行差評之后,個人的電話與家庭住址等信息都會被曝光在該貼吧上。記者按照曝光的信息聯系上了部分被曝光者,對方均表示電話與姓名屬實,但自己并非差評師。而被曝光的這個人是差評師,有的甚至還發帖稱要人肉被曝光者。
筆者認為,百度貼吧曝光“差評師”的行為,不僅無助于電商的自我糾偏,也是百度貼吧等網絡媒體管理失范的一個污點。差評在網購中的存在,是伴隨著網購的發生、發展而來的,歌舞升平的網購是不存在的。銷售者與消費者對商品的認知,因為各種原因總會有所差距,因此,消費者對網購商品給予差評的行為,是一種合乎邏輯的正常行為,而商家 “談差評色變”的做法,顯然是陷入了只有眼前經濟利益的泥淖中。
根據電商的規則,每個電商如果被消費者給予差評,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會影響該商家的信譽以及產品銷售,這是與商家的經濟利益直接掛鉤的。因此,一些商家為了避免消費者給出差評,寧愿“拿錢消災”,以小恩小惠讓消費者不給差評,或者刪除差評。在恩惠做法失效的情況下,有的賣家更是以電話騷擾、恐嚇,甚至以其他非理性手段干擾侵害買家,以達到泄憤的目的。
如果說,賣家的恩惠法、電話騷擾法、恐嚇法還屬于賣家單體 “作案”的話,那么,曝光“差評師”的做法就有了合謀、團伙 “作案”的嫌疑。一旦賣家在百度貼吧等網絡媒體上公布“差評師”的個人信息,既是對給差評行為的反制,更是侵害了他人隱私。如果百度貼吧對這種曝光行為不予制止,那么,百度也難逃侵害他人隱私的嫌疑,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而在 “差評師”被曝光的情況下,也是電商自我護短的一種曝光。如果電商要長遠發展,視品牌為生命,就應該認真對待每一個 “差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那些即便通過小恩小惠被刪除的差評所反映的問題,仍然會成為電商走入正軌的絆腳石。
此外,有的被曝光的 “差評師”還未意識到個人信息被曝光的危害,即便有的買家認識到這種危害,但維權無門,或維權成本過高,這都影響到對曝光 “差評師”行為的反制。消費者應該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這不僅僅是為了建構更規范的電商市場需要,也是保護自我權益的需要。
電商是互聯網經濟的一種樣態,將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但萬變不離其宗,仍然需要秉持服務、創新、互惠這個中心,而最為根本的是服務。曝光“差評師”違背了電商發展的初衷,容易任自己走入歧路,電商當自知自警。與此同時,相關部門也應為電商規范發展給予必要的管理。(張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