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3:百世集團旗下社區增值服務項目,專注快遞配送 “最后100米”的
圖片說明4:百世鄰里網點也將投入 “雙11”大戰中
□本報記者隋秀勇
剛剛在紐交所掛牌的百世集團,登陸資本市場后的第一個“雙11”,將有怎樣的表現?訂單量井噴在“雙11”期間已經成為一種慣性。國家郵政局預計,今年“雙11”期間快遞業務量將突破15億件,增幅超35%。
為了應對驟增的訂單,物流快遞行業提前備戰也成為一種傳統。
縱觀今年“雙11”的備戰工作,給記者最大的感受是,上市的六家企業,除了傳統的人、車、倉的增加外,均加大了在科技領域的投入。相比之下,自誕生之日起就帶有科技“基因”的百世集團,有被同行趕超之勢。真的如此么?
增加了12條自動分揀線
11月8日晚上10時左右,百世快遞
上海轉運中心(以下簡稱上海轉運中心)。
“像這樣的主分撥中心,全國有20個。”上海轉運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備戰今年的‘雙11’,與平時相比,上海轉運中心多儲備了500多輛車和600多人;而且延長了工作時間,由平時十三四個小時延長至‘雙11’期間24小時。”
當然,這只是百世快遞備戰“雙11”工作的冰山一角。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今年“雙11”期間——
◎百世快遞共增加28萬平方米場地面積應對高峰,增幅達40%,改造擴充轉運流水線60個,新增伸縮機等裝卸設備780臺,分揀流水線6萬米。
◎在末端派送方面,為盡快消化“雙11”件量,百世快遞已與多家快遞柜以及代理點達成合作。百世集團旗下社區增值服務項目,專注快遞配送“最后100米”的百世鄰里網點也將投入“雙11”大戰中。
◎百世集團自主研發的風暴自動分揀系統,應用范圍進一步擴 大——從 2016年“雙11”時,33臺風暴自動分揀系統在全國24個不同地區投入使用,增加到在全國34個城市投入使用45條。
……
然而,在上海轉運中心風暴分揀系統的數量并未增加——還是3條。
作為提高作業效率的主力,為何自動分揀線的數量未增加?這能滿足“雙11”期間的需求么?
“沒問題!”上述上海轉運中心負責人自信地表示,一是“雙11”期間,激增的包裹量提升了自動分揀線上分揀小車的滿盤率;二是通過延長風暴自動
分揀系統的工作時間——由往日的十幾個小時增加到24小時,來提升其包裹量的處理能力。
要知道,一臺風暴自動分揀系統每小時能處理12000個包裹。運轉一天,意味著可處理近30萬個包裹。
百世的 “黑科技”OUT?
“黑科技”應用日益普及。據介紹,目前,百世的風暴分揀系統可以將包裹分揀準確率從全人工分揀的80%提高到99.9%以上,分揀效能提升4倍。較之人工操作,自動分揀系統大幅提升了快遞服務的時效性和穩定性。
近年來,自動分揀設備在快遞行業的應用日益普遍,且分揀速度不斷提升。
通達系某快遞企業,已經把自動分揀系統,從單層升級到雙層,其快件處理能力能達到每小時4萬到6萬件。
就自動分揀設備來說,風暴分揀系統在這方面保留的唯數不多的一個優勢,或許是布局范圍較廣——全國34個城市投入使用45條。
不止是自動分揀系統,去年百世推出了智能倉儲機器人。
在百世供應鏈上海1號倉內,記者看到,在500平方米的區域內正在“認真”地工作的18個智能倉儲機器人。
“智能化倉儲機器人,將傳統倉庫‘人找貨’變成了‘貨找人’的模式。機器人在接收到訂單后,通過百世智能系統選取的最優路線駛向存放貨品的貨架,并將其從巨大的倉儲區搬運至員工配貨區。配貨員只要等貨架被搬到面前,從電腦提示的貨位上取下所需商品即可,全程不需要走動。”
據工作人員介紹,在領單、揀貨、分揀、包裝、稱重及發送這6個環節中,智能倉儲機器人可以完成前3個,與人工相比,效率能提到3~5倍。
在這一領域,與同行相比,百世集團或許還有些優勢,但是——
◎京東已建成全流程無人倉,從入庫、存儲,到包裝、分揀,真真正正實現全流程、全系統的智能化和無人化;
◎菜鳥首次使用機器人倉群作業;
◎上海蘇寧AGV機器人倉,目前穿梭著近200組倉庫機器人,駝運著近萬個可移動的貨架。
平衡成本與效率。為何不投入更多的智能倉儲機器人,擴大“服務”面積?
工作人員表示,主要是出于平衡效率與成本的考慮。智能倉儲機器人更適合于商超類貨品的作業,這類貨品的品類相對較少。而服裝類的貨品,與機器人相比,人工操作的效率會更高。
效率與成本之間尋找最優的平衡,這在風暴自動分揀系統的應用和布局上體現得更為明顯。
在百世快遞上海轉運中心的一條自動分揀線外側,一位工作人員把被分揀線“踢出”的包裹,經手持終端掃描后,放入分揀線外的一個裝包袋內。
這一場景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不是自動分揀么?為何還要人工輔助?
上海轉運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般來說,一個占地面積近75平方米的自動分揀線匹配70個分揀小車和50個裝包袋;面單朝上的包裹,經過拍照掃描儀自動拍照、電腦處理地址信息后,自動落入目的地站點裝包袋。
如果目的地站點數量達到60個,其中必然有10個站點沒有與之相對應的裝包袋。在這種情況下,出于成本考慮,沒有必要新增一條自動分揀線。因此,多出來的發往這10個站點的包裹,通過增加一個操作人員就完全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以柔性自動化支撐快速變化的場景
智能倉儲機器人和風暴分揀系統的布局和應用,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百世集團發展“黑科技”的思路。
百世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韶寧坦言,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發展非常快。物流領域的自動化設備,只要肯投資誰都可以做,而且迭代的周期越來越短。周韶寧指出,物流一定是技術密集型性行業。技術賦予物流行業的是判斷、計劃、規劃的能力,這個是百世集團不斷在提高的。
當下整個商務環境是不斷變化的,比如說新零售,前端的變化都會引起在物流環節上非常多的變化。
百世集團研發副總裁張硯冰指出,如果我們投入了非常多剛性自動化環境,可能影響到后續的發展。所以我們堅持柔性必須導入自動化,而且柔性自動化才能支撐快速變化的場景。
基于這一點,為了實現“全部場景都可以計算”的目標,百世集團搭建一個能夠發揮柔性自動化設備能力的環境。
據張硯冰介紹,百世集團確定了四個研發重點方向:一是移動互聯網/IOT。這部分把現實的世界中各種各樣的數據收集起來,能夠提煉進入系統;二是大規模計算。擁有大規模數據以后,需要支撐這些數據的處理;三是大數據;四是在成長環境中取得一定成效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
而且,百世集團將“柔性自動化”的思路付諸于行動:
快遞運力調度優化。據張硯冰介紹,首先,目前百世快遞已經實現區域內快遞的路由和班車調度的自動化,且能降低30%左右的運營成本;其次,周末、節假日路由方案及車輛調度也是由系統自動計算產生的;不僅如此,今年“雙11”的運力規劃,包括路由的計劃,也是由智能路由算法得出的。
倉庫揀貨的優化。百世集團可以根據倉內訂單、各操作代價、人員情況,自動計算揀貨、補貨作業調度。這大幅提升了倉內作業效率,有效降低了成本。在一些倉庫,作業人員可以減少20%以上,且個人的作業強度大幅下降。
區域配送調度優化。張硯冰舉例說,在百世店加的場景下,每個城市有幾千個訂單,各自有自己的重量體積和配送時間要求。如何利用最少的車輛滿足差異化的需求?車輛的行駛路徑該如何優化?
目前,百世集團已經實現了全部計算機自動調度,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完成自動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