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論文

供應鏈不光要會干活,還要會算賬

2017-11-13 7:49:3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物流天下 關注度:
摘要: 供應鏈的傳統角色是一個執行職能:設計畫好了圖紙、制定了規范,供應鏈來尋源;銷售跟客戶談好了合同、拿到了訂單,供應鏈來履行。可以說,供應鏈的形象是:只會低頭拉車(執行),不會抬頭看路(計劃)。... ...
□ 劉寶紅

供應鏈的傳統角色是一個執行職能:設計畫好了圖紙、制定了規范,供應鏈來尋源;銷售跟客戶談好了合同、拿到了訂單,供應鏈來履行。可以說,供應鏈的形象是:只會低頭拉車(執行),不會抬頭看路(計劃)。或者說,只會做,不會想。而供應鏈的諸多績效問題,貌似沒做到,其實沒想到。計劃的先天不足,很難由執行來彌補。即使能夠彌補,成本也很高昂。

任何事物都是先有精神實現,然后有物理實現。用供應鏈的術語講,精神實現是計劃,物理實現是執行。這里說的加強計劃職能,就是增加供應鏈在精神實現過程中的作用。精神實現是勞心,物理實現是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在一個公司里,要么是銷售驅動,要么是技術驅動,就是因為這兩個職能在主導精神實現,是勞心者;而供應鏈的現有角色主要是物理實現,是勞力者。勞心者的產出是信息,比如設計圖紙和客戶訂單;勞力者的產出是實物,比如產品。信息驅動實物,精神指導物理。銷售和設計的主導地位就是這么來的,供應鏈的從屬地位也是。
在精神實現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這并不是說供應鏈得去做設計、做銷售。供應鏈是一個支持職能,其價值在于更好地支持設計與營銷,做好那些精神實現。
供應鏈不但要會干活,更重要的是要會算賬,改變傳統上設計和銷售的“跟班”角色,上升到參謀的地位,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從能力上講,就是加強供應鏈的計劃和分析能力。計劃職能不但指揮采購、生產和物流等執行職能,而且要支持營銷的需求管理、設計的新產品導入及生命周期管
理,而這讓供應鏈越來越多地與數字打交道,這也是在改變供應鏈只會干粗活、不會算細賬的傳統形象。
在這個形象改變的過程中,財務和IT是供應鏈的朋友:財務熟悉公司的通用語言——各種成本核算,IT熟悉數據的來源。公司的通用語言是錢(元),供應鏈的語言是數量(個),從個到元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容易,財務是供應鏈的師傅。算細賬離不開數據,而IT熟悉數據結構和來源,是供應鏈的左右手。從職能建設來說,有些企業設置了分析員崗位,作為供應鏈與IT和財務部門的橋梁。這樣,從最基本的崗位設置上看,供應鏈就形成了從操作員到計劃員再到分析員的三層結構。
最簡單而原始的供應鏈只有執行崗位,比如采購員、倉庫保管員、生產操作員等,這些崗位做執行,也兼做計劃。當公司規模小,或者管理粗放時,這種組織方式比較常見。總體來說,這個階段的供應鏈只會低頭干活,不會抬頭看路。
計劃和執行的分離是供應鏈的第二個發展階段,表現為專職計劃的出現,比如生產計劃、庫存計劃、車輛調度等成為全職工作。這些計劃職能在做專職計劃的同時,也兼職分析,支持特定的項目或非重復性決策。對供應鏈來說,這時候不但要能做到(執行),而且還要能想到(計劃)。
隨著業務變得越來越復雜,掌握全局、情景分析也越來越重要、越來越難,分析職能就從計劃里分離出來,這是供應鏈的第三個發展階段。分析能力成為供應鏈的大腦,使得供應鏈從大量的數據中發現趨勢和模式,從更高層次指導計劃和執行,也更好地幫助營銷和設計算細賬。與計劃能力一起,分析能力讓供應鏈擺脫只會干粗活、不會算細賬的傳統形象。
從執行到計劃到分析的發展過程中,供應鏈對公司的貢獻也逐級增大,這為供應鏈在公司里謀得一席之地,不但成為與研發、營銷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且與研發、營銷更加集成,真正成為公司的戰略職能,成了把成本做下來、速度做上去的主力。(作者系西斯國際執行總監)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