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比索承受貶值壓力
2016-3-8 12:51: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期,阿根廷本幣比索持續貶值正在對新政府的匯率市場化改革構成挑戰,阿央行被迫通過拋售美元儲備和大幅加息維持幣值穩定,盡管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市場對政府貨幣政策不穩定的擔憂開始增加。
阿根廷政府和“禿鷲基金”不久前達成還債協議,但重返國際債市的前景似乎并沒有緩解匯市的焦慮,投資者對未來外儲短缺的擔憂使得比索對美元匯率一度大幅下挫至16比1,央行被迫大量拋售美元儲備穩定幣值,這也是政府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第三次干預匯市。
阿央行同時啟動加息,把35天短期國債利率由31%一次性提升至37%,通過提升本幣收益率回收比索流動性,同時減少市場對美元資產的投資需求。兩項政策并舉對市場投機產生抑制作用,3月3日比索對美元匯率回升至15.48比1。盡管如此,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至少在4月大豆收割季到來之前,匯市波動將持續。
去年12月16日,上臺不到一周的阿根廷中右翼政府宣布取消延續四年的外匯管制,開始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當天官方比索匯率貶值近40%,一度引發市場恐慌。但阿政府認為,之前高估的匯率已經調整到位,貶值幅度甚至高于市場預期,因此匯市短期內不會再出現大幅波動。
確實,隨著比索大幅貶值和農產品出口稅減免,阿根廷大豆出口商開始加速出清庫存,央行外儲水平有所回升,匯市也相應出現了短暫的平靜期。但是進入2月以來,比索貶值預期再度增強,過去一個月比索貶值幅度約10%,而今年以來貶值幅度已達17.3%,取消外匯管制后累計貶值幅度則高達57%。
外儲不足和外匯供需矛盾依然是導致比索加速貶值的主要因素。阿根廷經濟學家羅德里格·阿爾瓦雷斯認為,政府取消外匯和進口管制政策具有滯后效應,進入2月以來,民眾消費和企業進口的購匯需求較兩個月前大幅增加,特別是一些企業亟待把積壓的盈利和股息轉化為美元匯出,這對外匯市場供給產生了壓力。
另一方面,財政赤字和通脹壓力也在強化比索貶值預期。目前,財政部試圖通過調整預算收支結構削減政府財政赤字,包括裁減政府工作人員、減少價格補貼,調升水電煤氣價格等。但與此同時,政府又大幅減免農業出口稅和收入所得稅,增加家庭子女補助等社會支出,這讓市場對政府能否成功實現減赤目標產生了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