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美聯儲公布7月份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一致認為在啟動下次加息前要保持謹慎,但在未來通脹走勢以及經濟形勢判斷上存在不同看法,美聯儲內部據此對是否應該盡快加息存在較大分歧。分析認為,會議紀要透露的重點在于,美聯儲對加息與否的判斷標準已經發生變化,這極大增加了美聯儲突然加息的可能性,對全球金融市場穩定帶來的不確定性也在增加。
此前,美聯儲提出了較為明確的加息政策標準,即“美國經濟繼續溫和增長、就業市場進一步改善和中期通脹水平回到2%目標”。不過,在實際決策中以及一系列會議紀要的描述中,這些數據要么十分不穩定,比如就業市場和二季度增速;要么似乎從來沒有成為決定美聯儲加息的關鍵因素。從今年的幾次不同表述看,真正影響美聯儲決策的因素中,海外市場的風險因素倒是占據了主導地位。
結合這些情況來看這次會議紀要的內容就能發現,所謂的政策標準已不是目前決定美聯儲是否加息的關鍵因素。嚴格來說,美國經濟目前的狀況,并不符合經典意義上的加息條件:二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增長1.2%,大幅低于市場預期;美國非農業部門勞動生產率連續第三個季度下滑。今年上半年,美國經濟增長約1%,為2011年以來的最差表現。在這種增長情況下,如果強行啟動加息,對經濟來說無益于雪上加霜。
美聯儲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加息?根本原因在于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貿易疲軟以及資本避險情緒上升。同時,美國又無意或者說無力通過國內結構性改革來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擺脫危機。在這種情況下,利用合適時機啟動加息,使美聯儲盡快擺脫低利率,確保有足夠的空間來應對后續問題,成為美聯儲加息的重要動力。換句話說,美聯儲加息不是為了處理已有的問題,而是為可能的問題留出更多處理余地。至于這個方法算不算“揚湯止沸”,會不會“以鄰為壑”,或許不在美聯儲考慮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