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新港與“湖南一力”合作打鋼鐵物流商貿“牌”
2016-1-7 15:31:00 來源:中國水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告別港口裝卸單一,不經商的傳統歷史!1月5日長沙新港有限責任公司與中南地區最大的鋼鐵物流商湖南一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湖南一力)簽訂物流合作協議,雙方以鋼鐵物流資源為基礎,依托湘江連接長江“黃金水道”優勢;公鐵貫通南北、接壤東西,打造中南地區最具競爭力的鋼鐵物流中心,這是湖南港口首次跨行業、跨平臺的合作,成為該港2003年7月投產以來首次走合作打鋼鐵物流商貿“牌”之路。
網絡信息化+物流現代化
隨著網絡信息化,物流現代化,鋼鐵商戶在湖南進行鋼鐵買賣,也可享受淘寶購物般的便捷,商戶只需要在網上下單,就能在長沙新港提貨或者發貨,免去了中途的物流環節,甚至還可實現“門到門”服務。這是該港在湖南內河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化+物流現代化的首創,即港口堆場由有無形交易變有形市場,實現產、供、銷、港口融為一體。
港口變商場-降中轉成本
長沙新港位于湘江下游東岸,跨長江1540公里抵東海之濱—上海港,具有“通江達海,物流全球”水路優勢;高速公路四面暢通;正在建設的三期工程與毗鄰的火車北站接軌進港區。其最大優勢:一是鋼材可存放港口節省中轉運費;二是鋼材在港區;三是大大減少交易環節和降低了物流成本。
在傳統的鋼鐵物流模式中,以往鋼鐵企業多選擇公路或鐵路為主要運輸方式。不過,伴隨在經濟新常態下,高額的運輸成本制約了企業的競爭力,港口變商場,成為降低中轉物流成本產銷最佳的選擇。
“比如公路與鐵路從岳陽到長沙,鋼鐵公路運輸費用是55元/噸,而水運則不到20元/噸,每噸運費至少節省35元。”據長沙新港公司副總經理辛華介紹說,“水路船運一批鋼鐵至少上1000噸,水運無形中就節省近10000元的物流成本……”
“此次‘ 長沙新港 ’與‘ 湖南一力 ’合作,看好聯手打造鋼材物流無縫對接及批量大、港區場地面積廣的諸多優勢。”長沙新港董事長唐忠良頗有信心地介紹,‘ 湖南一力 ’引導鋼材物流方式由公路或鐵路進湘改為水路運輸,鋼材到達港口后,可直接存放在港口堆場,從而節省從港口到倉庫的運費,而交易仍在‘ 湖南一力 ’發生,港口則做終端之間的配送,既穩定了鋼貿商,又增加了港口吞吐量,節約下來的成本將增加鋼貿商三環節的競爭力。
鋼材“門到門”+深層次拓展
長沙港是全國內河28個主要港口之一,1991年9月老港水路在湖南內河率先開辟集裝箱運輸服務;2003年7月新港
率先實現“門到門”服務。2011年12月,批準為國家二類口岸。全省60%以上的出口集裝箱從該這里起航。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水運憑借運量大、成本低、節能環保的優勢,成為大宗貨物的主流運輸方式。據長沙新港統計,2015年鋼材吞吐量達100萬噸,較2014年增長110%。該港鋼材等物流同在向“門到門”運輸服務發展,港口為產銷雙方承擔“零”庫存。
“在發展鋼鐵物流的基礎上,此次合作還將向縱深發展,實現從鋼材采購、加工、倉儲、配送、物流金融到電子商務等多方面、深層次的全面拓展。”唐忠良認為,未來鋼鐵物流也可像淘寶購物一樣方便,鋼貿商通過網絡交易,長沙新港則依托對接“水鐵公”立體交通,鋼鐵抵達港口后,在港口直接中轉鐵路或公路,創新“門到門”一站式服務。
三期更發力+“水鐵公”無縫
據了解,長沙新港近年發展態勢迅猛,港口貨物吞吐量逐年增長,2015年創歷史新高。
該港特別在“一帶一路”和伴隨長江經濟帶的戰略背景下,作為湖南發展對外經濟的橋頭堡,地處湖南經濟核心貨源腹地的長沙新港發展態勢迅猛。2015年,長沙新港共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544萬噸,比2014年同期增長25%以上。
據了解,長沙新港三期工程正在全力推進,竣工后擁有1000噸級(含兼顧3000噸)泊位14個;三期6個泊位中的5個調整為2000噸級(兼顧3000噸級)。港口設計年吞吐集裝箱38萬標箱,件雜貨500萬噸,港區及物流園區用地共計1125畝,鐵路專線進港,可實現“水鐵公”無縫對接,碼頭功能將更加完善。
由此,長沙新港傳統的裝卸單一模式,正在向集貿商現代物流一體化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