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經濟步入新常態,物流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也在尋求新動能。在國家 “互聯網+”、一帶一路等戰略深入實施背景下,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快速發展,無人機、
快遞柜、智能卡車等也開始廣泛應用與實踐,這必然促進整個行業依托創新升級實現快速發展。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物流裝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左新宇:
行業未來技術驅動
如果將物流技術進行簡單劃分,可以分為軟技術和硬技術。軟技術包括物流網絡和流程構建、物流規劃咨詢、供應鏈金融、物流信息化等;硬技術則包括運輸技術、倉儲技術、裝卸搬運、輸送分揀、包裝技術等。
近年來,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物流行業得到推廣應用。比如,嵌入物聯網技術的物流設施設備越來越常見,車聯網技術在車隊管理等方面不斷延伸,云計算服務支撐著不少新興
物流企業快速發展,大數據分析幫助快遞企業預測運力需求等。
顯而易見,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正在成為物流企業未來形成競爭優勢的關鍵。而這主要因為:互聯網技術在生產、生活和流通的應用深度影響著社會的變革;資源的碎片化在技術創新的支撐下不斷整合,物流平臺化成為重要發展趨勢;物流企業與客戶在供應鏈融合中,技術在夯實合作基礎、拓展價值方面作用凸顯;物流的標準化,特別是基礎物流單元的標準化矛盾越來越突出;物流專業化、平臺化以及電商的交互影響,物流企業都面臨轉型發展的挑戰和機遇。
至于目前的熱點技術,可以無人碼頭、車聯網和城市電動物流車為例。
關于無人碼頭。以
青島港來說,其通過系統集成,使自動化碼頭設計作業效率達每小時40自然箱,比傳統碼頭提升30%,同時節省工作人員70%,成為當今世界裝卸效率最快的自動化碼頭。
關 于 車 聯網。以北斗衛星來說,其憑借智能集裝箱監管,為集裝箱物流
各環節的服務對象提供實時的集裝箱安全和箱物流信息的查詢服務,實現集裝箱物流供應鏈的全程可視化跟蹤和管理;憑借物流運輸智能感知與位置服務應用系統,提供物流運輸“全要素”(人、車、貨物、道路、天氣)、全過程(事前、事中、事后、應急)、全方位(物流企業、貨主企業、政府監管部門)等的信息實時收集、可視化監管、全面交互服務;憑借車載綜合終端的兩種終端產品,實現媒體娛樂、導航定位、實時交通、倒車后視等行車輔助功能,可與手機互聯,實現網絡增值業務,可以外接行駛記錄儀和北斗短報文模塊等。
關于城市電動物流車。因為續駛里程的局限性,這類車型不利于進行長途跋涉,但適合城市短途運輸。目前這類產品規格(品種)齊全,一次充電續駛里程已能滿足城市配送市場用車要求。加之優惠條件較多,比如不限行、減免過橋費用等政策,使得快遞、電商等企業在物流配送上對其更加青睞。
當然,行業還將繼續發展。“新零售”將對供應鏈提出新要求,互聯網與物流業也將深度融合,數字經濟時代還會促使物流裝備升級。在此背景下,技術進步將持續驅動物流行業的未來,也將為行業整體降本增效帶來更多可能。
福田戴姆勒汽車營銷公司
成都分公司副總經理莊文清:
以超級之名為高效而來
伴隨經濟新常態的到來,我國物流業同樣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其中,最明顯的一個特征就是:國家戰略規劃為高效物流市場帶來新的機遇。
比如,《綜合運輸服務“十三五”發展規劃》《商貿物流發展“十三五”規劃》《全國電子商務物流發展專項規劃(2016—2020年)》等均有涉及高效物流的內容。其中,《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的若干意見》更是提出:著力推進物流業集約化、智能化、標準化發展,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
依據有關數據顯示,2017年,一些細分物流行業正在呈現顯著上升勢頭:日用品物流、電子商務物流、藥品流通、冷鏈物流、危化品物流增速將分別達到26.2%、13.65%、12%、8.2%和1.7%。
上述細分物流行業,恰恰無不對運輸提出更加高效的要求。這樣一來,對于廣大商用車企業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福田戴姆勒打造的歐曼EST超級卡車以及TCO總成本優勢,成了廣大用戶實現降本增效的兩大利器。
超級卡車打造“五個超級”
超級卡車計劃源自美國。“中國超級卡車計劃”由福田戴姆勒汽車提出和踐行。
目前,歐曼超級卡車已經實現“油耗降低5%~10%、貨運效率提高30%、碳排放減少10%”的第一階段目標。
歐曼超級卡車具有以下優勢:一是超級智能——智能化提升70%;二是超級節油——油耗降低5%;三是超級高效——高效性提升26%;四是超級安全——全方位保護貨物和駕駛員的安全;五是超級舒適——全新轎車級駕駛體驗。
關于超級智能。
歐曼EST超級卡車i-Telligent 智能管理系統集成發動機管理、智能制動、車道輔助、穩定控制、智能輔助駕駛、智能換擋、電控空氣懸架7 大系統,整車智能化水平大大提升,實現了智能駕駛。
關于超級節油。
歐曼EST超級卡車匹配全球領先動力——康明斯X12發動機,具備領先節油技術,經濟油耗區間寬,低油耗區域占比70%,節油1~2L,新一代后處理更可提升轉化效率。同時,通過智慧輔助駕駛,可實現智能扭矩調整,使發動機保持在燃油效率最高的位置運轉;通過智能滑行控制,充分利用車輛運行中的動能提高燃油效率;通過前瞻巡航控制,依前方路況數據作出預判,自適應巡航。
歐曼EST超級卡車還采用采埃孚第四代Ecosplit變速箱,主箱單中間軸斜磨齒結構,副箱行星齒輪結構,結構緊湊,重量輕,承載能力大,主動潤滑更節油,可節油3%~5%。而且,其能實現智能節油,換擋快捷可靠,并可提供基于GPS預換檔功能的換檔策略。
關于超級高效。
歐曼EST超級卡車依托超級卡車全球創新聯盟,歐洲測試通過1000萬公里實際道路測試,B10壽命達到150萬公里。另外,康明斯X12發動機采用精簡機構設計,可靠性提高15%;變速箱優化主箱各檔齒輪彎曲應力,每個檔位承受的載荷分布更合理;輔之德國技術后橋、康邁輪轂等,實現免維護、長壽命。
關于超級安全。
歐曼EST超級卡車帶來超級配置,全方位保護貨物和駕駛員的安全,如液力緩速器、i-Brake發動機輔助制動、sBrake發動機輔助制動、TPM 胎壓監測系統、ABS制動防抱死系統、ESP車身電子穩定系統、ASR驅動輪防滑系統和LGS車道偏離預警系統。
關于超級舒適。
歐曼EST超級卡車的全新平臺可以帶來全新轎車級的駕駛體驗,如全新內飾、全氣囊減震、人性化駕駛空間(包括無障礙平地板、超寬雙臥鋪、半包圍操控臺等)、個性配置(包括自動空調、車載冰箱、獨立熱源等)、自動變速箱。
TCO總成本優勢愈發凸顯TCO總成本包括購車、用車、養車、管車等方面,歐曼EST超級卡車就此可以實現精細控制各類成本。
關于購車,其可針對客戶所處不同階段——初創、成長、穩定,靈活設計不同的金融產品方案。其中,融資層面,最低首付10%,最長貸款周期36個月,還息不還本(三個月內);租賃層面,0首付或10%保證金。購車費用將占TCO總成本的14.44%。
關于用車,主要在于油耗降低。據悉,影響油耗的三大因素分別是車、人和路。歐曼EST超級卡車以頂級配置結合駕駛員培訓,使得油耗大幅降低。其中,車的層面,百公里油耗可節省3~5L,全生命周期5年為例,可節省22.5萬元;人的駕駛層面,優化技能后,百公里節省燃油費0.3元,以150萬公里燃油消耗為例,共節省燃油費4.5萬元。油耗則占TCO總成的30.56%。
關于養車,其可實現全天候保障,保養、維修超級省錢。歐曼EST超級卡車可享最長42個月超長保修,機箱橋10萬公里超長保養,全生命周期保障,確保終身服務,全程無憂。以冷鏈運輸為例:服務保養每公里0.12元,節約0.03元,全生命周期5年為例可節省維修成本4.5萬元。車輛維護將占TCO總成本的2.38%。
關于管車,其可通過智能車隊運營,使得運營成本更低。包括優化車輛配置,完成運營線路及駕駛員評估,給出成本核算建議,進行員工激勵和績效考核。據悉,工資和管理費用可占TCO總成本的13.65%。
歐曼EST超級卡車更可帶來高效物流一體化解決方案。在一體化產品采購環節,可推薦適用產品給用戶,并為其推薦理想配置;在服務層面,其有機箱橋10萬公里保養,發動機、變速箱、車橋總成周轉服務,代用車服務等三大保障,可保障少停車,不停車,實現更高出勤率。在二手車置換環節,超長B10壽命,讓二手車殘值更高,便利的二手車置換服務,更令用戶享受更高的置換價格。
新沃運力汽車有限公司戰略總監陳喜竽:電動物流車前景大而美
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載貨汽車保有量2290萬輛。其中,載貨汽車75%是中型、輕型、微型汽車,超1700萬輛。而保守估計,新能源物流車如果替換20%運力,數量就將超過340萬輛。
還有數據顯示:我國純電動專用車產量已從2011年的588輛增長到了2016年的61105輛,在專用車整體市場上的滲透率也從0.08%提升到了9.91%。而在專用車結構中,物流車占據90%以上的份額,新能源物流車應用特性及經濟性優勢已然決定了其成長空間巨大、發展前景美好。
當然,從市場現狀來看,電動物流車挑戰與機遇并存。
其優勢在于:電費遠低于油費;節能環保,不產生廢氣,環境污染小;不限購、不限行;噪音低;結構簡單,維修方便,維修成本低;國家大力推廣,土地補貼,免征購置稅等。這些也是其吸引用戶的主要因素。
但在優勢之外,必須看到,目前新能源汽車雖有國家補貼、地方補貼等,但去除補貼后新能源汽車售價仍然偏高,缺乏競爭優勢。相對于傳統燃油車已經成熟的售后服務,新能源車型的維修、保養和保險成本都更高,新能源車企售后服務體系也亟待細化和完善。甚至,充電設施短板依舊,充電焦慮仍在制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
并且,政府城市規劃體系中缺乏充電站規劃體系,也缺乏系統可落地的標準、流程、細則,充電設施建設中政府審批流程復雜、手續多。
當下,最常見的建站方式是運營商與土地產權方合作,然而充電站投資成本高、回收周期長,未形成明晰的盈利模式,物業公司對充電設施建設積極性不高,充電服務網絡覆蓋率低。
到底如何破除這些難點、痛點?新沃運力作為純電動物流運力整體服務提供商,提出了他們的解決方案。
新沃運力通過聯合區域性實力企業,開展政企合作、運營租賃等業務,推動新沃車輛共享平臺業務落地。目前,其已與宅急送、大田物流、德邦、中鐵物流集團等展開合作。2017年8月,新沃運力租出車輛已達14393臺,截至目前,公司已實現超過萬臺純電動物流車的長租業務。
與此同時,新沃運力已經初步實現了全國運力服務網絡的布局,涵蓋珠三角、京津冀、環渤海等經濟活躍地區,子公司與當地政府形成了深度的合作關系,各地政府也為業務運營及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優惠政策,而全國運營網絡體系的布局正在進一步加快完善中。
比亞迪叉車營銷中心銷售總監鄒傳林:
以科技創新促節能環保
比亞迪叉車是比亞迪新能源產業的重要布局之一,是比亞迪公司新能源“7+4”全市場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比亞迪叉車精準把握綠色物流發展方向,快速適應市場環境變化,依托公司先進的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先后開發出平衡重式叉車、前移式叉車、托盤搬運車、堆垛車、牽引車等新能源物流搬運產品。
面對全球各大倉儲企業對搬運設備提出的“低碳環保、高效、續航能力強、省錢免維護”等要求,比亞迪叉車可謂有備而來。
首先,更環保。
世界衛生組織去年5月發布數據顯示:在全球103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個監測空氣質量的城市中,80%以上的城市污染超標。而比亞迪叉車生產過程中無重金屬污染,使用過程中無污染、無排放,符合RoHs環保規定,充電過程中不產生酸霧,避免對人體和環境造成傷害,極大的改善了公司員工的工作環境。
其次,更安全。
比亞迪叉車安全性突出,可以適應極端工作環境,通過了極為嚴格的安全測試和可靠性測試。
再次,更廣泛應用。
比亞迪叉車可適應高低溫工作環境,在-40℃至60℃極低、高溫下仍能正常工作,擁有良好的性能表現,無需在不同溫度下配備不同濃度電解液,大大拓寬了電動叉車的應用領域。
第四,更高效性能。
比亞迪叉車依托公司先進的電池、電機、電控、液壓系統等核心技術,將整車部件進行專業匹配設計,打造極致整車性能。另外,比亞迪鋰電叉車充電效率超過98%,能進行100%DOD深度放電,一次充滿電后可連續長時間工作;
而且最快可1小時充滿電,使得單車無間隙工作成為可能,縮減等待時間,極
大提高效率。
第五,更節約成本。
比亞迪磷酸鐵鋰電池具有超長的壽命,鐵電池在正常充放電條件下,循環充放4000次后,其容量保持率大于75%,壽命長達10年以上,電動叉車在生命周期內無需更換電池。
以客戶雙班制(2.5t叉車,年工作300天)為例,對比比亞迪鋰電叉車與內燃叉車使用情況:其可通過突破性的創新技術,將內燃叉車的使用成本降低80%。
再以客戶雙班制(2.5t叉車,年工作300天)為例,對比比亞迪鋰電叉車與鉛酸叉車使用情況:其相對于鉛酸電池叉車,使用成本降低30%。
目前,比亞迪電動叉車已遍布中國30個省份108個城市,并成功打入德國、荷蘭、比利時、美國、巴西、澳洲、新加坡、日本等多個海外市場,覆蓋全球六大洲。
在國內,遍布華北、華中、華東、華南、西北和西南大區的服務網點以及高素質的服務工程師隊伍,更可為比亞迪萬千客戶提供快速、高效的全程服務保障。
上海音鋒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鴻林:
智能領航效率為先
智能倉儲物流僅僅是整個供應鏈中的一個小環節,但這個環節制約著整個供應鏈的準確性,某種意義上也影響著一定的物流成本和物流的實效性。
智能倉儲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制造型的存儲,比如有些產品是有固定的檢驗周期,所以一定是需要很大的一個倉庫來存儲;另一類是以配送為主的暫存倉儲,它的作用是暫存,更注重的是揀選和配送,比如流通行業的配送中心。
當然,客戶往往都是根據自身的業務模式來決定倉儲方式,沒有哪個是最好的,一定是最合適企業的才是最好的。倉儲就像一個蓄水池,用有限的空間能達到最大量的存儲,一直都是大家追求的目標。
目前,隨著客戶對個性化出庫的要求越來越高,現在的存儲方式為下一步的揀選帶來了改善。比如,貨到人的揀選方式,用子母車和堆垛機式的自動倉庫都能很好的解決。
不過,說了以上種種,到底智能倉儲的核心是什么?答案是倉庫的管理系統和設備的控制系統。它就像人的大腦一樣,對整個智能倉儲中的貨物進行管理,同時對設備進行很好的控制。
傳統的管理模式是紙單記賬,作業人員根據紙單去尋找貨物,這樣對人的依賴就比較高,而且單據的轉遞多是通過人工的方式,信息的反饋也是要完成這個批次的單據才能反饋上傳。
現在,則是通過倉庫的管理系統WMS來管理,設備的控制系統來調度的方式, 減少了單據傳遞,實現了扁平化管理模式,直接由下發層到執行層。其他
的由設備來完成,每完成一條指令會實時上傳系統,增加了實效性,同時對作業人員的要求也大大降低。
上海音鋒是國內存儲方面的領先企業,提供的RFID密集存儲方案,可以做到下發時時作業指令,操作完成后時時上傳,其中用了很多無線的方式,與之前用的有線設備相比,極大提升了便利性。
舉例來說,在倉儲中,對物品的身份識別,主要是通過條碼和RFID兩種方式,這個條碼包括一維碼和二維碼,但這兩種條碼共同的缺點就是,數據采集需要近距離的讀取。
而這個問題伴隨著RFID的導入,已經得到解決。由于射頻信號的發射,使得數據采集更加快速和方便,而且還可以不停頓地采集,對于批量貨物的入出非常方便。
另外,RFID還有更廣泛的應用。比如,公司在做浙江某公安局的涉案物資項目時,對涉案品的管理可以做到移位報警;在貴重物品出庫后,利用GPS和RFID鎖,可以掌握行程路徑和交接記錄。
可以預見,隨著更多新設備和系統的導入,今后倉儲物流將迎來更多改變,物流效率的提升也將取得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江陰中和包裝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秦珺:
優化包裝技術提升競爭能力
江陰中和包裝材料有限公司前身為江陰嘉利工貿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總投資2.3億元,一期投資1.1億元,主營木制包裝產品、紙制包裝產品、RFID智能包裝產品、EPP發泡產品(二期投資),公司連續15年獲得“AAA”資信等級,是出境木質包裝定點除害處理單位,榮獲中國檢驗檢疫局“一類”企業,也是中國托盤委員會副主任單位。
提及中國木質包裝企業發展,近年取得成績很多,但問題同樣不少。比如,當下企業就面臨三大困境一直難解:一是缺乏統一的國家標準;二是生產處于勞動密集型粗放式管理中;三是價格、質量的惡性競爭。
特別是惡性競爭不斷,種種不良的行為,嚴重傷害了木質包裝的生產與發展。面臨我國森林資源匱乏,無形中提高了國內外木材價格,給全球各行業帶來居高不下的包裝成本,對經濟發展極為不利。
而針對上述困境,又該如何應對呢?建議應該首先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淘汰落后產能;二是加快規格標準化建設;三是發揮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托盤專業委員會功能;四是倡導生產企業自律;五是規范企業良性競爭;六是引導使用企業理性采購。
當然,未來物流發展方向一定包括智能包裝在內,這點必須足夠重視。其中,還要著重關注RFID在包裝領域應用。
RFID技術應用在木質包裝、紙包裝產品上形成了智能包裝,讓包裝成為物
流智能化管理的載體,符合當今快節奏、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發展方向,也是今后一段時期包裝企業服務于我國以及世界經濟的一種重要方式。
目前,江陰中和包裝材料有限公
司正在研發將RFID芯片放置在木質包裝
產品上,通過模塊與GPS衛星定位系統結合,隨時可記錄、監控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狀態,為運輸過程中出現重大損失后索賠時提供有力證據。
江陰中和包裝材料有限公司受ALE公司委托也在研發記錄震撞RFID芯片,目前已進入試用階段。該芯片可以記錄運輸過程中貨物震撞次數,配合防震產品運輸過程中的管理。
同時,帶有RFID的智能包裝,作為產品入庫的載體,在入庫、出庫、盤點、轉倉、移庫等環節,方便快捷;可以利用RFID標簽實現信息自動采集、核對及糾錯,同時實現信息和實物的統一。
通過貨架RFID標簽和地埋RFID標簽可實現精密庫位管理,并實現快速、輕松的理貨及實時盤點。通過叉車RFID設備、RFID手持機、RFID出入門禁讀寫設備、電子看板等,則可實現對倉庫管理過程可視化。
眼下,江陰中和包裝材料有限公司已成功地助力Apple公司實現了全球資產管理可視化,并為某工廠創建了智能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