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鐵路建設迎來新的起點
2016-1-6 14:31:00 來源:中華鐵道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記者從中國鐵路總公司獲悉,2015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238億元,超額完成238億元;鐵路新線投產9531公里,超額完成1531公里,均創歷史最好成績。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鐵路建設作為一張國家的外交名片,迎來了一個新的起點。國家鐵路局發布《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中提到,“十三五”期間,鐵路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將達3.5至3.8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基本建設投資約3萬億元,建設新線3萬公里。至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3萬公里。隨著中國鐵路技術的不斷成熟,鐵路投資依然是“十三五”規劃的重中之重。新的一年,各地區鐵路工程項目陸續啟動,金臺鐵路正式開工全長約224公里,估算投資161.45億元,設計行車時速160公里。杭州城際鐵路臨安線開工全長約34.7公里設計時速120公里。橫跨杭州灣的滬甬跨海鐵路建設方案也獲得了專家的認可,何時動工只是時間問題。
國家鐵路局發布《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稱,“十三五”期間,全國鐵路網要基本覆蓋2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80%的縣級行政區。高速鐵路網基本覆蓋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90%地級行政中心。要基本實現國家、區域中心城市1至8小時高速通達圈;相鄰大中城市1至4小時快速交通圈;城市群內0.5小時至2小時通勤圈。
在此目標范圍內,《征求意見稿》從高速鐵路、干線鐵路、城際鐵路三方面分別闡述。
高速鐵路網方面,《征求意見稿》稱,“十三五”期間,高速鐵路網要在“四縱四橫”骨架基礎上,繼續實施一批條件成熟的高鐵項目。
《征求意見稿》詳細列出了未來5年重點建設項目,包括北京至沈陽、北京至張家口至呼和浩特、大同至張家口等23個高速鐵路項目;同時建設鄭州至萬州、太原至鄭州、貴陽至南寧等21個高速鐵路。至2020年末,中國高速鐵路里程要達到3萬公里。
干線鐵路方面,《征求意見稿》顯示,首先推進以中西部區際干線鐵路為重點的新線建設,重點建設西寧至成都、羅布泊至若羌等6條鐵路。《征求意見稿》規劃,至2020年,中西部路網規模要達到9萬公里左右。
“十三五”期間,將建成哈爾濱至佳木斯、青島至連云港等30條鐵路;建設成都至蘭州、拉薩至林芝、蒙西至華中鐵路煤運通道等27條干線鐵路。
值得關注的是,在東部干線鐵路建設方面,《征求意見稿》首次對目前爭議頗多的兩條跨海峽鐵路作出了明確表述:將開展渤海海峽、瓊州海峽等跨海通道工程前期研究工作。
在城際鐵路布局上,《征求意見稿》提出:城際鐵路規劃新開工建設5000公里左右,2020年城際鐵路規模達到5000公里。重點建設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等8個城市群城際鐵路。
為落實“一帶一路”戰略規劃,《意見稿》稱,加快實施與周邊國家鐵路的互聯互通,建成、建設并擴能改造14個鐵路工程和10個鐵路口岸。
“十三五”期間鐵路建設規模空前,鐵路建設資金需求巨大。在鐵路企業上市方面,《征求意見稿》首次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向社會推出一批市場前景較好,投資預期受益較穩定的鐵路項目。
除基本建設投資外,《征求意見稿》還透露,“十三五”期間,鐵路機車車輛投資額為8000億元左右。這筆錢將優先推進機車車輛裝備升級。《征求意見稿》指出,“十三五”期間著力批量購置新型動車組上線高速鐵路,研發并裝備適合城際鐵路特點的新型動車組;適宜客貨共線鐵路全部實現客車空調化,全面提升機車車輛裝備現代化水平。
全國鐵路“十三五”將延續“十二五”期間積極發展態勢
“十二五”期間,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58萬億元,新線投產3.05萬公里,全國鐵路建設投資規模創下歷史最高水平。
2015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238億元,在鐵路投資歷史上排名第二。最高峰出現在2010年,逾8400億元。
“十二五”期間,2011年是鐵路投資唯一一個沒有完成計劃的年份。經歷鐵道部原部長劉志軍被查,以及7·23動車事故等一系列動蕩后,鐵路固定資產投資減速明顯。當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僅完成5906.09億元,同比下降35%,跌入最低谷。
投資機會方面,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加快中國高鐵開拓海外市場,打開行業增長新空間。未來隨著動車組社會擁有量的增加,基于動車組運營安全、維護的檢測監測及數據服務需求將迎來較大增長,未來動車組核心零部件配套國產化以及相應運營維修檢測市場的潛力逐步釋放。
國家鐵路局部署2016年工作:推動中西部鐵路建設
2016年要抓好六個方面重點工作:
一是著力強化鐵路安全質量監管。強調,要加強鐵路安全形勢分析研判,努力把握鐵路安全工作規律,制定年度安全質量監督檢查計劃,強化執法監管。要堅持問題導向,盯住高鐵、客車安全和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等關鍵環節,嚴格按計劃、按程序深入開展監督檢查,督促企業落實安全隱患排查整改措施。要持續推進“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全面完成高鐵安全保護區劃定和上跨高鐵立交橋移交收尾工作,依法堅決查處危及鐵路安全的非法違法行為,改善鐵路沿線安全環境。要全面規范執法行為,細化落實鐵路安全質量監督檢查、行政處罰、事故調查、安全違法行為公告等一系列制度辦法,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程序,強化執法人員培訓和監督檢查考核,提高執法水平。要健全完善監管機制,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及鐵路企業的信息交流溝通,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事故報告等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監管部門協同監管、聯合執法機制,積極拓展社會監督渠道,加強對群眾投訴舉報問題的調查處理,努力構建“企業主體、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的安全監管體系。要加強監管能力建設,研究開發鐵路安全監管信息系統,建立完善各類數據庫,充分運用大數據、互聯網,深化安全形勢分析,完善安全預警、應急響應機制,提高行政監管和執法效能。
二是推進鐵路規劃建設優質高效發展。強調,積極宣貫實施《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推動中西部鐵路、城際鐵路規劃建設。要加強與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的銜接,積極參與國家專項規劃研究及地方鐵路規劃指導評審,重視鐵路規劃與其他專項規劃銜接平衡;圍繞中西部鐵路、城際鐵路建設等重點任務,積極提供政策和技術支持。要積極促進鐵路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建立完善鐵路項目數據庫和項目評審專家庫,探索規范項目評審程序,提高評審質量,及時提供行業審查意見。要加強鐵路建設工程質量安全行業監管,充分利用工程質量實體檢測等技術手段,強化對重點工程、高風險工程的監督檢查,督促參建單位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要依法規范鐵路工程招投標市場秩序,研究建立跨部門聯動響應機制和失信懲戒機制,堅決打擊無資質或超越資質施工、違法轉包、施工現場“三違”等非法違法行為。
三是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強調,改革的關鍵是進一步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最大限度釋放市場活力。要貫徹落實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政策舉措,主動做好鐵路運輸企業準入許可工作,支持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經營鐵路。要完善事中事后監管工作機制,推廣“雙隨機、一公開”,建立許可企業信息與其他監管信息聯動機制,推動誠信體系建設。要強化便民利民服務,完善許可受理審查工作流程,積極推進網上辦理,實現行政許可全過程公開,提升行政效能和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梳理精簡鐵路專用設備許可申報材料,主動跟蹤CRH6型城際動車組、中國標準化動車組等鐵路重要裝備的研發進程,依法合規為企業做好許可服務。要優化鐵路機車車輛駕駛資格準入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加快考試中心組建和標準化模擬駕駛裝備、考試系統等基礎建設。
四是要積極推進重大立法項目,確保《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修正案年內發布實施,積極爭取國家立法部門對《鐵路法》修訂工作的指導,形成修訂草案,深化《鐵路運輸條例》立法課題研究工作。要修訂發布《鐵路技術管理規程》,組織編制完成“十三五”鐵路標準化發展規劃;著力完善鐵路工程建設標準體系,發布實施一批鐵路工程建設重要設計標準,修訂一批鐵路工程建設驗收標準;加強標準基礎、定額測定分析研究工作,組織制修訂鐵路基本建設工程設計概(預)算編制辦法等一批工程造價標準;完善鐵路專用設備質量安全技術標準,組織修訂《動車組通用技術條件》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為保障鐵路建設和運營安全,強化行業監管提供技術專業支撐。要貫徹國務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精神,充分整合行業資源,組織推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軌道交通領域重點專項”實施;組織做好國家各類科技獎勵的申報工作;加強科研項目監管,強化科研項目過程管理和應用評價,提高科研課題質量。
五是密切國際交流合作,助力鐵路加快“走出去”。強調,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著力推進鐵路互聯互通和“走出去”重點項目,鞏固成果、深化合作。要充分發揮雙邊機制作用,積極跟蹤中印鐵路合作、中俄高鐵合作進展,推動中老、中泰、中巴等鐵路項目,深度參與國際鐵路聯盟、鐵路合作組織、大湄公河區域鐵路聯盟、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等多邊合作,支持鐵路運輸企業廣泛開展國際鐵路聯運,推動鐵路裝備企業深入開展國際產能合作。要積極參與鐵路國際標準化工作,組織協調推進我國主導項目;繼續高質量做好標準翻譯工作,出版路基、橋涵、隧道、通信信號、電力牽引等主體設計規范的英文譯本,為鐵路“走出去”提供技術支撐。
六是加強履職監管能力建設。強調,圍繞鐵路行業監管面臨的工作任務,著力提高干部隊伍能力素質,加強組織機構建設,完善履職監管手段。要啟動實施干部隊伍建設五年規劃,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素質,更新知識結構,提高依法履職能力;堅持以領導班子建設為龍頭,深入推進領導干部素質提升、全員崗位適應能力提升和干部實踐鍛煉培養“三項工程”,優化完善干部隊伍結構;加強干部監督考核,健全考核評價機制。要進一步優化地區鐵路監管局機構和人員配置,強化一線監管執法力量;全面推進事業單位組建履職工作,通過公開招聘等多渠道引進、選拔各類專業和管理人才,提高事業單位技術支撐和服務保障能力。要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統籌梳理各類監管業務需求,搞好系統建設總體設計,完成政府網站和政務辦公網的升級改造,更好助力監管、服務社會。統籌抓好財務預算、資產管理、審計監督、政務公開等基礎工作,狠抓督辦落實,提高工作質量,提升行政管理水平。