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應向這種勇敢精神致敬
2016-9-29 16:08:00 來源:BWCHINESE中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作者:知名經濟學家 如松 七八月的金融數據中的新增貸款數據表明,企業已經不敢貸款或沒能力貸款。8月的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的新增貸款更遭遇罕見的負增長: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172億元,中長期貸款減少80億元。
企業一般不會主動壓縮貸款:
其一,如果企業運行的很好,處于擴張期,對貸款的需求是增加的;
其二,如果企業日趨艱難,也很難壓縮貸款。企業貸款下降,更應該意味著老板在抓緊關門,這樣的報道也不少,比如今日新浪就有一篇“外媒:制造業低迷東莞老板關門炒樓 工人遇就業危機”,而老板跑路的報道在過去一兩年也很多。一句話可以代表今天的局勢:老板在撤退,撤退的表現就是新增貸款中非金融企業新增貸款增速的不斷下滑,甚至為負。
不僅僅“土”老板在撤退,洋老板也在撤退。
過去三十多年,國際資本入住,日本是急先鋒,這讓華夏成為世界工廠。但是,近年已經出現顯著的變化。2013年,日本對華投資下降4.3%;2014年,日本對華投資下滑38.8%,降至43.3億美元;2015年,日本對華投資降低25.9%,至32億美元。但是,近一兩年日企關閉華夏工廠的報道卻有很多,無法細數。
但近日有報道《日本經濟界訪華團要求中方改善經營環境》,需要密切留意,文中說到“9月22日,由日本大企業高層等組成的經濟界訪華團匯總了要求中國改善經營環境的相關建議。要求設立接訪窗口,統一處理海外企業撤出中國市場時的手續。明確《反壟斷法》的適用標準,防止海外企業收購中國企業被不當妨礙。 訪華團當日與中國商務部官員舉行座談會時提交了建議。日本經團聯會長榊原定征指出,“要想進一步推進中日貿易和投資,必須完善經營環境”。
據同行的相關人士介紹,海外企業撤出中國市場時需要獲得行政許可。行政許可手續需要在多個部門辦理,耗時較長,而且很難確認進展情況。
因中國經濟減速而討論撤出中國市場的日本企業也在不斷增多,但不改變現有環境的話,會給實際業務帶來影響,企業對今后的新投資也不得不持慎重態度,因此要求中國政府改善這一狀況。”
從近年來外資工廠不斷倒閉、關門的報道來看,外資在撤退的情況是比較可信的。因為過去流入的外資很多,撤退時也做不到像軍隊一樣整齊劃一,這份報道表明,“掉隊的”有些著急了。至于改善經貿環境等,即便提出意見,估計是廢話一堆,大家也心知肚明,不過是面子工程而已。
這說明,洋老板開始組團撤退。
但是,日本組團撤退(如果這是日本訪問團的真實想法的話)的事情還是要強調,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重大的消息!
上月,華夏開始拋美債,目的無疑是保匯率,個人從一些跡象觀察(純粹個人見解),可流動的“外楚”已經很緊張(這點不便多說),日本人組團撤退如果順利完成,還好說;如果無法順利撤退,歐美其他資本會怎么辦?就會形成集中撤退的洪流?IMF認為,華夏應該保持的外楚規模是2.8萬億美元,距離現在的3.2萬億僅僅四千億,鬼子們組團撤退,會不會沖垮堤壩?
事實上,這與最近的軍事消息是吻合的,比如,“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美日防長會晤,宣布兩軍聯合巡航南海”。
如果日資可以順利撤出,外楚堤壩就面臨問題,何況還有后歐美的后續部隊;如果日資和歐美資本不能撤出,會不會造成后面的軍事對峙就會加劇?會不會讓軍事局勢急劇惡化?估計可能性很大。所以,這不是日本一家的問題,而是包括幾乎所有歐美日資本的問題。
現在到年底,局勢將加劇,或者匯率或者軍事,還有其他的選擇嗎?繼續觀察,希望管理者發揮自身的智慧。
這個關鍵的時候,不知道五萬元的換匯額度是否會出現變化、是否還可以匯出、現匯是否會有不安,等等,咱也沒有結論或意見,只能每個人自己做到心知肚明。
無論土老板還是洋老板都在撤退,跡象是比較明確的,但是打工者卻在沖鋒!七、八月的新增貸款中,絕大部分是房貸,估計這里面打工的是大多數。
中國經濟應向這種勇敢精神致敬!
本文作者為知名經濟學家如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